个人意见 | 《黑客帝国4》:导演亲手封印经典,此后圣地无人敢犯

这一次失去了三部曲的连续性,跳脱出整个氛围后,独树一帜的第四部更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黑客帝国》夕阳西下尼奥和崔妮蒂相吻的场景

《黑客帝国》系列第一部在1999年诞生,它影响的不止电影界,还有世界上关于科技的幻想。即便放到今天来看,《黑客帝国》仍是前卫的。而我们爱上这部电影的理由可能有千百万种,可能是基努·里维斯那英姿焕发的模样、那些行云流水的武术场面,也可能是那些深奥又真实的哲学思辨,又或是那些潮到不行的美术风格。在2003 年“黑客帝国三部曲”完结之后的18 年间,我们几乎没想过会再迎来第四部——《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但这个已经被“封神”的经典系列IP真的还需要续集吗?

反对卖情怀和炒冷饭的人通常最讨厌重制、重启。他们认为这样的作品无异于明目张胆地骗钱,或者成为一些只为了满足人们长久期待而诞生的廉价挂牌产品。不幸的是,粉丝们对《黑客帝国》续作的猜测最终还是成真了。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大概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存在目的超越影片本身的电影,每个人观影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这反而成为了一件有趣的事。几乎是在片子面世第一时间就已经崩溃的口碑不需要多说,许多人大喊“烂片”也情有可原。从这部电影后半段剧情急转直下开始,观众马上就能得知这并不是影迷们心中期待的那个《黑客帝国》。

图片来源:《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剧照

整部电影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前半个小时。其中大量打破第四面墙的内容像是导演自说自话的台词,成为了本次独立执掌导筒的拉娜·沃卓斯对于华纳高层甚至是全世界发出的牢骚。这一部分内容直接痛批了续集文化、重启文化的存在,这样的呐喊同时被以极其巧妙的方式写入电影的剧本当中。这种手法对于我这类常年批评华纳营业商业策略的人来说相当受用,融合电子游戏作为创作手法无疑也颇富趣味且高明,所以整个前三十分钟,尤其是和“黑客帝国”关系不大的那些部分让人看得相当开心。

但后半段可就不是这样了。电影的后半部分尽管在剧情上是延续前作的,也针对许多原有的世界观做了延伸,但显得有些鸡肋。所有人都知道《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强行让尼奥和崔妮蒂复活,而整部电影的剧情也全围绕在他们两个身上,这也致使后半段太平铺直叙。电影原先设立的多层剧情线全被消解,成了一条拯救崔妮蒂的纯粹任务线。《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的剧情就是看尼奥如何救出再一次被母体控制的崔妮蒂。没错,你可以说尼奥为了爱促使这一集的产生,听起来似乎非常浪漫,但也实在过于牵强。

新老演员的搭配大概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基努·里维斯和凯瑞 - ·莫斯回归饰演尼奥和崔妮蒂对于粉丝来说无疑是梦想成真,新面孔们也让演员阵容锦上添花:乔纳森·格罗夫饰演的史密斯特工每一幕都相当精彩;杰西卡·亨维克饰演的兔子或许是《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中最棒的部分;本片中的古怪版墨菲斯也只有身穿各种奇装异服的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能够驾驭。

我可以这么说,《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全片都是由很棒的想法构成的,但问题就在于这部电影实在是不好看。前后割裂的叙事以及海量的台词型剧情推进,直接导致全片像是很多个不同的有趣设想叠加而来,但影片中几乎每处都能看出是想法出色与执行不力所带来的冲突。

就剧情而言,正如那些反情怀党所说,你能看到一部影片试图告诉你它“不是在卖情怀”,并通过一系列炫酷的老套镜头来表明它“并不想成为一部重启电影”。然而,本该有着自知之明的电影却自己成为了“小丑”。你很喜欢那些炫酷的镜头吗?可它们又在不断地告诉你:“我和其他续作不一样/我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续作。”

而问题就在于,它并不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续作。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饰墨菲斯

太多打破第四面墙的场景和不断出现的闪回记忆占了两个半小时总片长的大部分时间。这种连续打破次元壁的编剧手法牺牲了打斗场景,而后者正是《黑客帝国》系列赖以成名的元素。我们都知道基努在《疾速追杀》中已经证明,即便十几年过去他依然很能打,甚至是越来越能打,本片中的其他新演员们也在各自参演的作品中证明了自己的动作功底。那么为什么明知打斗已是刻进本系列DNA中的重要元素,这一部却要执意削减其戏份?

这大概和香港武指的缺位有关。但更大的可能便是导演本人已经对那些如何革新好莱坞的动作场面失去了兴趣。本片中出现的战斗镜头要么是一闪而过,无法给人留下什么印象,要么就是被一些爆炸场面所替代。

或许《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中唯一真正成功的剧情线就是尼奥和崔妮蒂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超长的时间跨度甚至有一种赛博朋克版“爱在”三部曲的感觉。这对恋人在《黑客帝国:矩阵革命》中为人类未来所作出的牺牲显然是值得人们为之奋斗的,即使尼奥一开始都难以相信这个事实。

整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的状况,和过去所提到的两极有些不同,海外媒体有一条评论我觉得说得很贴切:“看完本片后要去和别人讨论,却没有任何人的看法是相同的。”因此它更像是开启了一套无限选择,让观众去选择你所相信或想看到的路线,然后开始这场“重启”之旅。

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同样的电影、同样的结局,并不会因为你选择不同的路线出发而有所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境却可以不同。如果选择想看到三部曲风格的续集,那你可能会气急败坏;若你只在乎尼奥与崔妮蒂能否再续前缘,那你可能就会心满意足,而这样子的选择也正好呼应了《黑客帝国》一直以来的主旨——我们真的有所选择?还是只是选择自己所相信的而已?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所能做出的解读恰恰也意味着一种个人选择,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是尼奥吞下蓝药丸的所做的一场美梦。没错,一切都是虚假、不曾发生的,但对尼奥来说这是他选择想要相信的,就像这次唤醒沉睡在母体的崔妮蒂之前,旁人问:“如果她在里面很幸福呢?”

尼奥却坚定崔妮蒂在矩阵里过得并不幸福,因为他相信他们二人少了其中一个,就不会幸福,因此毅然决然要将她唤醒,事实到底是什么早已不重要。所以若这一切都只是梦,看到最后夕阳西下尼奥和崔妮蒂相吻的场景,也总会有人会觉得这个梦很美,哪怕只是梦。

从很多层面来说,《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就如同一部同人作品、自嘲作品,它就像是漫威去年那部动漫剧集《无限可能:假如》一样改变了角色命运,修正某些过往的遗憾。它没有前三集的华丽动作场面也没有严谨的剧情。从角色台词以及关于游戏的自我解构都感觉得出来,导演其实还想自我表达,但力有不逮导致整个故事显得支离破碎。

事实上当年的《黑客帝国:矩阵革命》也有这种状况,但这一次失去了三部曲的连续性,跳脱出整个氛围后,独树一帜的第四部更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华纳最终将这部电影放在HBO Max与院线同步上映,更加终极地展现出了这种自我嘲弄的黑色幽默。尤其是相比于在电影院第一次看时的坐立不安,在我坐在电视前轻松地二刷后,越发觉得整部电影更像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恶搞,其中充斥着太多不属于这个级别制作的恶趣味,既是针对华纳,也是针对“黑客帝国”这一IP本身。

拉娜可以说是在创新的同时也进行毁灭,就像许多电影中有着想改造世界的坏蛋一样,他们总想着先大肆破坏原有的一切再创造。《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就是一部现代版的《黑客帝国》,创新与毁灭好似一把双面刃。拉娜·沃卓斯基当然深知这点,挂名《黑客帝国》本来就是“矩阵重启”无法改变的“原罪”,可她自愿背负这个“原罪”,毕竟打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想拍一部迎合粉丝期待的超情怀续作,否则她怎么可能放弃该系列赖以成名的那些经典元素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拉娜的想法,有一大票《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忠实粉丝只希望看到一部和三部曲相匹配的续集。但拉娜·沃卓斯基与很多重启自己经典作品的导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她既不担心所谓的晚节不保,也完全不在乎粉丝感受。现在看来,至少她的目的达成了,那就是亲手封印自己的经典,不再让人侵犯这块曾经的圣地。

《黑客帝国》第一部当年耗资6300万美元,两部续作成本为1.5亿美元。根据最近的报道,《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的制作成本已经来到了接近两亿美元。然而观众看到本片最后的几个场景就会意识到,这些预算即便算上通货膨胀也有些过于夸张了,尤其是对比起20年前那观感让人无比震撼的原版,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都被花哪去了。

图片来源:《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剧照

而这种邪典趣味甚至贯穿到了技术层面,使得整部电影即便是有A级制作成本,却在很多地方都更像是一部缺钱缺时间随意炮制的B级片。在一个仓库打斗的连续镜头里,本该是尼奥在讲话,结果动嘴的却是史密斯探员,而尼奥正背对着镜头。这类大片好歹都需要经过多个团队的层层把关才能最终上映,所以这种重量级IP的续作中出现此类bug,不得不让人觉得从导演到华纳高层中的某些人,似乎都一心想要把事情搞砸。

至于那些担心是不是需要去重温经典三部曲,否则会导致看不懂本片的观众们则完全可以放心,这部电影自带了观影所需记起的一切回忆,外加更多你肯定没有忘掉的经典镜头。更重要的是那些场景还会在电影中一遍遍地反复出现,或许导演拉娜·沃卓斯基想营造出一种20年过去人们依然被困在矩阵中的感觉,或者说这么多年以来,她自己也并没有从中逃出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