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双创浪潮的鼓噪下,互联网+让全民一窝蜂地冲向了创业,笔者也曾有幸在中关村大街感受过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
在双创潮最热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在3w咖啡,一位四十开外的大叔,约我谈创业。”未来的前景是不可想象的,就看你信不信了!“他斜背着一个皱皮黑包——地铁引导员常背的那种。但他还是装作很高大上的样子,慢悠悠的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请我喝,还怕被服务生看到。”我们的商业模式,绝对可以做一个很大的平台,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中介化的机会,只要融一笔钱,半年就能起来。“
去中介化,是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提出的概念。在互联网+的语境里,“去中介化”,最直接的优势就是去除了中间环节,供需双方直接对接,节约了时间、人力、物力等多方面交易成本,能够直接惠及交易双方。
当时就有”砖家“信誓旦旦,互联网能够去中介化,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痛点,让交易”去媒“,颠覆商业生态系统。
时至今日,互联网+非旦没有颠覆传统行业,一定意义上说也没有共赢,甚至可以说造成了新的中介化。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工具层面,以滴滴打车、美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绝不代表光环掩盖整个商业生态现状。
二
伴随着社群概念的产生,以及微信的便捷化应用。新的商业社群以微信群、咖啡馆、饭局、路演、读书会、游学等五花八门的形式出现,比之以前的俱乐部、协会、会所,进入门槛低,维护成本小。”八项规定“以后,传统的中介形态由于受限于招摇的陈设和吃喝的商业模式而日渐萎缩,新的商业社群如雨如春笋,线下线下处处开花。
虽没有严格的统计数据,但人们能切身的感受到中介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不是解决了,而是更痛了。有人论证过,信息在流转的过程中,经过四到五个人,会造成信息的严重失真。现在的许多项目,往往停留在概念阶段,或是建了个网页的商业模式探讨阶段,就想空手套白狼,经过各中介的层淋尽染,变成了香饽饽,人们兴高彩烈地击鼓传花,在鼓点骤停的那一刻,发现只不过是零和、负和博弈,真正干活的人和干出的东西,乏善可陈。
三
说到零和博弈,就不能不提正和岛。实际上”正和岛“三个字的由来确出于此,“正和”在博弈论里是相对“零和”与“负和”说的,意思是博弈各方通过合作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共享“合作剩余”,各方所得都大于单打独斗的结果,其实就是通常所谓互利共赢的意思。正和岛所要倡导构建的,正是这样一种良性商业生态。而实际上,岛邻之间都在寻找着商业机会,都希望能借助这一平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联结点、小中介,靠资源、人脉、影响力去食利。
正和岛还算有影响力的新型商业社群组织,散落于线上线下的更多的社群,则惨淡经营,置身其中的会员,交会费赚个吆喝。在朋友圈里经常可见刷存在感的人,不停的发聚会、参会、参观的合影,还配以某某领导陪同,整得象新闻联播领导人出访似的。出手也是相当”阔绰“,动辄是书法作品。其商业模式无非是通过会员费,给会员以虚名,如创业导师证书,副会长等;通过走访,跑马圈地,赚点车马费,混个肚饱。
四
如果说纯粹意义上的商业中介在打肿脸充胖子,而投行、律所、会计所、咨询公司、工程公司等行业,裏挟其中,身不由己。最后大家发现,真正拿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不是经过好几个掮客,就是干死了好几轮掮客。
掮客,其中心思想就是倒卖资源,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名言用在今天,恰是形容掮客们的真实写照。其实,“掮客”本是一个中性词。它的普通说法叫经纪人。古人云:经,织物的纵线;纪,找出散线的头绪。经纪二字,似有穿针引线之意。以经纪为要务往往要求公开活动,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情愿这样做。于是名为“掮客”的群体便以自已的规律应运而生,或隐蔽或公开,在社会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话剧。
五
银行业掮客的日常工作内容就是帮助企业寻找融资渠道,或者帮助银行寻找客户。房产中介掮客的工作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资金流不对称和垄断赚取买卖双方的钱。
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论坛。一个几百人规模的企业家或者实业论坛,过半的人是各种中介。交了参会费,听了名人白活,换了一堆名片,吃了自助餐,侃了大话。下次参会,还是那拨人,那拨中介。一定意义上,会议经济变成了掮客经济。
还记得那篇《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的文章吗,当下的掮客经济就是各种无效社交。如果说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那么,只有真实的商业交往,才能得到有用的交互。
六
我再在门可罗雀、日渐萧条的中关村大街溜达时,虽然创业热度已今非昔比,还是有许多不谙事实、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在咖啡馆做着同样的梦,只不过,已不是同一个世界。
在3W咖啡,有一个大学生告诉我,她不找工作了,找一个创业团队加入,”我想做联合创始人!“她把这几个字讲得掷地有声。”我这人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我以后主要负责BD。“而在我看来,她去一家公司应聘一个前台的职位都很困难。
昨日,吴晓波频道发表一篇行云流水的雄文《吴晓波:中国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作者分析了在经济转型和长波段的货币量化宽松时期,证券化投资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财富分配方式之一。作者引用波士顿咨询报告称,中国的百万富翁约为两百万家庭,是目前全球人数最多的食利集团。
人们不愿意投身实业,创新和工匠精神在许多人眼里太繁琐漫长,费时费力。如果说2C的成了食利者,那么,2B的却成了掮客。
1934年,鲁讯发表了著名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掮客,怎能担当得起当下中国转型升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