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热带雨林下,竟藏着吴哥文明巅峰时期的超级城市

这些规模庞大的城市很可能构成了12世纪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这项新发现令不少考古学家为之激动,“就像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以往被黑暗面纱笼罩着的伟大之地”。

图片来源:网络

在距离吴哥窟不远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过去未有正式记载的大规模中世纪城市,这些突破性发现很可能颠覆有关东南亚历史的各种重要假设。

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达米安·埃文斯(Damian Evans)博士即将在《考古学杂志》上刊登他们的发现。借助尖端航空激光扫描科技,他们发现热带雨林之下存在距今约900到1400年的大规模城市,其中部分城市大小可与柬埔寨首都金边相匹敌。

近期出炉的分析数据抓取于2015年最广泛运用空中传播研究的单个考古项目,覆盖面积多达734平方英里(1901平方千米)。专家认为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这些规模庞大、人口密集的城市很可能在其发展鼎盛的12世纪,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埃文斯说道:“我们在磅斯外(地名)圣剑寺的雨林地下发现了过去无人知晓的全部城市。原来我们以前(2012年的调查)只发现了荔枝山上玛汉德拉帕瓦塔城的一部分……这一次,我们找到了全部,它规模宏大,和金边一样大小。”

作为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和柬埔寨考古激光雷达组织建筑师,埃文斯即将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发表关于新发现的演讲。

2012年,埃文斯在柬埔寨成功开展了首个激光雷达(光探测和测距)调查,并凭此获得了欧洲研究委员会的资金支持。这项调查揭开了将中世纪神庙城市与吴哥联系起来的复杂城市景观面貌,比如崩密列、贡开,并证实了考古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猜测——荔枝山下有一座城市。直到2015年更大规模调查的结果出炉,这座城市的大小才水落石出。

这项调查揭示了一系列发现成果,其中包括复杂精细的供水系统,它们早在历史学家们认为的科技出现的几百年前就已存在。研究结果对高棉帝国的发展、主宰和15世纪左右的衰亡理论,以及对当时气候变化和用水管理的作用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我们对后吴哥时代各首都的研究,也提供了不少关于吴哥‘崩溃’的新颖而有趣看法,”埃文斯说道,“此前有观点认为泰国入侵后所有人都朝南部逃窜,事实上这并没有发生,(根据航空调查)根本就没有他们得以逃亡的城市。因此这也对吴哥崩溃的整个假设提出了质疑。”

吴哥寺庙的废墟在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吴哥考古公园蔓延开来,成为该国顶级旅游胜地,同样成为热门景点的还有出现在柬埔寨国旗上的神庙城市吴哥窟。作为前工业时代人口分布最广、拥有高度复杂的用水管理系统的城市,关于吴哥衰落的假设长期以来困扰着考古学家们。

这些城市在一架直升机向地面发射激光以获得高精度地表图像时被发现。埃文斯表示,空中激光扫描器还在东部路堤上辨别出大量神秘几何图样。

荔枝山下有一座尚未被发现的城市。

“就像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以往被黑暗面纱笼罩着的伟大之地”

考古领域的专家们均认为这是近些年来意义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

耶鲁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专攻吴哥与高棉文明的世界顶级考古学家迈克尔·柯埃(Michael Coe)在美国长岛谈到:“我认为这些空中激光的发现标志着过去50年甚至100年以来,人类对吴哥文化研究最大的进步。”

“1954,在那些华丽的庙宇间闲逛时,我第一次见到吴哥古迹。然而当时没有任何信息能告诉我们,谁曾居住在这座城市,人们生活在哪些地方,如此令人惊叹的文化是怎样产生的。对于游客而言,吴哥古迹除了庙宇和稻田以外什么都不是。”

新西兰但尼丁士奥塔哥大学的教授查尔斯·海厄姆(Charles Higham)是在东南亚大陆研究领域领先的考古学家。他表示这是他能回想到的最激动人心的文章。

“我曾去过文中写到的所有地方,而它们竟然一下子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感觉就像是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以往被黑暗面纱笼罩着的伟大之地,”海厄姆说道,“就我个人而言,能在有生之年见证这些新发现实在是太棒了。就情感而言,我感到无比震撼;就智慧而言,我深受鼓舞。”

大卫·钱德勒(David Chandler)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莫纳什大学的名誉教授,柬埔寨历史研究的领先专家,还曾就此主题写过几本书和数篇文章。他认为这项工作着实令人兴奋,埃文斯和他的同事们将“改写历史”。

钱德勒声称,他相信这些发现将开启一系列新视角,帮助人们了解更多关于吴哥文明及其兴衰沉浮的知识。

“要将他们令整个研究领域为之一新的发现结果转化进参考手册、旅游指南和历史出版物还需要一段时间,”钱德勒说道,“但对于任何试图研究柬埔寨历史的人而言,他们成功地将成百上千位讲着高棉语的无名普通人带到柬埔寨的过去,这是前进路上的一大步。”

考古学家和生态人类学家大卫·凯尔(David Kyle)在荔枝山进行了项目研究。这里正是最大发现——藏匿于雨林之下、金边一般大小的玛汉德拉帕瓦塔城所在地。他表示,“调查结果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理解和研究方法。要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它促使我们对其复杂性、规模和所能解决的问题的理解有了范式性转变。“

2012年的调查在大吴哥区发现了高度都市化的景观,包括神庙城市吴哥窟“极为壮观”的“市中心”。2015年研究项目则在偏远的考古遗迹发现了同样模式的高度都市化地区,包括前吴哥和后吴哥城市。

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的彼特·沙罗克(Peter Sharrock)博士专攻东南亚领域,并且已经研究柬埔寨达十年之久。他表示这些结果是“第一次展示了所有高棉神庙及附近安居的密集人口的清晰数据”。

“这些由道路和运河网连接起来的城乡地貌,现在看来很可能曾在12世纪组建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沙罗克说。

卜迭色玛寺浅浮雕上详细绘制的战争场景。

这些新发现将彻底颠覆很多关于高棉帝国的猜想假设

埃文斯的主阵地是暹粒市法国考古中心一间满是电脑并配有空调的办公室,而不是那些遥远地区泥泞的壕沟。他对自己的成就极为谦逊,并将功劳归于参加该项目的同事们。

他相信这些新发现将彻底颠覆很多关于高棉帝国的猜想假设,并希望这能将对人类的研究带回到图像里。

柯埃曾亲临调查涉及到的许多地方,也见过高精图像。他谈到2012年荔枝山的研究展示出了科技的作用:“它能够透视被茂密雨林覆盖的山丘,揭露出一座早在吴哥之前诞生的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城市”。而2015年的研究则将这一切推广至更大规模。

吴哥研究项目的主任、伊利诺斯大学人类学专业助教米奇·亨德里克森(Mitch Hendrickson)博士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第一次调查已经是“向前的巨大飞跃”,让考古学家第一次得以见到一切。这成为了理解吴哥高棉人如何建造、改变和生活于城市问题上的“扭转局面的关键”。但他更被第二次研究所“震撼”。

磅斯外圣剑寺的研究结果的确意义非凡,可以称得上是这顶任务王冠上的宝石。激光雷达告诉我们,这里还有更多等待发掘的东西,”亨德里克森一边引证此前未被发现的成熟社区布局,一边说道:“这些结果既令人谦卑,又令人激动。原来有如此之多奇妙的新发现。”

“我们在雷达检测之前就知道磅斯外圣剑寺很重要,它是吴哥时代最大、最复杂的建筑物,面积多达22平方公里,经由一条配备有基础设施的主路与吴哥直接相连,可能还负责为首都输送铁。”

 法国远东学院研究组员们在观察古迹地图。

“新发现表明,它可能比吴哥的许多庙宇都更重要,并且也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口来支撑。”

阿德莱德市弗林德斯大学的考古专业研究员马丁·波尔金霍恩(Martin Polkinghorne)博士正在带领关于后吴哥时代首都洛韦和乌栋的联合研究。他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城市,他的团队将利用预计2019年结束的挖掘工作所显示的数据。

“吴哥的衰亡是东南亚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我们不知道这一事件的准确日期,”波尔金霍恩说道,“借助雷达来引导柬埔寨古都的挖掘工作,我们便能够确定吴哥国王何时搬到南部,并知道吴哥时代的终结时间点。”

“人们通常认为,吴哥时代之后的柬埔寨与损失、倒退和贫乏相关联,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他说道,“但吴哥之后的柬埔寨各种活动却十分丰富。东南亚是东西方国际贸易转接中心。在研究洛韦和乌栋古都时将雷达技术与传统考古学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发现这段黑暗时期同样复杂、富饶而多样。”

航空雷达扫描仪(ALS)被安装到了直升机的滑翔板上。根据提前设置的规则(包括海拔、航线和空速),在飞行途中,ALS将在每平方米发射多于16根激光射线的脉冲。根据激光脉冲返回传感器所需时间便能够界定单个数据点的海拔高度。

从ALS下载的数据将被标上刻度,并用于创建飞行途中获取的信息的3D模型图。为了避免树木和人造障碍物对数据的影响,任何突然或激烈的地面高度变化都将被抹去,技术员会在处理数据点时对临界值进行微调。一旦完成,这幅3D模型图就将交由考古学家展开分析,这需要数月时间来绘制成地图。

(翻译:刘欣 编辑:金玉蓉)

来源:卫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