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国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八成

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 陈琼烨

首份官方全国“双减”成绩单出炉了。

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对2021年“双减”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学校直报平台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据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介绍,学科类培训已实现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目前已对全国31个省市及新疆兵团进行了调研指导,暗访学校89所、培训机构938家,访谈学生800余人、家长1600余人,对发现的485个问题线索全部反馈相关省份及时处置。组织各地在周末、中秋、国庆期间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关停了199个培训系统。

在学科类机构压减方面,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广东、青海、新疆、兵团等地大力推动机构压减,压减率都达到90%以上。在“营转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重庆、贵州、西藏、兵团等地积极优化流程,“营转非”完成率都达到95%以上。

目前各所学校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都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各校还按照“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方案,据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有91.7%的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同时各地各校还选聘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课后服务之外,另有2.1万所学校探索开展了暑期托管服务,共计302.6万名学生参加了暑期托管。

教学质量方面,已有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9.%以上的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

目前教育部已在多个平台均开设了举报专栏,接受群众实名举报。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针对8月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目前已办结70%,其余未办结的30%主要涉及退费问题。因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时间。从举报平台数据看,11月共收到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

胡延品表示,2022年将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特别要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此外,为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教育部还指导了抖音、微信、钉钉等平台企业开展清理工作。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