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奖”|周蜜蜜:特别深远的缘分

我与“陈奖”|周蜜蜜:特别深远的缘分

被誉为“东方安徒生”的陈伯吹先生是从宝山走出的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项,“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是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和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从“儿童文学园丁奖”到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再到“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栉风沐雨一路前行,40年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不仅繁荣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和创作,也助推了中国儿童文学站上世界的舞台,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

值此文学奖创立40周年之际,宝山融媒联合新民晚报·夜光杯,推出“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我与陈奖”系列访谈,特邀陈伯吹先生家人、与“陈奖”有交集的著名作家、历届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和文学奖评委代表等,共同纪念这位为小朋友写“东方童话”的大作家,回顾“陈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们也期待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好作品飞入万家点亮童心。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40周年抒怀

文/周蜜蜜

我最尊敬的儿童文学家前辈陈伯吹先生亲手创办的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今年进入了40周年,整整40个年头的历程,是多么光辉、美好,值得我们好好地回顾、重温和念记!而我和我的妈妈,都与敬爱的陈伯吹先生,以及这个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学奖,有着特别深远的缘分。

儿童文学作家合影

前排左起:黄庆云、陈伯吹

后排左起:周蜜蜜、阿浓

我的妈妈黄庆云,与陈伯吹先生是同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也可以说是同一阵线的战友。

周蜜蜜的母亲 黄庆云

我从童年起就读到的陈伯吹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妈妈推介给我的,小小的我越读越喜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始,百废待兴,陈伯吹先生一马当先,在上海创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也就是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前身,令我妈妈受到很大的鼓舞,又重新拿起笔来投入创作。

前排自左至右:陈伯吹、黄庆云、郭风、蒋风、任溶溶,后排两位陪同人员

结果,她写的童诗《摇篮》获得1981年首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花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这首诗得奖之后,一直在内地以及港、澳地区和海外不断传播,许多教师和学生写信给我妈妈,有的提出要将它谱成歌曲。后来也真的这样做了,由诗变歌,唱遍校园。

我最初见到陈伯吹先生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感觉陈老先生特别和蔼可亲。我结婚后到香港工作,在电视台当编剧,业余的时候写一些儿童小说。那时候,我还未立志要当儿童文学作家。当一个出版社要把我的儿童小说结集出版的时候,我请陈伯吹先生为这本“处女作”写序文,敬爱的陈老先生马上答应了,并且很快寄赠他亲手写的序文,令我十分感动,更大受鼓舞!

陈老在序文中写道:

“在儿童文学的天地中,有了一块‘新地’,从香港寄来了周蜜蜜的作品,怎不令人喜悦。在边阅读边欣赏之下,领略到这些作品,有着浓重的地方色彩,也有着香港特有的异样风光。不用说,读一下,便感受到作品有另一种的风味。这些短篇的小说,结成集子出版,能让小读者开卷有益而有动于中的。”

这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陈老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当时还未确定是否要走儿童文学创作之路的我,有很大的指导教益。

于是,我开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儿童文学创作,作品先后得到香港八十年代最佳儿童故事创作奖、儿童文学双年奖、张天翼童话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等。如果不是受到敬爱的陈老的教导鼓励,我是不会走到今天的。

周蜜蜜(右四)

最难忘是2019年,我受邀参加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评委工作。

从飞临上海大地的那一刻起,我的脑海就不断地浮现起陈老慈爱的面容,非常庆幸自己能亲眼见证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飞速发展——从上海走向国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打开了与世界接轨交流的广阔道路!如今,我想,我们都可以告慰敬爱的陈伯吹先生了!

 

来源: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