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7日,中美在北京进行第八届战略与经济对话会的同时,两国军队在南海地区对峙的紧张局面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在升级。与此同时,中日在东海钓鱼岛方向的冲突也在升级。
首先是美国方面先出手。6月6日,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开始的第一天,美国《海军时报》发表文章称,美国将派遣“里根”号航母进入南海地区,与“斯坦尼斯”号航母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地区进行巡航。
一方面,美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高唱着要中国保持对话,发展友谊,管控分歧,另一方面,却又急不可耐在南海地区高调秀肌肉。美国试图对中国进行战略威慑,以此为中美双方对话增加谈判的筹码。
6月7日,在中美战略预警机对话会第二天,中美双方军机在南海上空进行了激烈对抗。中方两架歼10战斗机对在南海地区进行侦察的美军RC135电子侦察机进行驱离。美军太平洋舰队宣称中国战斗机进行了“不恰当的动作”。
中美军机在南海上空近距离对抗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5月,中方2架歼11战斗机在15米的近距离范围内对美国EP3电子侦察机进行驱离。
中美军机如果继续上演这种危险的对抗游戏,极有可能重蹈2001年“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目前中美双方在南海地区剑拔弩张,一旦出现这种偶发性的危险事件,很有可能成为大规模冲突升级的导火索,到时候中美双方可能无法像2001年那场灾难性事件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美国这次派遣RC135电子侦察机在南海地区进行侦察飞行,其实战意图比派遣EP3电子侦察机更为强烈。RC135电子侦察机是美军战略级侦察机,美国现役该型飞机数量为17架,全部属于美国空军,而EP3电子侦察机属于美国海军。不同型号的RC135电子侦察机具备侦测敌方弹道导弹、电磁信号、雷达波的能力。
此前中国已经在南海部分岛礁部署了雷达、导弹和战机,美国派遣RC135电子侦察机意图侦察收集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武器系统数据,为实战提供情报支持。
从中美双方在南海地区的动作来看,虽然中美双方外交部门都有意为南海冲突降低调门,但是两国军方却都非常的强硬。随着菲律宾仲裁案即将出结果,中美双方可能在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陷入更为激烈的对抗,擦枪走火的风险在升高。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在6月3日举行的新加坡香格里拉防务会议上就已经明确表示,美军已经做好了迎击中国军队的准备。
其次,中国在钓鱼岛海域对日本采取强硬动作。中美在南海地区对抗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联手派遣军舰进入钓鱼岛相关海域,引起日本自卫队的激烈反应。6月9日,日本防卫省表示,当天凌晨,中国和俄罗斯共4艘军舰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日本外交部随即召集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进行抗议,而程永华大使则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接受日方的抗议。
此时中国在钓鱼岛方向出手目的和意图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在6月3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上,就南海问题对中国进行了指责。而此前在日本举行的G7峰会上,日本更是拉拢7国集团在南海问题上集体对中国发难。因此,抛开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恩怨不说,此番中国在南海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出手钓鱼岛,可能有警告日本不要插手南海问题的意味。
俄罗斯派出3艘驱逐舰配合中国军舰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5月,普京与安倍见面后,俄罗斯可能并没有通过日本实现打开G7国家俱乐部大门的目的,所以,俄罗斯在千岛群岛问题上对日态度趋于强硬,俄罗斯国防部声称要在南千岛群岛上修建太平洋舰队基地,同时要在南千岛群岛进行超前特区建设,俄罗斯一旦干了这两件事,日本指望俄罗斯归还北方四岛几乎不存在可能性,俄日两国关系可能面临巨大的变动。俄罗斯与中国同时出手钓鱼岛,一可以争取中国好感,二可以调动日本海上自卫队把力量调集到钓鱼岛方向,减轻俄罗斯在千岛群岛方向的压力。同时,中日钓鱼岛对抗升级,也可以牵制调动美国军力部署,从而缓解美国在中东、中东欧地区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
对中国而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一旦南海、东海同时有事,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同时打赢美日两国海军舰队?
最后,南海局势的复杂性在增加。既存在有利于中国的因素,也存在有利于美国的因素。
菲律宾杜特尔特新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有利于中国通过双边对话解决争端,这与阿基诺政府采取对抗姿态截然不同。6月8日,中国外交部再次发表强硬的声明,“中国坚决反对菲律宾的单方面行动,坚持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严正立场,将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同一天,菲律宾外交部长佩费克托.雅赛回应称,“我将会邀请中国与我们一起,确保将和平地解决我们的矛盾和难题。”他补充说:“我们必须尽我们一切所能确保,作为邻国,我们将和平共存,甚至为了我们的共同利益,积极合作”,“不论我们与其他国家有什么样的矛盾或分歧,我们都必须努力和平地透过谈判解决它”。菲律宾新政府的态度有利于中国。
对中国不利,而对美国有利的因素是法国宣布要加入南海巡航,这是继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指责并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并接受南海仲裁案结果后,第二个在南海问题上公然站在中国对立面的欧洲大国。
6月5日,法国国防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在新加坡呼吁,欧洲各国的海军在该地区保持“常规和可见”的存在,以“维护海洋法和航行自由”,“如果海洋法今天在南海得不到尊重,那么明天其在北极、地中海或者其他地方都将受到威胁。”
勒德里昂还称,他不久之后将提供其关于欧洲各国海军定期巡航提议的更多细节。今年5月3日,法国已经派遣拉斐特级护卫舰“盖普拉特”号(FS Guepratte)加入正在南海地区巡航的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进行联合巡航。对于法国的态度,美国欢欣鼓舞。
另一个对中国不利的消息是,6月7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访问美国时,他与奥巴马已经就签署印美《后勤保障协定》达成了协议,这就意味着,美国与印度相互使用军事基础设施(海军和空军基地,地面设施),美国在印度洋沿线可以使用印度基地,对于美军来说可以提升其持续作战能力和后勤补给。这也意味着,印度半只脚已经加入了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此外,美印两国还在研究《通信互用性与安全备忘录协定》和《交换地形和航空数据协定》,两国军队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印度一方面与俄罗斯一道支持中国在南海地区的立场,另一方面,又抓紧与美国签订军事合作协议,印度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对中国而言十分不利。
总之,中国目前在南海、东海地区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我们需要抛弃幻想,做好完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