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硅油之后 洗发水还有什么值得卖的?

当下更为理性的消费者,反而对传统的洗护理念更为上心,一直以来作为洗护产品主要卖点的柔顺、去屑等功效性产品,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文/慧慧

如果问当下洗护发领域最火的概念是什么,恐怕非无硅油莫属了。

2014年,滋源横空出世,以无硅油洗发水这一差异化产品,迅速掀起一股旋风,风力所及之处皆是无硅油的影子。

今天,来自星图数据针对无硅油市场的一份报告显示,不管时间先后,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汉高、资生堂等国际日化巨头旗下的洗护发品牌,都在无硅油领域插了一脚。

发展至今,无硅油产品在市场的接受度到底如何?哪些类型的洗护发产品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谁是无硅油最大赢家?

相对无硅油而言的硅油洗护发产品,于1986年来自于宝洁。之所以添加硅油,是因为其可以填充毛鳞片的间隙,实现“柔顺”的效果。这也是长久以来消费者对洗护发产品的诉求。

而无硅油的概念,最早来自日本,于2008年前后由日本洗护发品牌Scalp-D的品牌提出,以30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定位高端。2011年,另一家日本公司推出主打无硅油概念的Reveur品牌,宣扬无硅油的好处及硅油的缺点,并定价亲民,彼时起,无硅油洗护产品真正走入日本的千家万户。

2013年,拜尔斯道夫旗下美涛,率先打出无硅油旗号,不过直到2014年,环亚旗下的滋源横空出世,才算真正搅热了中国无硅油市场。

一时间,无硅油产品让宝洁这个硅油产品的“领袖”左右为难,但出于对洗发水市场的保鲜度考虑,最终认定旗下更显年轻化的伊卡璐品牌试水无硅油概念,推出了零硅油产品,不过销量一直平平。

而更多品牌则是搭乘由滋源“炒”起来的无硅油“便车”,相关产品也跻身线上排行榜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滋源以逾20%的份额成为线上无硅油洗发产品之首。

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放眼整个洗护发市场,TOP10品牌几乎被五大集团牢牢握在手中。综合来看,在由“无硅油”挑起的这场战役中,占据线上无硅油产品20%份额、近8%线上洗护发产品销售份额的欧莱雅,似乎才是最大的赢家。

在对待头发这件事上,消费者更加理性了

在无硅油概念的狂轰乱炸下,消费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在中国,无硅油洗护产品的地位确实还比较尴尬。”星图数据分析师艾樊伊表示,对比日本这个无硅油产品的发源地而言,中国无硅油洗护市场份额有限。

据统计,截至2014年,接近60%的日本人都认可“无硅油”洗护理念,无硅油洗护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0%左右。

而根据星图数据对中国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线上洗发水市场的统计,无硅油洗发水的占比仅为9.3%,在该时间段内的月占比最大值接近15%,但这一份额涨跌起伏,“说明消费者对无硅油产品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无法表现出明显的喜和厌,多数情况下只是因为概念热炒和促销惠利而消费。”

不过,即使如此,国内外品牌扩充无硅油SKU抢占中国市场的热情却日益高涨。据统计,从2015年1月开始,线上无硅油洗发水SKU数量一路飙升,截至2016年3月,上升之势未见消减,增长率同比达到186%。当然,与之相对应的,仍旧是销售额的跌宕起伏。

“这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无硅油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加上互联网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盲目炒概念已经没法像一二十年前那样奏效。”艾樊伊如此分析。

修复型产品以黑马之势增长

那么,当下哪种洗护发产品更得消费者的芳心呢?

根据星图数据的监测,当下更为理性的消费者,反而对传统的洗护理念更为上心,一直以来作为洗护产品主要卖点的柔顺、去屑等功效性产品,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数据显示,去屑、深层清洁类产品,从2016年开始小幅走下坡路,而柔顺、控油类产品在2015年到2016年3月期间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月销售份额,“可见最基本最接地气的健康需求永不过时。”艾樊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修复型产品虽然整体占比较小,但从去年1月份至今年3月份一直保持小幅增长。艾樊伊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因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头发的造型,“也就必然会在受损后的头发护理和修复上下功夫。”

这,透露出消费者需求背后的商机。但在艾樊伊看来,这种商机并非一个概念就能赢得,而是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发质的需求,通过创新,带给消费者更具说服力的产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