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这些年,中小银行纷纷开启了数字化转型,随着金融科技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推进,中小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
但中小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下一步该如何走?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路径?这些需要行业共同探讨。
在11月25日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诸多银行高层以及监管人士共议银行业正经历的数字化转型变革。
商业银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在增加。银保监会数据统计,2020年银行业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2078亿元,同比增长了20%,体现了全行业对科技建设的高度重视。但相比于大行的资金投入,中小银行资金投入不足。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方向不明确;数据治理缺陷明显、专业人才短缺;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僵滞,难以适应数字化经营;对新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近日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也提到,与很多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开放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同时面临商业模式、数据安全、技术漏洞等方面的风险。
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农商行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的约束,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面临着更大压力。
对于上述中小银行在转型中遇到的难题,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建议,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当中,如果走捷径快速实现数字化,可以更多地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利用现成的技术和能力。
他表示,在金融科技的成本投入上,数字化转型是为了平衡成本和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初期大幅度、高强度的投入建设数字银行是可行的,但长期建立高强度的投入增加了机构运营压力。“因此,应该审慎地评估和判断,在成本可负担的基础之上来推进数字化转型,要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相互平衡,要避免高投入、低产出,只有投入无产出是不可持续的。”
刘峰表示,在纵深推进银行业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看包括:坚守风险底线,有效防范新型风险;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构建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弥补人才短板。
苏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兰凤则分享了一些经验,她表示,转型的具体操作层面,中小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数字化转型路径图,将其作为项目分解来进行管理,具体到责任部门和参与方,建立考核和评价机制,积极打造“金融+服务”、“金融+场景”的探索实践。
但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过程中,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表示,当前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非常看重为长尾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具有规模小、期限短、分布广的特点。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它的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和挑战也更大,而这些服务也是市场确实所需要的,这是金融科技公司从事这些业务的独特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更不可能忽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巴曙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