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侯春萍
2021年,泰安市岱岳区(绿色建筑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宁阳(基础零部件—钢球)特色产业集群光荣入选山东省25家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根据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山东泰安岱岳区(绿色建筑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列第6位。
首先要搞清,特色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企业集聚或产业集聚,而是要在“特”字上做文章,立足地区特殊地域、特有品种、特别技艺等独特优势,竭力把特色挖掘到极致,真正做出特色精品,对区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特色产业发展,在山东已形成“集团军”。
在此背景下,泰安将产业作为兴市之基,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并重点围绕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路径,强力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再将目光聚焦到榜上的这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宁阳(基础零部件—钢球)特色产业集群,位于“中国钢球之乡”宁阳县堽城镇,已有近40年的发展基础。
岱岳辖区内石膏、岩盐等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多年开采,出现了资源枯竭及生态成本过高等问题,急需寻找替代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因此,绿色建筑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便如神来一笔,解了燃眉之急。
前者是根植于本土资源的升华,后者是未来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据悉,泰安将以此为基础,引导各县市区、功能区依托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链式集群发展积厚成势。
现在我们就从这两大特色产业集群着手,以点带面,解读产业转型之路上的“泰安模式”。

从无到有,宁阳钢球转型之路的持续探索
上世纪80年代宁阳县出现了第一家钢球厂。一个镇办小厂的宁阳县钢球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方圆8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县经济主导产业之一。
由于当时全国做钢球的企业很少,这种初加工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也很可观,全县钢球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后来受国内、国外大环境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库存过多,刚性成本继续上涨,再加上企业大都以生产碳钢球为主,产品级别低,抗风险能力差,对全县钢球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自此,钢球企业进入转型发展的“临界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产品升级的同时进行转型。

截至目前,宁阳钢球产业集群已发展到230家,年产量达到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16亿元,吸纳劳动力2万余人。
其间,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是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据悉,宁阳通过积极创建与争取,“宁阳县钢球行业协会及图”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集体商标;钢球产业已列入山东省“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泰安市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钢球之乡”;同时,涌现出“泰狮”“海湾”“金龙”“海狮”“海鸥”等十几个支撑品牌。以区域品牌为依托,宁阳县提升了钢球产业和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
对历史的最好致敬,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宁阳县钢球产业起步较早,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再到精的发展阶段。
下一步,宁阳县将以《钢球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引导,锚定产业聚集化、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三步,确定以高档次钢球作为发展方向,以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一批高新企业作为发展战略,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市场运作”的基本模式,促进生产要素、社会资本和资源向高档次钢球聚集和优化,继而在转型升级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龙头引领,岱岳区厚植“绿色建筑”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
泰安市作为传统的建筑业大市,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岱岳区,绿色建筑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以泰安大汶口工业园为核心,区域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居全省同行业前列。
鉴于企业发展需要宽裕的生产资料、强大的资金支持等“硬件”支持,要推动集群壮大,只有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牵引,才能发挥出虹吸效应。
引来一只凤,孵出群凤舞。为了发挥骨干企业“龙头”作用,该区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路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放大集群效应。

在岱岳区,泰山石膏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新型建材生产企业,中国建材百强企业,世界最大的绿色石膏板生产企业,在全国23个省市建有56家工厂,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石膏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3%。自2018年起泰山石膏已连续三年综合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其新上总投资34亿元、占地569亩的40万吨护面纸项目,真正使护面纸总产能达到了60万吨,可调配全国各分厂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由此,岱岳区绿色建筑材料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集聚了泰石岩棉、联强远大住工、博罗石膏、长鑫物流等133家上下游企业,以绿色建筑材料研发、生产、应用、运输等环节为链条,形成了要素共享、管理服务协作的分工体系,对泰安市产业发展产生强大带动力。

以硬件为基,再辅以创新注入的持续动力。岱岳区通过鼓励泰山石膏、泰石岩棉、鑫天河新材料等企业与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产生了一批“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拥有国家专利526个,形成具有创新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山东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岱岳区强化“全局思维”, 打破区域、产业、资源配置等要素分割,靶向聚焦绿色建筑材料产业“污小低慢”,助力绿色建筑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中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百花齐放,在合作中谋发展
综上所述,拥抱新时代的泰安,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实现由小变大、初见成效,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而在这个阶段,建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根本目的,不是把产业从大变更大,而是要产业由大变强,发挥集聚效应、放大协同效能,实现各类主体抱团发展、共同成长。
也就是说,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发展才是硬道理。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提出要打造100家左右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认为,“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创新,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能力还不足,需要在推进特色产业集群中得到提升,也需要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好专业优势,帮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融通对接,以此增强集群整体实力。
由此可见,融开放性、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于一体的泰安集群发展,正形成互补、协同、有序竞争的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