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双十一的循环经济:拆下的快递包装去哪儿了

若不采取有效的绿色化政策,2025年我国快递包装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达到5706万吨,是2018年的4.4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牛钰 孙早霞 王婷婷 叶展航

编辑 | 郑萃颖

每年双十一,当“收货人”期待的宝贝商品们在快递包装盒的护卫下长途跋涉,抵达家门口堆积成山的时候,拆下来的包装盒又会去往何处?

它可能会被扔到楼下垃圾桶,但不会在那停留太久。

在北京朝阳区的某居民小区,丢进垃圾桶的快递纸盒,很快会被业余的废品回收从业者收走。在这个有11栋居民楼的小区,回收废纸盒的孙女士每天都能拉走一整辆三轮车的废纸盒—大约有600到1000斤。然后这些废纸盒会以每千克1元多、利润几分钱的价格卖给废品回收处,再转手卖往更大的垃圾回收站。

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内垃圾回收点和宿舍处收集的纸箱都被卖到校内的废品回收站。这个回收站每周收到几百公斤的纸箱,以每斤5毛钱左右的价格收入,再以每吨2000元的价格卖给江苏太仓玖龙纸箱回收厂。据校内废品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粗略盘算,整个上海市预计有80%的废纸箱都会运往玖龙纸箱回收厂回炉再造。

快递物流企业也在学校里设置了纸箱回收网点。上海大学面积最大的菜鸟驿站点,快递纸箱有10%左右的回收率,同学们可以就地拆箱参与回收。而较小一些的快递站点,每天大约有500件快递,会被当场回收利用的纸箱只有10个或更少。回收的完整纸箱经简单处理后可免费提供给寄件客户使用。

相关机构计算,快递站点每回收一个快递箱(扣除折损率),平均可减少约37克碳排放。

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快递纸箱,会由于暴力拆箱、盛放湿垃圾造成严重污损等原因,不能进入上述回收渠道。同时,更多的快递包装材料,如防撞泡沫、气泡膜等塑料产品,没有被回收。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部认证中心(CEC)气候事业部副部长薛靖华指出,快递行业每年产生超900万吨纸类废弃物,约180万吨塑料废弃物,但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率不到20%,包装箱回收率远低于50%,快递包装填充物、封箱胶带、打包带等塑料品则基本没有回收。目前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率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消费狂欢背后的隐性成本

伴随着电商购物狂欢节双十一来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也正式于111日拉开帷幕。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1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同比增长28.54%

据了解,十五年前,我国的日均快递业务量仅为300万件,而到2021,这一数字已经膨胀了100倍,突破3亿件。海量的快递包裹背后是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但同时,快递包装需求量及废弃物持续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快递包装在生产、回收、焚烧等过程中均会产生碳排放。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统计,2010年全国快递包装产生61万吨碳排放,2018年碳排放量激增到1303万吨,须种植7.1亿颗树木才能抵消掉这些碳排放量。若不采取有效的绿色化政策,2025年我国快递包装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达到5706万吨,是2018年的4.4倍。

2006-2025 年快递包装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另外,快递包装废弃物所产生的垃圾也与日俱增。据快递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快递100此前统计,目前快递垃圾在生活垃圾总量中占比不高,但增速惊人。在我国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在85%90%

快递包装垃圾往往以纸箱、纸张、塑料为主,原材料大多源于木材、石油。常用的透明胶带、塑料袋等材料,主要原料都是聚氯乙烯,填埋处理需上百年才能降解,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给快递包装减量减材,并使其循环利用,成为快递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新任务。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中央及地方对绿色物流政策频出,同时,各大快递企业早已积极地采取行动。不过,受物料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基层推广绿色包装及回收尚存在挑战,传统废品回收链依然是快递纸箱回收的主力,而塑料废弃物仍在产生巨额的碳排。

快递箱进入废品回收链条,但企业正在鼓励主动回收

界面新闻通过在北京、上海的居民区、办公楼、校园走访发现,目前人们对主动参与快递站点纸箱回收的热情有限,老年居民、保洁人员和流动拾荒者才是当前纸类快递包装的回收主力。

界面新闻在北京多个社区观察到,大多数收货人拆完快递,取出物品,顺手将纸盒丢进附近的垃圾桶或垃圾桶旁边的地上,或将快递纸盒同生活垃圾放在一起。

多个保洁人员告诉界面新闻,除打扫清理垃圾站外,他们还会自愿进行垃圾分类——将快递纸箱和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转卖变现,甚至默契地形成各自创收片区。有些公寓、大厦、小区的垃圾站会挂上禁止外来人员捡垃圾的标语。

回收纸箱的热情源于快递纸箱的高回报。某北京办公大厦的一位保洁人员,附近的回收站最高出价为1.3/公斤,一个大厦一天可捡到15公斤左右的纸箱。中午和傍晚时,夫妻俩扎好纸箱,骑着小三轮车,把它们附近价格最好的回收站。

有回收人员表示,若快递纸箱盛放生活垃圾,被油渍水渍污染,污染严重的纸箱通常不会被回收。

废品回收站工作人员正从北京某小区内运出当日纸箱  记者牛钰摄

相较于进入废品回收链条,拆封完整的快递盒经过处理(如消毒),如果直接在快递站点重复使用,将减少更多的碳排放。

界面新闻走访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快递量最大的菜鸟驿站得知,该快递点每天3000件快递,回收到可再次利用的纸箱300个左右。

该处快递员告诉界面新闻,学生寄件物品体积较大的居多,小包装盒即使回收了也无法再次利用,另外拆件时被损坏的包装箱也无法再次利用上述无用纸箱会由学校的保洁人员收集后卖给校内的废品站。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部认证中心气候事业部副部长薛靖华指出,国内尚未形成有效的逆物流回收链路,没有打通从消费者商家的包装回收流通环节,也缺乏有效性调动末端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回收的积极性。

快递物流企业正试图改变这一局面。

不难看出,这届双十一更绿了。111日起,全国6万家菜鸟驿站发放750万枚鸡蛋,用鸡蛋换纸箱,鼓励人们参与包装回收;另有1万家菜鸟驿站试点旧包装循环寄件项目。过去一年,菜鸟在300个城市末端站点新增2万个回收箱

今年双十一,消费者可在淘宝APP、菜鸟APP搜索快递包装回收,生成自己的个人减碳账单通过驿站取件驿站回箱到站寄件3种方式增加减碳量。

申通快递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包装箱回收点,快递包装回收换取免费寄递,并建立绿色积分制。

中通也在持续推进回箱计划,在2020年全网范围内共投入21000个回收装置,覆盖超2万个代理点,促进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循环利用。

还有今年亮相上海进博会的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尝试向散装液体、生鲜冷链、邮政快递等八个行业提供包装的循环与共用服务。

“白色”垃圾泛滥,快递包装须“瘦身”

与废品界香饽饽纸箱相比,快递所产生的塑料填充物、塑料袋、胶带等包装物无法进入废品回收链,而是混入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或焚烧炉,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据绿色和平统计,在塑料类快递包装中,只有泡沫箱一类约70%-80%被回收,而胶带、粘贴了胶带和运单的塑料袋等塑料包装材料回收困难,再生成本高、利润低,造成当前中国快递包装废塑料约99%(按质量计)被混入生活垃圾。

综合填埋和焚烧处理成本和效益,快递包装混入生活垃圾处理造成社会管理成本激增。据绿色和平估算,平均每吨快递垃圾填埋所需的处理费用为705元,焚烧1吨快递垃圾所需费用511元。若不实施有效措施,2025年处理快递垃圾费用将超40亿元。

快递包装废弃物填埋处理成本 

快递包装变瘦变绿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快递垃圾污染问题。

为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中央和地方已出台不少政策文件,主要聚焦于推进快递运单电子化、包装胶带瘦身化、中转袋循环化、包装操作规范化等方面

202011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意见的通知》:到2022年,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700万个;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

今年8月,国家邮政局发布详细的《邮件快件限制过度包装要求》,在保证寄递服务质量和寄递安全的情况下,邮件快件包装应简约化,合理选用与内件尺寸、重量和所需防护功能相匹配的包装物,减少填充物、胶带使用量和包装层数。

国务院今年陆续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都对物流链路的绿色化做了规划,包括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绿色物流、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等一系列措施但对于快递包装绿色应用的支持性政策和优惠性政策有待进一步强化。薛靖华对界面新闻分析称。

薛靖华指出,应利用金融手段支持物流企业对物流设施开展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建设智能储物柜、智慧回收站等末端设施;支持物流企业参与可再生资源交易,打通包装材料等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

减碳进行时,快递物流业绿色转型

2016年,京东成立了电商行业首家物流包装实验室,通过可重复使用的循环快递箱、可折叠保温周转箱、循环中转袋等代替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同时通过商品包装减量化、原发包装、B2B循环包装等,在商品发货前减少资源浪费和碳排放

京东对界面新闻介绍,今年双11,消费者收到的每个包裹都更加低碳,平均每个包裹都将节约210克的纸类包装材料、11克的一次性塑料和25厘米的胶带。

此前,苏宁也在郑州投放了2万多个循环保温箱、供给袋、可循环使用的漂流箱等。今年菜鸟和部分商家发起11绿色包裹联盟,推动使用可降解寄件袋、无胶带拉链箱和原箱发货,并设置绿色商城鼓励低碳绿色消费。

中国邮政推行胶带瘦身计划,在不影响快件包装效果的前提下,将胶带的宽度进行缩减。申通、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开始尝试可重复使用20100次不等的带芯片的绿色环保周转袋。

据国家邮政局副局长赵民介绍,截至202012月,全国快递业电子运单基本实现全覆盖,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5%,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70.1%,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了91.5%,在营业场所设置了7.6万个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不过,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的研究报告指出,可循环利用的快递包装在消费端推广应用仍面临缺乏顶层设计支持、执行模式缺乏标准和规范、消费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目前来看,快递业仍将随着互联网和消费需求的发展而蓬勃向上,快递垃圾以及产生的巨量碳排仍增加。在政策不断完善,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竞赛的同时,也需要消费者逐渐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