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宋卫平:一个地产商人的宏伟乡村改造梦

在5月,中国地产圈以产品和理想主义闻名的绿城董事长宋卫平两次接受界面新闻采访,他说了说自己在退休前要完成的一项宏伟计划。

中国地产圈以产品和理想主义闻名的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图片来源:东方IC

5月28日,绿城中国联席董事长宋卫平现身上海,为绿城静安公馆项目站台,面对着上百位未来的豪宅买家,他表达了对上海地价的担忧。

就在他到达上海前,上海的土地市场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距离上海市中心27公里的松江泗泾一地块,楼板价达到了3.8万元/平方米;7天之后,周浦又以4.4万元/平方米刷新了郊区的地价纪录。

宋卫平担忧的并不是地价的泡沫,事实上这对绿城是有利的。十几年前,他接手黄浦湾时,销售价格预算不过2万元,现在卖到了20万。

他担心的是高地价会让自己退休前最重要的计划——在一线城市远郊做“小镇”的计划越来越难。在静安公馆发布会前,宋卫平也单独接受了界面新闻采访,透露了自己的变化和计划。他一如既往的审慎乐观,但目光肯定。

“我在去养老院以前还能工作5-10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将用于探索城镇化,有可能带动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造。”宋卫平说,他将用这些时间做出5-10个小镇样板,主要位于杭州、上海和北京的周边。

根据宋卫平的规划,小镇距离城市三五十公里,一个小镇需要三平方公里土地,两平方公里是产业,一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形成3万人的小镇。小镇将有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10%为配套设施,90%为住宅。至于小镇的房价,宋卫平还透露,小镇的房价大概1万元/平方米。宋卫平希望小镇的居民既有城市人口,也有农民,各占一半。

小镇是一个完整的小型城市,拥有完善的医疗、教育、娱乐、消费系统。它与绿城的乌镇雅园一样承担着养老的功能,又植入了绿城做育华学校和颐乐学院的经验,可以提供两套教育系统。宋卫平连酒馆、餐馆、书店、电影院的业态都已经规划好了。

按照宋卫平的话说“小镇是一个生命体,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他甚至在想办法管理可能生活其中的乞讨者。

宋卫平已经为这种项目准备了15年。

按照他的说法,绿城和蓝城做养老产业的能力基本是过关的,乌镇雅园和理想家园的成功,已经证明他们拥有了为上百个老人提供服务的运营能力。绿城有自己的医院,已经做到了现金流平衡。绿城的学校育华学校也是杭州很优秀的民办学校。而宋本人对于农业的热情也已经持续多年——与浙江农科院合作,还是建立绿城农业和蓝城农业,他建立的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农业链条已经有了雏形。

小镇中最重要的是农业业态,这是宋氏小镇的理论基础。

蓝城开发的春风长乐项目是第一个宋氏小镇。这个项目位于杭州城西的长乐林场占地1.6万亩,宋卫平拿出了2000亩来做小镇中心和配套功能。蓝城在期间修建了聚落式的农庄,作为房地产产品进行售卖。

买家买下的不仅是一幢房屋,还有周边的五亩地。这些农庄的目标买家是城里人,他们住进农庄后,会带动农民加入。“农民不用进城了,就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他们的产品通过蓝城农业售卖,一年下来他们全家吃过用过以后,还能攒下来三五万块钱。”宋卫平告诉界面新闻。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乌托邦式的设想,与商业上的成功并不相悖。

事实上,桃李春风和杨柳郡项目的热销,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个设想成功的可能性。杨柳郡则是杭州郊区的地铁大盘,是绿城将总价压低,大获成功。桃李春风是中式小型别墅,绿城在其中引入了农业,具有初级的小镇功能,“在国家没有安排相应的大量投资的时候,它的旺销证明了可以用商业模式来组织。”宋卫平说。

在宋卫平的眼中,小镇的农庄会比桃李春风更受欢迎,“150方的房子配5亩地,成本我们控制在150万,我觉得这个房子的受欢迎程度是大于桃李春风的。”

宋卫平向界面新闻展示了他的算法:以50万元/亩的价格拿下3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1平方公里开发建设。这样住宅的均摊成本为9000元/平方米,价格1万元,利润空间有10个点。这样以住宅价格反哺配套的模式已有先例,绿城的乌镇雅园拿出大量面积建造颐乐学院,因此住宅平摊成本为10500元/平方米,售价是12000多元。

“我们分析后发现,在江南地区做乡村改造,无论是做村落还是小镇,所有条件全部成熟。”宋卫平为这个设想兴奋不已。

因此,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宋卫平能不能以50万元/亩,甚至更低的价格拿到城市远郊的土地。

这也是上海地价让宋卫平担忧的地方,远郊的地价崛起,甚至可能传导到嘉兴、舟山这些临近的城市。一旦拿地的价格贵了,小镇的性价比就会大幅下降。

对于他来说,小镇计划不仅是一个商业机会,也是一种带有社会试验性质的乡村改造计划。他告诉界面新闻,改造乡村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社会责任,而现在他有这样的机遇,也有这样的能力。

也正如此,在上海静安公馆开盘那天,面对着台下身家千万的豪宅买家们,宋卫平“不合时宜”地说了这么一段话。

“上海市常住人口1800万中,有接近一半是新上海人,他们中大多是没身份没地位的,是游离在这个城市之外。特别是在城市里勉强安顿下来的低端行业劳动者,大概有90%是租住在城中村和市区周边的农民房里。那么,在城镇发展过程当中,这些人怎么办?这些人把他们的美好青春,给了这个城市,他们自己也借此离开了农村,但他们有未来吗?他们的子女有未来吗?”

界面新闻:小镇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小镇。

宋卫平:一方面是农民的问题,再过十年,第一批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就60岁了,他们回乡、养老问题怎么解决,是一个难题。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有很大发展,但是负能量也在增长,比如空气、交通、社区建设、老龄化都是问题,一些城市人也需要更高水准的城市文明,现在只有10%的人可以享受到,比如住在西湖边上,住在好的小区里面,才能让负能量少一点。

所以桃李春风可以热销。这个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当时去了400多个上门访谈,我们发现他们需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化。在国家没有安排相应的大量投资的时候,它的旺销证明了可以用商业模式来组织。里面的内容很清晰——生态、生活、生产都解决了,兼容城市和农村的需求。桃李春风的遗憾是只有一个农庄。

江南适合做精细农业,我们就想能不能做小型农庄。一个住宅再加上5-10亩地,三口、五口之家住在里面,可以自己打理土地,也可以交给专业的农业工人,收益可以分成。关键问题就是这10亩地能不能赚钱,农业专家告诉我搭配的好,品质有保障,投入30万可以产出40万。所以我就说我们要赶紧做。

我们打算利用城市中产阶级的投资能力来重建小镇。分析下来所有的条件,在江南地区做乡村改造,从村落到小镇,所有条件全部成熟。一个是商业机会,另一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有这样的机遇和能力。

界面新闻:那小镇的投入是多少呢?毕竟从农业、医院到教育都需要投入,绿城或蓝城有没有这个能力?

宋卫平:医院投入很大,浙江省人民医院从营造到现金流平衡需要十年,绿城医院花了四年。教育的基本能力我们有了,幼儿园和小学我们做过,我们育华学校有幼儿教育系统,育华现在招生是二十个选一个,需要面试的。我们会把育华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师编制打通,项目里也有公立学校,不收学费。我们养老能力基本是过关的,有乌镇雅园,还做了医院,上百个老人的运营能力已经有了。农业方面,做大型生产基地的能力基本有,做小农庄的能力需要重新摸索。

地价便宜的话这一切就有可能了,我们现在这么算的,土地50万元/亩,越便宜越好。小镇有3平方公里,2平方公里是产业,1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按照我们的能力算过,住宅价格1万元,成本是9000元,还有10个点的利润,这个利润空间里包不包括其他物业,每个项目还都有差异。我们有点基础,乌镇雅园平摊下来到住宅,每平方米的成本10500元,售价是12000-14000多,这样算起来是可以平衡的。桃李春风卖27000元/平方米,是因为地价高,成本在20000元/左右。

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小农庄是城里人来购买,150平方米的房子配5亩地,成本我们控制在150万-200万,地租给他们。我觉得这个房子的受欢迎程度是大于桃李春风的。我们做农庄比农民自己做要精致的多。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带动农民,不用进城了,在小镇范围内经营一个农庄就好了,产品可以自己卖,也可以卖给我。全家全部吃过用过以后,还能留下来三五万块钱。

春风长乐的农庄和小镇到后年才能成型,小镇里面分为生产和生活,有林业还有农业。我们希望它成为城市上班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的第二居所,也可以成为第一居所。希望老人带着孙辈住在这儿,过更丰富的生活内容,有更和谐的邻里关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