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时!青岛直达郑州

高铁先行让都市朋友圈再扩大。

文丨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高涵

豫鲁两省地缘相近,却无高铁直连,长久以来,出门绕行的方式无疑“阻隔”了沿线城市的亲密对话。

作为河南省与山东省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干线,郑济高铁于2016年正式获批。待全线通车后,将彻底结束山东与河南之间不通直达高铁的历史。青岛可经济青高铁至郑济高铁直达郑州,时间只需3.5小时左右。

日前,郑济高铁再传新动向,全线安全风险最高的“卡脖子”工程开始施工,这意味着这条高铁动脉建设进入新阶段。

高铁先行让都市朋友圈再扩大。郑济高铁还可与郑西高铁、郑万高铁、西兰高铁、兰新高铁等衔接,打开青岛通往中原、西北、西南等地的快速铁路通道,通达全国。

青岛直通郑州!郑济高铁新动向

10月18日,郑济高铁全线安全风险最高的“卡脖子”工程——跨京沪高铁特大桥(50+85+50)米钢箱连续梁开始吊装施工,这意味着郑济高铁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河南与山东虽然毗邻,省会城市郑州至济南直线距离约有370公里,但因为没有直线交通,目前穿行于两市间均需要绕行徐州,费时较长。

随着国内高铁网络的日益加密,河南和山东两省都希望完善各自的高铁网络,提升省会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打通与国内其他重要城市的高铁通道。

早在2014年的河南省两会上,河南就提出要大力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建设。在京广和徐兰“十”字形高速客运通道基础上,建设郑州至万州、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合肥、郑州至太原高速铁路。

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郑济高铁建设提上日程,河南省规划的“米”字形高铁网东北方向的一点正式落笔。

新建郑济高铁为东西走向:由郑州东站经河南的新乡、濮阳和山东聊城,终至济南西站,在山东境内与南北走向的京沪高铁交会。据悉,郑济高铁设计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

2016年10月29日,郑济高铁河南段正式开建。根据2021年2月5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印发2021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郑济高铁河南段将于今年12月建成通车。

2020年6月18日,郑济高铁山东段正式进入施工阶段,线路计划2023年年底竣工。在2021年2月25日发布的郑济高铁“濮阳至省界段”招标公告中提到,该段竣工日期明确标为2025年2月19日。

郑济高铁让聊城进入“高铁时代”,也让郑州与济南两座省会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以内。根据规划,郑济高铁将通过联络线与济青高铁相连,届时,青岛到郑州无需再绕行徐州,时间只需3.5小时左右。

此外,郑济高铁还将与郑西高铁、郑万高铁、西兰高铁、兰新高铁等铁路连接,彻底打通青岛通往中原、西北、西南等地的快速铁路通道的“最后一公里”,大大缩短前往中原地区乃至西北、西南等重点城市的出行时间。

可以预见,郑济高铁建成通车后,将彻底结束山东与河南之间不通直达高铁的历史,成为联系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原、西部城市群的纽带,这对豫鲁两省完善路网结构、推动资源整合增添更为便利的联动通道。

打开通往中原捷径 青岛交通节点区位提升

高铁先行让豫鲁更快融入国家城市群。郑济铁路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既是山东省“四横六纵”高铁网的西部出省通道,也是河南“米”字形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间联系的快速客运通道。

高铁落地,不仅改善群众快捷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使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入更加畅通,提升区域投资环境和综合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豫鲁两省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省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郑济高铁开通,豫鲁两省的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两地在旅游、投资、商贸等方面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交流合作,并带动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打开了郑州东北方向大通道的郑济高铁,在郑州南站往西南方向衔接郑万高铁(郑州-重庆万州)。未来,两条铁路将共同组成由我国黄渤海地区经中部、西南地区至东南亚、印度洋的铁路大通道,使得区域通达更加高效便捷。

近几年,在国家定位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分量不断抬升。2021年2月24日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8组群之一。

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以前,青岛前往广州、长沙、重庆、武汉、西安等重点城市的高铁车次都在郑州东站经停,由于需要绕行,出行时间基本都在6小时以上,待郑济高铁通车后,往来两地之间比现在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

目前,青岛高铁直达重点城市已达20余个。随着合青高铁、郑济高铁、京沪二通道以及青盐、盐通铁路的修建,让青岛从铁路末端城市变为节点城市,高铁枢纽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通过高铁进一步畅通青岛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之间的联系,可以拓展全新的经济腹地,实现互补共赢发展。

北方第三、四城将“更近一步”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中国高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越来越明显,也为理解未来城市竞争提供了新视角。

青岛与郑州,两座位于北方的经济大市,因为同处GDP1.2万亿区间且差距较小,难免经常被拿来比较。从产业构成来看,青岛与郑州均为传统制造大市,在南北格局变化中承担北方城市转型升级的重任,两座城市的合作有着极大的潜力。

2021年4月16日,郑州市长侯红带队到青岛招商考察,实地察看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虚拟现实体验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双方就核心配套项目引进、高速动车组生产、研发中心设立、产业链企业落地等事宜达成了合作意向,就加快项目落地达成一致意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地的契合度源自产业的匹配度。通车后的郑济高铁,也让青郑双城记续写上了全新的篇章,两座城市都将从中收获利好。

对郑州来说,郑济高铁将进一步深化其“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米”字正绘就“流量”变“留量”,将为郑州进一步吸纳人才、聚集产业资源,在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保障。

此外,郑州的产业输出不仅需要面向全国,更要走向全球,除了借助发达的航空资源外,通过港铁联运,借助青岛港、董家口港等优质的港口资源,可以进一步打通其向外联动的渠道。

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加持,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桥头堡的青岛,将借由高速铁路与郑州实现更快速的联系。

郑济高铁全线开通后,借助两城间的高效联动,青岛可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在黄河流域的影响力,方便与中西部城市群进行产业对接,进而更好地实现“陆海联动”,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来源:凤凰网青岛微信公号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