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今看 | 数字艺术版“金陵图”,十月底即将亮相南京德基美术馆

冯宁版《金陵图》为人们研究古代南京城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历经两年全面升级的南京德基美术馆十月将推出两档升级开幕展,其中“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因原作背后百年流转的传奇故事和珍贵的艺术历史价值而备受关注。

一、乾隆时期的皇家藏品 三版金陵图的前世今生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是在清代宫廷画家冯宁所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上进行一次全新的数字化尝试。而这件稀世珍宝,背后的故事也是百转千回。

1765年(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南巡至南京时展开随身携带的《宋院本金陵图》,有感而发,执笔题诗六首。《宋院本金陵图》原作现已散佚,但《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了此画。

《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録四种》赏溥杰书画目二十二

对此画非常喜爱和重视的乾隆皇帝,先后命谢遂、杨大章、冯宁三位宫廷画师接连仿作。谢遂版完成于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杨大章版完成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其后,在执政末期公元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初八),为了想传授给嘉庆皇帝相关的治世国策,乾隆命当时的宫廷画师冯宁仿绘杨大章版《仿宋院本金陵图》, 最终画卷历时两年于1794年完成(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

此三版《金陵图》之前皆被收录于《石渠宝笈》,属皇家上等收藏,珍藏在皇室内府,目前都有存世版本。其中谢遂、杨大章版《金陵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而冯宁版《金陵图》在末代皇帝溥仪假借恩赏之名被转移之后,一直流落民间,经过一个世纪的辗转,现被德基美术馆收藏。

二、冯宁版《金陵图》 近一个世纪的递藏

冯宁版《金陵图》自创作以来一直深藏在清宫内府,历经乾隆、嘉庆一直传至末代皇帝溥仪之手。据记载,溥仪受其老师庄士敦的影响产生了留学的想法,但因满清遗老遗民的反对,溥仪离开紫禁城的想法成为了泡影。于是溥仪找到了他的弟弟溥杰、溥佳等商议对策,为筹备“经费”,将眼光转向了宫中的无数珍宝里。

清·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部分印章。清宫内府收藏书画通过钤加玺印的方式来对书画区分等级、标明收入的编次及贮藏地点等信息。在乾隆朝,日常分等中有上等标记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钤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之印,留有此“五玺”的作品是乾隆内府所重视,在当时被定为上等的作品。而这五玺印皆出现在冯宁版《金陵图》上,由此可见,此画卷的价值非同寻常。

溥仪以赏赐之名将珍宝传给溥杰,尔后,这批珍宝便流落宫外。从1922年9月28日至12月12日止,共转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其中就包括了冯宁版《金陵图》。

从紫禁城流出后,冯宁版《金陵图》曾被溥杰寄存在天津租界。1931年溥仪离开天津,北上成立“伪满洲国”,大量珍宝被一起转运到长春“小白楼”中。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势败,溥仪携带了少量珍品出逃,大量文物被“丢弃”在“小白楼”中,被值班“国兵”发现,这批珍贵文物在这场抢夺中或毁坏,或被掳去变卖,成为当时俗称的“东北货”。冯宁版《金陵图》在战乱中几经辗转,被东北银行家彭贤及其后人珍重收藏并保护起来,在2015年被德基美术馆收藏,得以回到它所描绘的城市——南京。

因这段曲折的流传经历,著名藏家易苏昊谈到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时,说该画卷“写南京风俗,是联结南京、北京及盛京沈阳的历史证物”。

三、《金陵图》  一部宋代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手卷《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设色纸本,纵35厘米、横1050厘米。画卷保存完整,清宫原装裱样式,包首上的题签已佚,画心有折痕及稍许裂痕,卷首的碧玉别子,一面浮刻螭龙,一面上镌刻:“乾隆御赏 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文字。

冯宁版《金陵图》从右至左大致可分为乡野景致、秦淮街市和郊野风光三部分,大众所熟悉的,最能代表南京的特色符号,如水陆并联的古城门与古城墙(瓮城)、商贾往来的商业街、航运发达的秦淮河,甚至水西门的鸭馔店等都被细致描摹,而图像资料中罕见的羊马墙,更是古都南京繁华与变迁的印迹。与此同时,“天下文枢”与“千年佛都”等南京文化标签也可通过图中所绘的授业解惑的书院学堂以及往来的僧侣得以详尽体现。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局部   城墙、水门、说书棚与鸭馔店

《金陵图》构图形式与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或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相类,皆先绘乡村景色,而后进入喧嚣扰攘的城市之中,以细腻严谨的写实笔法描绘风土人物。画作以散点透视和平行透视表现画面,又在宋代院体画风基础上融入了一些元、明人的笔意,以工兼写,精绘细写,构图布局严谨,层次节奏分明,聚散疏密有致,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丽典雅。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局部  市井

宋代以前反映金陵的存世典籍数量有限,绘画叙事更是凤毛麟角,清宫旧藏《宋院本金陵图》今已难觅形影。因此冯宁作《金陵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宋代南京风俗画卷的散佚缺憾,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非同寻常。这一现实主义风俗画卷为人们研究宋代社会风俗史、经济史、商贸史、农业与手工业史、建筑史乃至交通运输史等,都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图画参考依据。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局部  秦淮河

南京城市史著名研究学者、作家薛冰在其作品《格致南京》中这样评价《金陵图》:这可以说是宋代南京的“清明上河图”,使我们可以形象生动地看到当时的城市风貌。它也被誉为“一部关于金陵盛世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的百科全书”。故宫博物院资深书画研究员聂崇正说,冯宁版《金陵图》为人们研究古代南京城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四、全球首创的互动观展模式  “人物入画,实时跟随”

地处南京的德基美术馆,所藏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和东西方现当代,并以南京2500年建城史的脉络做为“金陵”主题。此次《金陵图数字艺术展》,馆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还要让历史说话。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并非只是对《金陵图》简单的动态呈现,展览突破性地将新锐科技引入文物数字化中,在全长近 110 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将这幅传世长卷放大百倍,并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实现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入”古画,与画中人交流互动,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在数字文明新时代里,美术馆希望通过探索新的路径,鼓励每一位观众跨越时代,与历史对话,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据悉,展览将在10月29日正式对观众开放,十分值得期待。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