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热的B面:理念和收益难以兼顾,投资者只买看得懂概念的产品

从国内公募基金来看,完整包含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理念的纯ESG概念的产品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胡颖君

ESG概念方兴未艾,ESG投资如火如荼。

二级市场上,国内公募基金业对ESG的投资布局正在提速。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0日,存续期的泛ESG基金达188只,名称中包含“ESG”的基金达24只(不同份额未合并)。其中,今年以来成立的泛ESG基金累计达50只,而2020年全年仅有29只;总规模突破2200亿元,较2020年末接近翻倍。

在10月19日由中证指数主办的第十五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围绕ESG投资在国内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热点话题,知名学者、多家公募基金高管纷纷建言献策。

“在我们学习理解什么是ESG投资和可持续金融的过程中,我们对如何将二级市场的投资驱动一级市场还没有很清楚的概念。”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发展基金学术主任邱慈观一针见血地指出。

她表示,“如果我们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各方的估算在未来接近40年的时间中,总共资本支出至少100万亿人民币,但这主要是用来升级国家电网,或者是做绿氢管线、绿氢基础建设,纯粹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但无论是ESG指数,或者是主动型的ESG基金,都是二级市场的投资,是在投资人A和投资人B之间转手的钱。未来需要加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动来促进ESG投资的整体发展。”

与传统投资相比,ESG投资有何不同?邱慈观认为,传统理论是两个维度下的投资,即风险和收益。但是ESG投资增加了一个维度,即“ESG Impact”。虽然从传统投资走向ESG投资维度只多了一维,但是困难度增加了非常多。

“传统投资中,我们把风险和回报结合成夏普比例,用来测算承担每单位风险的回报率是多少。但是多了ESG Impact维度,我们需要考虑和夏普比例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相关、负向相关还是不相关?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邱慈观表示。

“虽然是第三维度,但是仍然有许多可为、可理解、可探索的方面。”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李笑薇表示,第三维的角度在前两维上有一定的投射,因此可以通过将ESG投影在二维的方式作为可以量化的数据点采集。比如扶贫指标是对收益有正相关的,并不意味着扶贫了就能让企业的利润更好。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企业能拿出足够的钱来,长期持续地做捐赠、扶贫工作,说明它的现金流是非常好的。

此外,在数据方面,与企业年报、半年报不一样,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往往没有标准格式。李笑薇表示,可以在增强因子、量化里捕捉ESG因子,采用最新的大数据方法来拆解报告,形成一定水准的数据库作为ESG投资的基础。

如今,国内公募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布局ESG产品,但从全市场来看,大多数是侧重气候变化与环保类的泛ESG主题基金,完整包含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理念的纯ESG概念的产品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对此,汇添富基金首席经济学家、ESG委员会主席韩贤旺表示,这一现象与海外的发展趋势相同,国内跟气候有关偏主题类型的产品是目前的主流,占比非常大。

究其原因,韩贤旺表示,从产品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提了“双碳”目标,因此侧重气候变化与环保类的产品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接受,操作层面的股票投资比较聚焦,落地起来比较容易,会形成主流。他认为,除了阶段性战略品种有人扶植有人培养以外,侧重社会责任、社会治理的投资与气候相关的投资能够真正分庭抗礼还需要时间。

“其次是有没有具备基本的技术,现在最流行的评价ESG的方法是打分法,底层数据最有名的是MSCI,它的影响非常大,但这是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能否将ESG融合进组合管理+风控一整套体系。比如有些高耗能产业股票表现不错,基金经理要不要买?买了肯定容易超标,违反风控规定,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韩贤旺表示。

“‘双碳’政策出来后,社会各方面对ESG的关注度有显著提高,但我们仍处于ESG投资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一方面是投资人对ESG的认知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是ESG的产品不一定是采用ESG的方法论去做的。”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欧志明表示。

他指出,“很多场外客户、普通投资者买所谓的ESG产品并不是买ESG的概念,而是买一个新能源或者大家能看得到、看得明白的概念,这本身符合当下阶段的市场特征。”

欧志明认为,通过组合构建的方法用ESG的方法论做研究、做投资,并且长期把方法坚持下去,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这套体系能否给投资人带来好的收益,这决定了产品规模能否持续增长。

“但也有相对值的概念,预期收益和最强的你可能永远都比不上。为什么在ESG领域会有投资收益和ESG双重底线原则概念?就是说在投资过程中,这两方面都要兼顾,这个意识、对这种投资结果的认同感在当下中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欧志明表示。

“ESG概念有点类似于奢侈品,只有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大家对它的关注度才会进一步突显出来。国外ESG发展规模、体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欧志明坦言。

他认为,作为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者教育及ESG理念的宣导,另一方面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应该根据不同阶段投资者的认知水平匹配到不同形态的产品。

“比如很多主题类产品,投资者看到的是能看得到的主题,但实际上在当下就可以用看得到的概念把ESG理念融合进产品,让他通过看得到概念的产品理解ESG背后的含义,进一步加深投资者对ESG的认知。”欧志明建议。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