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呈现“类滞胀”格局,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类滞胀”令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2016年04月25日,安徽省淮北市,一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职工在焊接设备时焊花四溅。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王玉

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在海外需求恢复、国内环保限产政策执行下继续攀升。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不断走高,9PPI同比涨幅更是创下10.7%的历史新高。滞胀是否已经到来?会持续多久?又将给货币当局的政策制定带来怎样的考验?

“类滞胀,而非滞胀

分析师指出,中国经济已呈现出“类滞胀的格局。

从通胀来看,9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7%,较上月放缓了0.1个百分点。虽然是连续第四个月放缓,但拆解具体数据可以发现,PPI的高企已有向CPI传导的迹象。

首先,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是拖累CPI的主要原因。9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5.2%,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9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其中,受汽柴油价格大涨的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较前值扩大0.3个百分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