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加强针率先在豫浙两省开打,是否需要全民接种?

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按照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快速发展,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变异。德尔塔变异毒株侵入中国后,造成几轮新冠肺炎小规模暴发流行,很多疫苗接种者被“突破感染”,这使得有无必要接种“加强针”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

2021年9月17日,浙江省卫健委副主任夏时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9月16日,浙江省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亿剂次,近期将按国家统一安排、有序开展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

夏时畅介绍,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按照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此外,据河南日报9月17日报道,河南省也将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9月16日,在河南省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官方表示河南将及早做好目标人群测算、费用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此前在8月27日,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很好,重点是外防输入,建议对输入风险高的工作人员、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人群、需要前往境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的人群开展加强免疫。

“(接种)加强针是十分必要的,开展加强免疫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向界面新闻介绍,接种疫苗者免受病毒感染或者避免转为重症,主要依靠的是综合抗体的作用,但研究者发现,新冠疫苗接种六个月以后,大部分接种者的综合抗体都已经消失。

金冬雁介绍,研究显示,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即使检测不到抗体,体内仍然保存着免疫记忆。也就是说,当病毒来袭时,人体内仍会产生一些抗体,对于重症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比起综合抗体的保护,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位不愿具名的流行病学专家也告诉界面新闻,在我国坚持清零政策的大背景下,对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十分有必要,毕竟外防输入需要依靠入境管理整个闭环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据这位专家透露,国内新冠灭活疫苗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此前已在接种加强针。

“从目前的证据看,接种了加强针后,保护效果在增加,但也达不到百分百阻断传染的目的。而且接种加强针之后能持续多久,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上述专家表示。

郑忠伟曾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专班组织专家针对加强针的专门研究显示,国药中生和北京科兴两家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抗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接种完6个月后,接受试验者进行了第三剂接种,受种者的抗体水平出现了快速上升,到14天时大概相当于原来的15-30倍不等。6个月以后,这部分人群身上的抗体也出现了下降,但是下降到低点也超过了2剂接种的峰值。

“虽然加强针的保护率以及持续时间尚待观察,但补种显然比不补种更有益。”金冬雁表示,新冠病毒在持续变异中,但现有疫苗对于变异毒株仍然具有保护效果,“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有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但是变异毒株多种多样,且在持续变化,很难做到全部覆盖。”

针对未来的免疫形势,上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最极端的情况是,疫情不止,加强针不能停。当然,后续会有多价的疫苗出现。他介绍,“比如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打,这已经是应对流感的常态,而新冠肺炎发展最后有可能会与流感类似。”

金冬雁介绍,与新冠病毒斗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后续疫苗如何接种,也要依据新冠病毒的变化来判断,“新冠病毒在变异的过程中毒性可能会不断减弱,那么可能只有高危人群需要接种加强针,但暂时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他表示,“从免疫角度来讲,应该是为全民补种的,但是要根据疫情总体形势来判断,如果国内风险较低,则暂无必要对全人群进行加强针接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