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已饱和,格力TCL还能获席位吗?

这个不寻常的夏天,三个手机市场的踢馆选手不约而同地重回手机行业。

文|家电网

尽管自2018年开始首次出现下滑后再也刹不住车,但在“智能家居”的加持下,手机行业似乎依然是香饽饽。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内卷已经十分严重的手机行业正在上演极限逃生,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开辟新市场、新业务,而屡战屡败的家电厂商们,依然锲而不舍地挤进手机市场,一如在早高峰里像沙丁鱼一样挤进三号线的上班族般决绝。

家电厂商美好的未来,当真在被手机打通后的智能家居吗?或者说,家电厂商通往“智能家居”的道路非“手机”不可?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家电厂商此时进入手机行业并非明智的选择,当前已经不是手机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同时新的技术尚未酝酿出来。此时进入手机行业,迎接的是残酷的厮杀,以及巨头的围剿。

1、杀回手机市场

这个不寻常的夏天,三个手机市场的踢馆选手不约而同地重回手机行业。

几近破产的乐视尚未放弃塑造生态的梦想,并在此前爆料了一款智能手机。从曝光的配置来看,这款被命名为乐视S1手机,显然缺乏野心。尽管处理器尚未公布,但从720P的屏幕分辨率来看,这款手机的定位显然是入门级手机。

而更早在手机业务有动作的是TCL,早在去年6月,TCL就发布公告称,拟斥资15亿元,向TCL实业收购TCL通讯100%股权。TCL电子CEO王成透露,将在适当的时机回归手机市场。今年8月底,TCL通过雷鸟的品牌,与华为智选合作首款产品雷鸟FF1。华为将向TCL开放线上线下渠道、售后服务等资源。

格力手机的回归,则与王自如加入格力有关。业界认为,王自如退出自己创办的创业公司,成为格力的高层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是为了格力新手机的项目而来。果不其然,工信部最新信息显示,格力旗下一款新机入网。该手机配置中规中矩,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白色面板,是手机市场中颇为罕见的设计。

显然王自如的加入,是为了带领格力手机扭转当前颓废的局势。业内人士认为,格力手机不放弃手机业务,或为格力智能家居做准备。不过从三家厂商发布的产品来看,尽管对手机市场和智能家居生态存在不小的野心,但羸弱的配置和设计,也印证了三家企业目前对手机市场尚缺乏底气。其中TCL通讯对投资国内市场持谨慎态度,借力华为可以减少其重新搭建智能手机销售体系的支出,进而减少国内手机业务失败的风险。

2、饱和的市场

TCL通讯的谨慎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在手机市场自2018年步入饱和之后,其内部已经发生变化,其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品牌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由于制裁,华为手机基本相当于退场,中国手机市场重新回到了巨头割据的混战时代。

然而二三线品牌依然苦苦挣扎,没有获得华为退出后,向市场释放的份额。而是由OPPO、Vivo、小米三巨头瓜分了华为的份额,而更加壮大。事实上手机市场早已属于TOP品牌,2015-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CR5(苹果、华为、VIVO、OPPO、小米)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59.7%增加至2020年的96.5%。而在华为手机退场后,其余四大品牌的份额也将向上提升更多。

这意味着,过去手机市场各种品牌百舸争流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

在头部品牌不断壮大,吸收二三线品牌份额的同时,手机市场这个蛋糕,也正变得越来越小。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810万台,同比下降11%。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同比缩小17%,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7490万部。

手机市场的红利已经消失,随着增量市场逐渐消失,手机厂商开始在存量市场博弈。内卷也因此成为手机行业的常态,从折叠屏到一亿像素摄像头,再到百瓦快充,甚至连尚不完美的屏下摄像头也被匆匆推向战场。手机厂商,期望通过技术和功能的堆积,让消费者为他们的新产品买单。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在今年市面上众多机型在配置、功能上都大幅升级的情况下,市场表现却比去年更为疲软,说明用户只会为他们的需求买单,单纯的炫技式创新只能加剧行业内卷。

以上种种,均在不断加剧家电企业进入手机市场的难度,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手机出货量连续下滑,手机更新周期拉长,说明市场已经饱和,并进入头部企业相互竞争阶段,除非以上品牌手机,开发出了颠覆性的功能,否则难以撼动手机市场格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