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张晓波日前表示,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但以金融支持为主的纾困政策无法完全匹配这两大挑战。
他指出,大量中小微企业的进入带动了就业,直接起到纾困作用。当劳动力出现短缺之后,工人的议价能力提高,工资水平就会上升。这些年,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而经营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在下降,从历史数据来看,民营企业越多,收入差距越小。
“毕竟大多数人主要依赖劳动收入,一旦他们的工资性收入提高,自然会帮助降低整个社会(或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张晓波周一晚间在复旦金融公开课上说。
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小微企业占我国市场主体的90%以上,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70%的创新,60%的GDP和50%的税收。
中央也多次表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没有变,将来也不会改变。必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使其在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张晓波指出,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三分之二的企业现金流维持时间不超过3个月,一些个体户计划进一步削减员工。他表示,目前的扶持政策与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没有完全匹配,现在的政策干预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但对银行来说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覆盖面的空间有限。
其调查显示,公司制企业享受到的金融支持比例要高于个体户。“这不难理解,从银行贷款角度来讲,每一笔贷款的固定成本是类似的,但是贷款金额越小相对(银行来说)负担越重,(个体户)实际也很难搞清它实际的经营状况,它又没有担保,所以进一步增加金融支持难度很大。”他说。
张晓波认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融资难反而可能是第三或第四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小型企业PMI为48.2%,连续4个月低于景气线,表明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由此,他提出要对受灾地区(疫情或其他灾害)的老百姓提供更多民生方面的支持,比如增加失业保险的范围、增加困难补助的金额,“保民生等于保小微”,这等于间接帮助小微企业经营者。
此外,张晓波表示,地方政府应更重视本土自然生长的小微企业,发展适合他们的产业集群来帮助小微企业“抱团取暖”。“这些在本土悄悄成长的小微企业往往得不到重视。从单个来看,小微经营者税收贡献很低,但从产业集群总体来看,他们带动就业,进一步拉动三产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