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上半年净利下跌近九成,素质教育成发力点

卓越教育集团上半年营收10.96亿元,同比增长42.5%;毛利4.22亿元,同比增长54.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83.6万元,同比下降89.2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习记者|张熹珑

8月31日晚间,卓越教育集团(03978.HK)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营收10.96亿元,同比增长42.5%;毛利4.22亿元,同比增长54.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83.6万元,同比下降89.29%。

实际上,自2020年同期以来,卓越教育的净利润一直处于下滑,且趋势越来越严重。2020年同期,卓越教育净利润5450.6万元,同比减少28%,今年同期同比减少接近90%。

一方面是疫情,另一方面是“双减”等相关政策,两方面的因素叠加,使我国的校外培训市场重新洗牌。卓越教育面临不小挑战。

疫情与“双减”政策双重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卓越教育是成立于1997年的专业中小学课外教育机构,总部位于广州,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已有276间培训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大及全国第五大K12课外教育服务提供商

2019年以来,疫情促使卓越教育发展OMO模式(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线下相融合)。今年上半年,集团的毛利率为35.6%,主要是三个原因:辅导班满班率及班均人数提升、个性化辅导师均辅导课时提升、课室使用率提升。

上半年广州疫情曾有反复,但卓越教育结合线上线下教育服务与产品将业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营收未受影响。

疫情带动了线上培训的发展,同时也拉高了相关的开支。根据报告,销售开支从去年同期的8920万元提升至1.25亿元,提升的部分主要用于在线一对一的业务发展、客户及会员服务的相关投入。

研发开支从去年同期的7860万元提升至8500万元,增加来源于OMO相关投入。为了拓展在线业务,卓越教育在销售端、研发端都投入了不小的成本。

相比起疫情,有关政策的出台给卓越教育带来更深远的影响。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室发布“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作出新的规定。

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卓越教育的销售也相应调整。报告显示,销售成本由2020年上半年的4.95亿元增加至6.74亿元,增加了36.1%。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其他开支,为1.48亿元;其次是销售开支,为1.25亿元。

占销售成本最大比例的其他开支主要为资产减值损失,原因是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集团对部分开展学科类课外辅导业务的校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7570万元,对联营公司、对外投资款及其他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6710万元。

而校区资产和对外投资款项计提的减值准备进一步增加了所得税开支(720万元)和降低了当期溢利(140万元,同比下降97.3%)。

发展素质教育和汉语课程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学科类培训市场空间有所压缩。如果说学科类培训是跷跷板被摁下的一端,那么素质教育就是翘起的另一端。作为校外培训的龙头,卓越教育开始探索新业务,包括托管及自主学习、国际汉语新市场。

报告期内,小班辅导、个性化辅导与素质教育的收益均有所上升。全日制补习项目与其他项目则有所下降。报告称,小班辅导、个性化辅导的收益上升是由于学生人次及辅导课时增加,而全日制补习项目下降是高考改革影响招生人次所致。

报告提到,集团将遵循监管机构指示,推进业务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操作空间被政策进一步严控,卓越教育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和国际汉语课程作为“自救”措施。

根据报告,上半年素质教育收益3350万元,虽然不是收益大头,但却是各个项目中增速最快的一项,变动率达到94.4%。素质教育的招生人次和辅导课时变动率均突破70%,分别为74.9%和71.1%。

目前,卓越教育的素质教育涉猎多个方向,包括篮球、舞蹈、编程等。此外,报告还指出,公司将开拓国际汉语新市场。

“双减”政策下,在校外培训领域已有24年基础的卓越教育不得不面对业绩下滑困境,而这一困境也体现在股价上。

截至9月1日,卓越教育集团(03978.HK)股价收盘报0.52港元,市值4.4亿港元,自去年最高点已跌去90%,处于历史低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