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观察| 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青岛即墨区如何做?

青岛市即墨区在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文 | 陈明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性节点,复观乡村振兴有多重要?

今年初,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摘牌,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也是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作为农业大省,三年前,山东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而在山东,提及乡村振兴,青岛市即墨区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最早的中国县域综合百强,到2017年划区之后,即墨区仍旧牢牢占据中国百强区的位置。

“齐有即墨之饶,而联袂挥汗与临淄并夸殷盛。”即墨,繁华已千年。上个世纪,即墨是周围孩子的梦想,每天扳着手指头算,几时逢年换季买新衣。倘若幸运,跟随父母去了即墨,琳琅满目的衣服随便选。如今,中国即墨服装市场已为江北最大,当然,即墨最知名不仅仅是“服装”,乡村更加美丽。

那么,周游一番,即墨会带来哪些“乡村振兴”的灵感?

答案简单明了——以产业振兴为引领。

事实上,脱贫之后的乡村振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除了乡村业态范畴的提升,其辖域原有产业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发展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只有产业振兴,“农业强”的基本目标才会落到实处,“农村美”的物质基础才会不断夯实,“农民富”的根本目标才会得以实现。

即墨龙泉街道莲花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景色宜人 图片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质量引领,乡村产业升华的前提  

事实上,农业农村是一个无法割裂的完整概念。

农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如果农业毫无建树,意味着三产融合无从谈起,产业发展就会失去希望。推进农业质量变革,就是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即墨区着力调优产业发展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

即墨辖域广阔,东西跨度大,海、林、岛、泉兼具的地理特征,使得这里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即墨制定了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引导完善了全区农业规模化种植结构,初步形成了“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养殖、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养殖、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布局更加合理。

以“中部花卉中草药”为例,灵山街道灵性的地名造就了知灵的物候。华山牡丹园已经栽植上万株牡丹花,百余种珍贵品种。每年四五月份,这是华山牡丹园最佳的赏花时期,现在的牡丹花期与美艳程度完全可以与洛阳牡丹媲美。几乎同在此时,灵山街道“一品天香”牡丹园亦会热闹起来,不过,这里是一座产业园,除了赏花,还是体验传统文化、中医药养生、国萃民俗活动的好去处。

相比国花牡丹的娇艳,玫瑰的花期似乎要长一些。即墨灵山街道有玫瑰小镇,自2015年开始,玫瑰小镇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玫瑰节。玫瑰节时,园内玫瑰竞相开放,满园花香令人沉醉。玫瑰花期从5月一直持续到11月初,盛花期内游客每天都可赏花、采摘花瓣,当然,还有玫瑰布丁、玫瑰纯露等上百种玫瑰产品供游客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灵山街道养生谷社区和玫瑰小镇社区先后引进了修正药业等龙头企业,建设了玫瑰基地、中药基地等10多个特色园区,流转土地2.2万亩。

此时,牡丹与玫瑰从传统种植业,仅停留在观赏以及初加工的浅显层面,到与药企合作,借助药企的科研之力,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始走向产业化的道路,这正是即墨农业的出路。

“十三五”期间,山东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迈入“十四五”,山东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大省,在山东全力攻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农业自然是改革的重点领域。

牡丹与玫瑰只是即墨乡村振兴产业化的一个缩影。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提升科技化、标准化水平。

即墨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打造产、学、研、用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并在全区建立20余处农业专家工作站和农业科技园区,促进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在即墨落地转化。积极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大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形成一套规范和统一的农业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农产品牌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游走在即墨乡村,这里精心打造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果茶生产基地、薯芋生产基地、中药材花卉生产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和海洋渔业养殖基地等七大基地,培育了中医药、生物医药、保健品、食品等一系列品牌。这是即墨为加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传统农产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程”结出的硕果。

乡村振兴目的是在完全脱贫之后,农村农民迎来最终致富。然而,一直以来,第一产业因其特殊的行业属性,往往会形成分散式生产、作坊式经营的零散模式,如此模式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此时,抱团发展,实行品牌化战略,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提升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水平,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品牌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底,“采食即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亮相。

所谓“采食即墨”,即“采珍品、食美味”。即墨力图借助现代优良技术体系,用绿色健康的理念,传承发扬灿烂的农耕文化,打造“即墨地瓜”、“即墨绿茶”、“白庙芋头”、“蓝村大米”、“金口芹菜”、“灵山丹参”等几十个在国家、省、市都叫得响的即墨特色农产品品牌,种类涵盖菜、果、茶、菌、花卉、中药材等6大产业。

目前,即墨区拥有“生产+加工+科技”的精品农业园区160家,其中,建设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型园区超过20个,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20个、家庭农场1820家,涉农电商企业近千家,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亿元。

2020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上,即墨区域农业公用品牌“采食即墨”荣获2020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县市级类别第3位,并入选该年度区域农业品牌十大案例。

近些年,即墨区也一直在为继续发挥“采食即墨”品牌引领,增强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懈努力。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范围,即墨组织创建”采食即墨“微信商城和即墨优质农产品展销体验中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运营模式。即墨已形成了“即供”、“百谷千果”、“乐泉地瓜”、“大欧鸟笼”、“饴分田黑蒜”等优秀农产品电商品牌。通过运营京东特产馆,实施“互联网+”、“供销e+”即墨农产品品牌营销行动,即墨当地整合优势产品,扩大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了一支“采食即墨”电商品牌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为谋划品牌长远发展,即墨区组织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专家学者建立“即墨区品牌农业联盟”,为农业品牌创建提供智力支持。

在线下推广方面,即墨与社会力量合作,在青岛市区商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地方举办“采食即墨”及优质农产品专场推介展销会,重点宣传即墨知名农产品;为支持即墨涉农主体抱团发展闯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并协助统一制作、发放免费的“采食即墨”商标贴和包装袋,培育打造鲜明“采食即墨”品牌。

即墨蓝村街道马家屯村村农民种植的羊肚菌 图片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三产融合发展,“链”式延伸的力量

诚然,要解决第一产业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政府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提升壮大产业化集约水平。

即墨区坚持平台思维,把平台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展产业强镇、农业园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平台创建工作,引进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发展。

目前,即墨创建成功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其中省级产业园1个、市级产业园1个)、田园综合体9个、农业产业强镇2个、“新六产”示范主体4个。发展青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4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42家、家庭农场1820家。

其中,青岛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瞄准种子产业发展文章,不断强化种都核心区项目支撑,先后引进14家国内外知名种子企业落户投产,总投资21.5亿元,构建起国内一流的种业聚集区,迅速隆起现代种业发展的新高地。全区种子总销售额达到3.5亿元以上,种子销售市场已走向全国。目前已成功争创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即墨区要求各镇街在每个社区同步规划建设至少一个产业园区,培育主导产业,有序引导土地规模化经营。除了方才提到的玫瑰基地与中药基地,大信街道向阳湖社区建设的阿里巴巴菜鸟智慧物流园、东方鼎信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颇有名气。

事实上,要解决产业链偏短,农业核心竞争力弱的问题,就要延长产业链,大力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为此,即墨区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对接、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延长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运输、现代营销、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二产链条,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建设美丽休闲乡村、休闲观光园、乡村旅游园、乡村民宿产业等,推动形成从规模化种植养殖,到农产品深加工、电商销售、生态观光旅游等一整条完整产业链。即墨区也在2017年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入选“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

瑞克斯旺(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部 图片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精细化运作,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

对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产业,对于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才。这一定律,对于乡村振兴依然受用。摆脱城市的虹吸效应,乡村产业要发展,必须破解资金、基础、生态、人才的瓶颈制约。

此时,乡村产业发展既需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也需要各方面力量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参与支持。

为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即墨出台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22条,每年拿出1.5亿元的财政资金用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明确今明两年区财政专门拿出2亿元支持打造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即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重点发展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诸如,龙泉街道引进华侨城总投资300亿元打造莲花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高端化、国际化、示范性为定位,以莲茵河水系、莲花山山脉为核心,将对莲花山片区的乡村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开发,在52平方公里范围内构建起“农业+”“旅游+”“文化+”“科技+”的多维创新空间。

如今,即墨正在扶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给予政策性补贴,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能培训,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和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发挥乡村人才支撑作用。

如果说资金与人才是外因元素,那么,基础与生态则是内在修为,必须严谨。内在修为提升,是吸引外在因素的着眼点。

近些年,即墨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抓好村庄道路、河道沟塘、污水处理、通信、燃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并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商服务、益农信息、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即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三大专项活动之一,提出“村村过关”整治标准,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按照各村庄的发展历史、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自然风情特色,打造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曾经“齐有即墨之饶”,如今,山东乡村振兴可再看即墨。近几年,即墨区坚持“做大特色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理顺体制机制、鼓起农民腰包”的工作目标,在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