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日前表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但在推进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律。
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来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绿色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矛盾,但现在的绿色技术既做‘减法’,比如污染防治,同时更多是在做‘加法’和‘乘法’,比如低碳、零碳等新技术,以及催生和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绿色投资。”刘世锦周四在能源中国研讨会上表示。
他预计,推动“双碳”将为中国带来百万亿元人民币级别的投资,“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前所未有的新来源,谁看到这一点谁就有可能抓住新机遇。”
刘世锦强调,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基础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
“过去我们讲破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在这次绿色转型中应该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他说,“绿色转型应遵循一些重要原则,包括低碳、零碳产业发展先于高碳产业退出,人员安置和就业发展优于资产处置,供给安全平稳作为绿色转型前提等。”
“总的来讲,这一过程要立足长远,稳步推进,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应当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分阶段、有步骤稳步推进。”刘世锦说。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一些地方不顾实际、超越发展阶段搞一刀切的过度行动,给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