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全国碳市场将成为未来的一大投资主题。
8月18日,瑞银内地及香港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廖启华在碳中和主题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中国一年的碳排放量约是100亿吨,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
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基本上要达到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廖启华表示,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约有15%是来自绿色可再生能源,预计2060年这一占比需提升至85%左右,才能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廖启华认为,全国碳市场将是未来的一大投资主题。
全国碳市场于7月16日正式开市,市场交易运行以来,碳价约在50-55元/吨波动。
廖启华称,全国碳市场目前仅纳入了电力企业,未来随着钢铁、电解铝、造纸和水泥等行业的纳入,市场参与主体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未来无偿碳配额的比例逐步下降,碳配额需求将不断增加,碳价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他指出,虽然目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等尚未能获准参与进入碳市场,但未来若能开放,碳配额等有望成为其他投资的替代品,例如替代比特币,成为一种另类投资。
廖启华还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指标审批将会重启。CCER项目进入全国碳市场可用于5%的碳配额清缴抵销获利,这将增厚未来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此外,廖启华认为,电力行业转型、电力物联网和氢能源等也是碳中和背景下的重点投资主题。
电力行业转型下,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将快速增长。
廖启华表示,截至去年底,国内风电、光伏的累计装机量约为500 GW。预计到2030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将增长两倍,达到1500 GW。这给风电、光伏的运营商、设备商的成长赛道打了非常好的基础。
廖启华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预计未来十年内,光伏和风电的发电成本还能下降50%。因为目前光伏发电转化率约为24%,中长期看可达到30%转化率。且随着风电向大机型推进,未来单台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将提升两至三倍,可节省约20-30%的成本。
廖启华认为,目前电力物联网领域投资的可持续性被低估了。他指出,未来电力调度系统的升级、智能维修和保养服务、软件服务,将是该领域今后的重点投资方向。
对于氢能源未来的发展,廖启华认为,当前氢能源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到2%,未来有望提升至20%左右。
他指出,未来氢能源将在化工、炼钢以及公共交通等行业实现应用。其中,公共交通将是氢能源会率先广泛应用的行业。
廖启华表示,目前氢能源的价格偏高,较传统能源约贵2-2.5倍。未来降成本将是氢能源发展的主要路径。
他指出,目前绿氢的价格在8美元/公斤;预计2030年有望降至2美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