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文姝琪
一位意外离世的年轻投资人引发了大众关注。
年仅32岁的魏萌(Sara Wei)在8月16日晚22时去世。她是DCM的董事总经理,曾经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DCM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管理着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目前已在美国和亚洲地区投资了超过400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包括快手、58同城、脉脉、探探、唯品会等公司。
8月17日晚,魏萌治丧小组发布讣告称,魏萌于8月16日晚22时去世,并将于近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据悉,魏萌在参加LEGACY里程(下称“里程”)的飞跃力工作坊课程时,在课室意外晕倒,经两天全力救治,最终医治无效去世。
关于魏萌参与的“飞跃力工作坊”的信息却已在各社交平台流传,有多位网友表示里程培训机构进行的课程内容涉及传销与精神控制。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魏萌家属的否认。其家属在朋友圈表示,网络上的信息严重失实,对魏萌造成了极大误解,也对家人造成了二次伤害。里程公司则表示,公司将与家属一致,对具有扭曲事实、污蔑与攻击性的言语和不实报道,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予以维权。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认为,魏萌在培训中发生意外晕倒,并最终死亡事实已经成立,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里程公司作为该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应当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对课程培训强度、合理性给出相应的证明,未尽安排保障义务,或对课程强度无法做出合理性说明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8月17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来到LEGACY里程在北京的办公地点,发现大门紧锁,现场多次敲门均无人应答,多次拨打座机,有电话声响起,但是无人接听。
这家里程公司究竟教授什么内容?为何众多人对它的评价如此负面?饱受争议的课程又是如何吸引投资人参与的?
培训还是精神传销?
根据里程官网的介绍,这是一家咨询顾问公司,2000年创立于香港,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举办工作坊,参与工作坊能够帮人“实现梦想、创造卓越,迈向生命及事业的巅峰。”公司还特别指出,许多来自香港、北京、深圳的卓越人士都参与过公司课程。
课程分为四阶段:自觉力、飞跃力、里程、智泉,有连续性,不可单独报课。界面新闻了解到,为期3个晚上+2个白天的自觉力课程售价9800元,为期三个周末的里程课报价16000元,四个阶段课程总费用近5万元。
一位2017年在深圳参与过课程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说,课名原先叫做“探索、蜕变、里程”,三阶段上完自己花费近4万元。里程课很少公开招生,招新主要靠老学员的“感召”,也就是拉人头。人们拉来的都是身边的亲人与好友,很多时候老学员还会帮亲朋缴费。
上述人士介绍,这类课程理论被称作“教练技术”,相关机构曾在台湾香港盛行,十余年前进入广深一带,再往内地主要城市发展,机构导师基本是港台人士。
但因为课程内容饱受争议,上完课后学员对其评价两极:有人很认同,有人却评价为“精神传销”。
“一百多平的房间,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老师让所有同学坐在地板上闭着眼睛,然后播放一些伤感的音乐,老师念念有词。没一会儿,先是一两个人哭,接着是一大群人哭,嚎啕大哭。”王雨曾在2016年参与过初阶课,那时她正创业,合伙人帮她交了学费,即使她一再表示自己没时间,合伙人仍拉着她到了上课点。
“刚进去的那两天,感觉导师非常严厉,不准带手机、不准喝水,迟到更是要被拎上讲台批斗。”王雨曾因为课程中喝了一口水而被老师当众指责,她感到非常尴尬,只好主动认错。
这类树立老师权威的做法很有效,但在王雨看来,老师有“控制”学员情绪之嫌。她表示,课程中有许多环节引导人回忆痛苦经历,甚至相互贬斥,许多学员情绪崩溃,哭作一团。之后,老师又引导学员做出改变,并鼓励学员相互拥抱和表达爱。
“但在我看来那种拥抱很莫名其妙,上课时更像在表演。”王雨说,自己后来将大部分课程同学的微信拉黑了。
除课程内容外,极端的拉人方式也是该类课程被诟病的原因。多位亲历者透露,课程结束后机构以“海星计划”的名义要求学员引荐更多亲友上课——每拉来一个新人,就是拯救了一颗“海星”。
编剧刘庚对界面新闻讲述了自己被“拉人头”的经历。几个月前,一位联系不多的网友曾盛情邀约他吃饭,刚坐下便问他是否有房和车、收入多少等隐私问题。饭后,自称是其“女友”的女性赶来,夸赞自己最近上了一门可以改变人生的课程,并怂恿刘庚一同去体验。
“这两人看上去很不熟悉,并不像情侣,可能只是为了来拉我上课编造的。”刘庚说,网友之后发来课程报名表和海报,但自己拒绝了。
据界面新闻了解,学员们对课程的态度往往分化严重,有的非常抗拒,有的极其认同,还有些则摇摆不定,非常挣扎。
而坚持到最后的学员一般都对课程完全认同,还会组成班级,例如“里程170”,毕业后能作为课程助理重新参训,还会定期参加公益慈善活动。
精英的焦虑
而此次事件,除了课程是否涉及“洗脑”之外,为何投资人这样的精英群体也会参与其中,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事实上,投资人也是一个极度焦虑的群体。
李木自从做了某人民币基金的分析师后,几乎每天都在凌晨2点后才能入睡。日常的工作会议往往在12点后结束,且投资是一个需要快速和长期学习的行业,“这意味着,你的休息时间可以被无限地压缩小,以及压力可能被无限地增大。”
这样的作息在圈内并不少见。李木直言,当魏萌去世的消息刚开始在创投圈传播时,凌晨两三点后,还有投资人在发布相关信息,同时也不时会有业内人士出现互动。
在外界看来,投资人有着光鲜的形象,不仅学历、工资高,而且管理着庞大的资金,属于社会精英阶层。但高收入背后是高压力,这是一个竞争激烈,身心都面临巨大挑战的行业。因此,教练技术、身心灵、灵修等培训课程也成为不少投资人的选择。
“投资的性质意味着你的努力没有上限,你不努力,投出好项目的机会很渺茫,你非常非常努力,也不代表能投出好项目。”李木说,投资是一条没有退路的职业,要么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人,要么就是失业,消失在这个行业。
高压的工作节奏在近两年变得更快了。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创投行业在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节奏反倒加速了。多家投资机构实现超募,投资数量和金额甚至超过往年。
频繁的出差,睡眠时间减少,难以兼顾工作与生活……投资人压力聚集,排解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一位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表示,投资人现在的压力会比原来大,一方面是在抢好项目时,竞争对手和估值会让自己产生焦虑;另一方面,即便顺利投了进去,如果发生了问题,也会产生压力。
心理压力需专业支持,而不是“野蛮”教练
“很多金融、企业界人士压力都很大,他们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病耻感。”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专业心理咨询师张桂萍对界面新闻说,这类人士社会地位高,但可能缺少心理学常识,往往会认为寻求心理帮助是“丢脸的”,意味着自己很失败。另一方面,他们还可能盲目自信:“生意都做这么大了,这点情绪问题都调节不好吗?”
当精英们不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而是选择不专业的渠道时,就很可能对身体和心理都造成损伤。
张桂萍举例说,这类教练技术培训课聚集团体上课,引导人揭开伤疤、表露创伤。但如果导师不够专业,就很难帮助人清理和治疗伤疤。“就像做手术,你揭开了人的颅盖,却不能把它缝合回去。”
对于健康人士而言,他们课后或可自我恢复;但对心理状态不佳的人士来说,他们轻则在课程中肾上腺素激增、影响身体,严重的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例如更加严重的自我批评、认知的偏离、轻微的幻觉。
张桂萍还表示,无论是心理学老师还是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都不可能在授课或治疗中责骂、侮辱来访者。专业的做法是,通过诊前的测评了解来访者的背景,并针对性地做出建议,对方揭露创伤时帮人接纳、清理、转化。
近两天,张桂萍加入的专业人士群聊里很多也热烈讨论着这一事件,不少人都听说过类似培训,有人如此评价:“洗脑的前提是信息封闭,绝对服从,打破自我,失去独立,群体压力,灌输理念,拉入亲友,高价敛财。很多所谓成长工作坊是精神传销、精神控制的洗脑骗钱。”
但除了愤怒和感慨以外,专业人士们也很无奈——国内心理咨询与精神医学并不相互配合,专业机构和从业者缺失,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未普及。这需要社会多方更长时间的努力。
“黑暗还是光明,需要专业支持,而不是野蛮‘教练’。”张桂萍如此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雨、李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