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险?从交通、投资到人生

投资的重要原则是不懂不做。“懂”的意思就是能够有效地衡量风险大小。

作者:YY

题目一

从A城市到B城市(130公里),张某用了一个小时;李某用了20分钟;刘某用了四个小时,三人全部安全抵达。问:谁所承受的风险大?

您可能会对这个题目大笑。是啊,光看时间怎么能分辨出来呢?时间只是结果,而风险,是隐藏在短期结果背后,不总是表现出来的东西。

如果张某坐的是高铁,李某坐的飞机,刘某换乘了数辆巴士,那他们都承受的是比较低的风险。如果张某是开车,而且走的不是高速公路,那可以想象他严重超速,冒了巨大的风险。虽然这次他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但是只要他持续做类似的事,非常大的概率会在未来某一天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这就是在没有发生任何灾难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的风险。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分析风险用的是我们对于交通工具本质的常识性认识或者说知识。就算张某开车五次,安全地用一个小时从A城市到达B城市,这一样不会改变我们对于他冒高风险的判断,我们也断然不会去模仿和尝试。

题目二

股市暴跌,一周之内指数跌了15%;某公司公布年报,盈利增长100%。问:哪个情况下买入所承受的风险大?

趋势投资者的名言是:永远不要在亏损的头寸上加仓,你应该止损。价值投资者的名言是: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要贪婪,越跌越买。

趋势投资者的杰出代表是李佛摩尔,美国历史上最有名投机者,名著《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价值投资者的杰出代表是巴菲特,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两者都广受投资者追捧。可是作为大众散户,对于如此矛盾的建议,我们应该听谁的呢?

笔者认为,两者都有道理,都是不同理由上对风险的不同判断。和题目一类似,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来判断真正的风险。

趋势投资者认为市场趋势大于一切,他们对于自己在基本面的认识不具有信心,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能够强过市场,同时认为基本面的作用在短期不明显。换句话说,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够在基本面的层面来判断风险的高低。所以他们只从趋势角度来判断风险。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第一种情况下市场风险很大,第二种情况下那家公司股票风险很小。

价值投资者认为基本面的价值高于一切,而趋势是可以随时改变的。他们对风险的把控来自于对公司基本面知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知识等等方面的把握和对市场情绪的免疫。 

但如果大众简单跟从和模仿“别人恐惧我贪婪”,就可能对风险评估出现大错。同样股市暴跌15%,如果是2015年中股市从5000点跌倒4250点入市抄底,那就冒了巨大的风险。如果是2008-2009年在美国道琼斯指数9000点以下抄底,那就冒了比较低的风险,并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会盈利。

同样股价的暴涨,证券公司通过过去两年的牛市取得了盈利的暴涨,股价在牛市中频频拉出涨停,但这时候的风险是巨大的,因为它的盈利是依赖牛市的高手续费收入,是不会持续暴增的。一年后我们看到证券公司的股价普遍腰斩。而Facebook最近两年也同样有盈利的暴涨,股价也在业绩报告后多次出现暴涨。但相对来说,它的风险较小,因为Facebook有垄断壁垒,未来盈利增长空间巨大。事实上,两年来Facebook的股价不断创出新高。

价值投资者越跌越买所面对的另外一层风险是自己判断的错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当我们判断和市场表现不同的时候,我们很难保持一个非常高,比如80%的正确率,另外就算我们正确,这个世界有很多偶然和意外事件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为了控制这一层的风险,价值投资者必须把单个股票或者板块的仓位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这样无论最后是自己错误还是意外事件,整体资产组合不会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这两道题目告诉我们,无论交通还是投资,风险的判断来自内在,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去洞察事物背后的实质。这种实质可能是具体的交通工具,也可能是公司经营的本质、现状、估值、趋势等等。对于风险的错误评估未必会在短期带来灾难,但是长期重复这样的行为,灾难将会大概率发生。这种灾难可以是交通意外,也可以是投资的重大损失。

延伸到对于基金公司的选择,仅仅根据短期的业绩好坏,作为投资者很难评估基金经理所承受的风险。就如同我们不会因为张某连续五次用一个小时安全的开车从A抵达B而认同他的选择一样,我们也不应该简单地根据基金经理的短期排名而评估他们的水平。当然,如果张某能够1000次做这样成功的尝试,我可能要质疑我对交通安全的认识了。同样,10年以上的良好业绩,至少有90%的概率,该基金经理是极其优秀的。当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本质的时候,长期的结果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判断标准。

净值的波动是投资者判断基金经理的一个辅助工具。通常来说,小的波动或者小的净值回撤代表着更好的表现。但这并非最终依据,一个反面典型是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大约四年里用非常小的波动取得了超额收益,但是在2008年一下子损失了90%以上的净值。所以所有的量化工具都只是我们的重要参考,最终的风险衡量来自于主观的判断,而主观判断背后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这也是为什么芒格说:“投资本来绝非易事。认为投资容易的人都是愚蠢的。”(摘自霍华德·马克斯:投资的绝对真理只有一个)

衍生开来,投资的重要原则是不懂不做。“懂”的意思就是能够有效地衡量风险大小。为什么笔者推荐大众分批定投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因为从长期整体来说,整个美国市场是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的,投资指数基金就是风散投资于市场整体,而分批定投又分散了买入点的风险,通过两个风散来保证我们承受有控制的风险去取得满意的回报。因为我们无力判断个股和时点的风险,我们只能满意于年复合6-10%的回报。分散的投资弥补了我们对买入时点和个股风险的没有把握,是在我们所“懂”的范围内的最佳选择。大众投资者的另外一个选择是对人的“懂”。如果能够在对基金经理的选择和判断上能够非常出色,这也是一种“懂”,也能够在较低风险基础上获得较为高额的回报。

题目三

考大学,选择计算机专业还是金融专业?选择创业还是打工?哪个风险高?

计算机专业可能是20年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金融专业在当下可能会更热门。传统中国父母会倾向于根据毕业后的就业率、工资收入水平和工作的稳定性来指导孩子择业。高就业率,高收入,稳定是低风险的标准。可是,传统中国父母常常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人!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特长。工作最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工作不是我们喜欢的,不能发挥我们特长的,我们可能会成为工作的奴隶,而不是通过工作去经营我们的生活,去散发我们的光彩,去活出生命本来应有的样子。把标准放在就业率,收入和稳定性上面,就容易忘记探索我们的内心,从而远离真我,迷失人生的方向。我们因此可能会冒巨大的风险,去过上体面的,但却是“别人的”生活。在表面的喧嚣,和别人的点头背后,有多少人因此彷徨,失落和迷茫。

如果我们从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勇敢地去尝试,探索在这个社会的不同选择,他们可能会闯祸,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在别人眼里成为傻瓜,怪人。貌似风险很高。但是,从小开始对自己内心的探索会让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事物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过上“自己的生活”,成为他们真正的自己。任何的错误尝试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的选择,想要的生活。他们更可能内心富足,更有勇气,更坚强,更真实。

同样的,创业和打工的背后都是做一件事情,创业是从零开始做,打工是在一个平台上做。如果我们把重心放在做好事情这个本质上,两条路都可以做得很成功。成功拓展新业务,或者成功扭转一块亏损业务,都是公司内部升迁的快车道。创业表面看来难度大,风险高。但是如果真的是做您非常有兴趣的创业,全力投入。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相信您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公司的成功和财富的积累,也可能是经验和教训的收获,帮助到您的下一份工作或者创业。而真正的风险来自于做别人认为最正确的事情,来自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来自于以升职发财作为职场选择的第一标准,来自于不能对所做的事情进行全情投入。

什么是真正的风险?常常需要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

交易门,聚焦中国金融生态交易圈,专注报道业界个体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故事。转载请联系微信账号superliangliang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