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让其它的营销方式毫无反击之力?

播下内容的种子,当种子遇上合适的消费者土壤时,发芽、成长,成为稳定循环的生态圈也就不远了。

如果说2015年是微商的转折点,那么2016年,微商似乎该“上道”了。微商依靠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基础,一直以它的社交属性作为用户驱动策略,讲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信任为核心,而分销的零售方式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点。仅凭广告和推销活动,很难让用户对商家建立信任关系,但通过社交,建立起分销关系网,就容易得多。因此,现在许多的微商都把目光转向了使用分销系统进行零售这一点上。

商家分销策略的扩张力不外乎两点:物质奖励和创业动力。从物质奖励来说,分销员为了佣金分成加入宣传队伍,但物质毕竟是外在动力,要让分销员对品牌产生忠诚度,还需要内在的精神驱动力。于是微商提出“人人创业”的策略,将分销员转化为创客,参与到创业队伍中来,分散的个人凝聚成社群,用团队力量增强用户粘性。

这样看来,外部和内部的驱动力都有了,用户为什么还会不断流失呢?我们的生活变化很快,现在的消费习惯已经走上个性化、碎片化的潮流,用户需求开始带有强烈的随机性,从这点来说,分销模式的基本内核是适应这个变化的。但从用户驱动策略来看,单纯的社交工具策略已经开始失效,微信商城的发展需要转变策略,寻求新的用户驱动力。

回头看看,微信不仅是一个社交平台,更是最大的信息原生地和中转站。在微信上获得巨额营收的内容创业者不在少数,罗辑思维、新世相、领英中国等微信公众号,年收入千万,估值或达几亿。最难以想象的是,世相账号被封后,新世相迅速聚拢原有粉丝,甚至增加了影响力,这样的用户粘性单凭简单的社交是无法做到的。

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为企业搭建商城,就是直接连接内容与电商的最便捷途径。产品和服务是用户对商家产生印象的第一步,品质的好坏决定消费者是否产生二次购买行为。而内容生态的驱动力则通过企业文化和品牌定位的方式来体现,由于涉及到价值观,这才是决定消费者是否对品牌产生用户粘性的关键。就像人与人的交往,第一次见面或许聊得很投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观察,才能看清对方的价值观和自己是否一致。共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能否深入交往,而企业的价值观是否与消费者相同,则决定了消费者是否向品牌聚拢,对品牌产生长期的留存行为。

互联网的社交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比实体店更低效,但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传统零售商提供了高速运转供应链的可能性。独立电商要考虑诸多问题,尤其在技术上难突破。别早提出分享电商就是一个挺好的模式,为传统零售商提供技术平台,针对各种转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企业自身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建立商城,保持企业的相对独立,将分销体系的人格化优点和大数据优点合二为一。保证了商城流量,站在提高顾客回头率的角度,再考虑以微信公众号为通道,获得更多触达消费者的渠道。

播下内容的种子,当种子遇上合适的消费者土壤时,发芽、成长,成为稳定循环的生态圈也就不远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