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后续读《暮光之城》,其中的男性形象与爱情理想已经过时?

以《暮光之城》为代表的异性恋浪漫小说的时代局限表现在:在如何挣脱纯粹关系式命运的束缚,设想一个女性能够获得真正独立、自由和尊重的未来方面,它不能给予女性读者以任何参考。

《暮光之城》电影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早在2008年,《暮光之城》的粉丝就知道作者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有意出版该系列的第五部小说《午夜阳光》。当时新小说手稿的部分章节在网上遭意外泄露,导致她决定终止该书的出版计划。当年出版的《破晓》因此成为了“暮光之城”的“最后一部”,但时过境迁,梅尔还是决定将束之高阁的手稿写完,给暮光粉们一个交代。2020年8月,《午夜阳光》问世;今年5月,该书中文版与读者见面。

17岁女孩贝拉搬到华盛顿州福克斯镇与父亲住到一起,在高中邂逅了外表18岁、实际年龄已近百岁的吸血鬼男孩爱德华。《午夜阳光》讲述的还是爱德华与贝拉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次从爱德华的角度讲述了两人相知相恋的过程——他在打滑失控的车前救下贝拉、在林间草地上向贝拉坦白身份、与同样被贝拉的血吸引的邪恶吸血鬼展开较量、设法说服贝拉参加学校舞会——给一个读者已经非常熟悉的故事提供更丰富的细节,解释他在这段非同寻常的关系中的内心活动。虽然在疫情年出版新书似乎不是一个最佳选择,但这一时间点却与故事本身产生了意外的呼应:爱德华正是“死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才成为吸血鬼的。

《午夜阳光》
[美]斯蒂芬妮·梅尔 著 张雅琳 黄静雅 徐懿如 译
马爱农 审订
接力出版社 2021-5

从2005年到2008年,“暮光之城”四部曲相继出版,在全球累积销量超过一亿册,根据小说改编的五部电影收获33亿美元票房,还带动了另一个热门IP《五十度灰》的出现(《五十度灰》最初是《暮光之城》的同人小说)。这一切都让“暮光之城”四部曲足以被称作21世纪最初十年全球流行文化中的现象级作品。从英美图书市场的表现来看,暮光粉依然对续作充满期待,2020年8月《午夜阳光》在美国上市后很快销量突破100万册,登顶英美两国图书畅销榜,这给了梅尔很大的信心。据她透露,她计划再出两本“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且已经拟好了大纲和第一本的第一章。

从该系列第一部《暮光之城》出版到《午夜阳光》面市,已经过去了12年时间。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比如从2017年起持续至今的全球反性骚扰运动——足以让人们对亲密关系、性别权力结构乃至一些长久以来备受喜爱的文艺作品产生不同的看法。那么,在十多年后的今天,通过《午夜阳光》重温《暮光之城》故事,我们要如何看待其中的男性形象与爱情理想?

01 当吸血鬼成为男主角:浪漫小说理想男性形象的过去与现在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怎样在2005年像一个正常的、现代的、人类的男人那样追求她。”——《午夜阳光》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书评人Mary Sollosi认为,单纯就写作本身而言,“暮光之城”四部曲并不算出色,但在该系列落入“真爱终将到来”(True Love Waits)的窠臼前,四部曲第一部《暮光之城》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的原因在于,它将饱含危险与欲望的吸血鬼传说与青少年恋爱故事糅合在了一起,获得了最大程度放大性张力的效果。

然而透过这一流行文化现象究其本质,“暮光之城”四部曲依然是正统的、程式化的浪漫小说生产。1984年,杜克大学文学与历史系荣誉教授珍妮斯·A.拉德威(Janice A. Radway)发表了《阅读浪漫小说》。在这部革新性的通俗文学研究著作中,她详细阐述了浪漫小说这一通俗文学类型的成规惯例,以及女性读者阅读浪漫小说的动机与情感结构。

《阅读浪漫小说》
[美国]珍妮斯·A. 拉德威 著 胡淑陈 译
译林出版社 2020-7

我们不难发现,“暮光之城”四部曲虽然是创作于21世纪初的作品,但它并没有跳脱出拉德威对浪漫小说的定义:浪漫小说是一个关于一名女性的故事,男女主角之间有缓慢但持续发展的爱情——女主角被人以温柔体贴、呵护备至且全心全意的方式对待,男主角对女主角亦有强烈依恋——最后故事以圆满结局结束。拉德威认为,被认为是优秀作品的浪漫小说大多具备上述元素,是因为女性读者想要被告知,“即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理想的爱情仍有可能存在,而女性也终会得到男性的呵护与关心,纵然他表面上看起来粗暴而冷淡。”

就这个意义而言,“暮光之城”四部曲给出了一个最糟糕的情况(贝拉爱上的是一个随时会威胁到自己生命、让她的生命与恋情瞬间终结的吸血鬼),但他们克服了这一难以逾越的身份障碍走到了一起。在此之间的所有挣扎、犹豫和痛苦,都不过是延长了男女主角的相恋过程——或者如Sollosi所言,放大了两者之间某种令人血脉偾张的性张力。

《暮光之城》剧集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爱德华虽然是吸血鬼,但他可以说是拉德威定义下的典型浪漫小说男主角:他强力、阳刚,但同时又具有某种超乎寻常的特性。拉德威在一项针对女性读者的调研中发现,在读者最希望在男主人公身上看到的九种品质中,排名前三的品质分别为“才学”、“体贴”和“保护欲”。拉德威分析认为,女性读者对才学的重视反映了她们对书籍、教育和自身向上流动性(upward mobility)的关注,而体贴温柔和保护欲则揭示了她们“希望能够得到特定形式的关怀、呵护以及认可的夙愿(ritual wish)”。

吸血鬼的身份放大了爱德华浪漫小说理想男主角的品质。永生且无需睡觉的特性让他拥有无限的时间获取新知识精进技能,读者通过贝拉的双眼看到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男主角:学识渊博、擅长弹钢琴、有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因为时刻恐惧自己会克制不住嗜血的欲望,爱德华将对贝拉的保护欲扩展到了其他浪漫小说男主角难以匹敌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她太脆弱了,她需要一个保护者才能面对这个世界。在扭曲的命运的作用下,我成了最接近那个角色的人。”

在《午夜阳光》中,梅尔用爱德华的视角重新讲述了《暮光之城》的故事,爱德华的读心术在这里成为了一项特别有用的工具,赋予了读者一种全知视角来看到哪怕是最不起眼的配角的心理活动。爱德华出于嫉妒心理对贝拉的另外一个追求者迈克的关注与评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吸血鬼男主角和人类男性的角度,作者也借他之口挑明了理想男性和平庸男性的区别:

“他一点都不了解她,只是在脑子里创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贝拉……他看待贝拉时充满占有欲的目光——好像她是一件待购的商品——还有他对她粗鄙不堪的幻想,都一样激起我的愤怒。”

“我不喜欢他(迈克)的观点,就仿佛贝拉没有自己的意志似的。”

于是《午夜阳光》为看到我们时代对理想的异性恋男性有哪些要求打开了一扇窗口。在经历了反性骚扰运动对亲密关系和性别权力结构的反思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梅尔在爱德华的人设设计上也保持与时俱进,即尊重女性的意志和主体性,懂得欣赏女性的个体独特性,以及倾听女性的想法与感受——爱德华的读心术唯独在贝拉身上失效,两人关系贯穿全书的一条线索就是爱德华如何为此感到困扰并竭尽全力关注贝拉的一举一动,“生怕漏掉任何细节。”

在意识到性别暴力普遍且多样的存在后,我们或许也更能欣赏爱德华的“温柔”特质,这种温柔比单纯的呵护他人有更多的意涵,即克制男性的破坏性力量。在《男性的衰弱》一书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援引心理治疗师杰瑞·海德(Jerry Hyde)的观点指出,新时代真正的男子气概是温柔,“有绅士风度的男人强大有力,有力量从物理或心理上摧毁事物和人,却选择不那么做,而是选择爱和温柔。”因此,虽然爱德华时时自卑自弃,感到自己不及普通人类男人那般有资格去爱人,但在读者看来,他比任何其他人类男人都更懂得“怎样在2005年像一个正常的、现代的、人类的男人那样追求她”。

讽刺的是,爱德华的吸血鬼身份一方面让他成为完美男主角,另一方面也为他不合时宜的表现赋予了某种合法性。读心术让他拥有了通常而言倾向于忽略情绪和情感表达的男性所不具备的强大共情能力;对暴力潜质的自省让他对施暴的诱惑时刻保持清醒;“只学会了我那个时代的风俗”让他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老派恋爱模式对待女主角,则为身处感情速朽时代的读者带来慰藉。

《暮光之城》剧集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但正如《时代》刊登的一篇书评文章所指出的,“暮光之城”四部曲一直以来(特别是在反性骚扰运动开启后)面临的一个重要女性主义批评,是爱德华的疯狂控制欲——他在夜里潜伏进贝拉的卧室偷窥她睡觉、尾随她出城、以保护的名义对她寸步不离,这对情侣的相处模式放在现实生活中是病态的。梅尔本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回应了时代变迁导致读者重新审视“暮光之城”系列价值观的问题,她的辩护角度是“爱德华不是人类”:

“我感觉你要从他的角度看问题,他不是一个遵守人类规则的角色。最糟的不是——你可以说——他跟踪她。真的,他只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动物,他不是用那种方式思考的……这是一个幻想故事,故事中会有非人类的角色,他们会做人类社会所不允许的事情。”

02 玛丽苏叙事还能吸引当下的女性读者吗?

“我不想总做露易斯·莱恩,我也想做超人。”——《午夜阳光》

自《暮光之城》面市以来,贝拉就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经典的“玛丽苏”案例。和男主角相比,女主角的形象和性格要苍白浅薄得多,这是玛丽苏文本的典型特征,女主角的人物设置需要便于女性读者进行自我投射。

《午夜阳光》有趣的点在于,由于故事的叙述者变成了爱德华,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女主角的外部视角,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让她的形象更加丰满有力了。在爱德华看来,贝拉是良善、美和自我牺牲的化身,他以吸血鬼独有的敏锐观察力提供了诸多证据(“不管是她的朋友还是爱慕者,从来没有人留意到这些小事”),而且她意志坚定,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全校最引人瞩目的男孩的爱情)。但即便如此,在今天的读者看来,贝拉的一些人物设定依然不免让人直翻白眼,比如没完没了地强调她的笨手笨脚和亟需男主角庇护的脆弱。

更重要的是,“暮光之城”系列刻画了一个传统异性恋的理想世界,延续了“灵魂伴侣”的爱情理想。在《孤独传》一书中,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Fay Bound Alberti)在对比《呼啸山庄》与《暮光之城》时指出,这两部作品的相似点是都设定了一位追求“灵魂伴侣”、为那个人的缺失感到孤独,并因此与社会规范和个人欲望抗争的女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这两部作品中看到一种起源于19世纪的观念的内化和延续,“即强烈的浪漫理想是一种,也是唯一一种令人向往的为爱情赴汤蹈火的形式。当一个人不被满足或丢掉了这份理想,感情上的悲凉和孤独就随之而来。”

《孤独传》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 著 张畅 译
译林出版社 2021-5

艾伯蒂认为,“灵魂伴侣”叙事的不良影响在于,它纵容了亲密关系中的肆意妄为,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被一位灵魂伴侣热切地渴求,会产生一种足以超越任何社会规范或行为标准的激情。”鉴于长久以来女性都被期待将亲密关系看得胜过其他一切,这种错觉的潜在危害对女性也是最大的。但让人遗憾的是,如同《暮光之城》所展现的,这一叙事依然在21世纪以年轻女性为目标读者的文学作品中存在,规训女性将恋爱置于首要位置:

“《暮光之城》在文化上的成功重申了这样的观念:灵魂伴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对女性的个人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女性的价值是由她投入对方身上的部分所定义的,是由一段关系定义的;而只要对方是对的‘那个人’,这段关系甚至可以是虐恋。这样的语境同样在暗示,那些没能找到这种爱的女性是‘不幸的’或失败的。”

直到第四部《破晓》,横亘在贝拉和爱德华面前的一个重大冲突是爱德华是否应该将贝拉转化为吸血鬼,让两人能够永远在一起。《午夜阳光》不出意外地着重描写了爱德华在面对这一冲突时的内心纠结。有意思的是,作者为贝拉的坚持提供了一个基于性别平等的理由。贝拉告诉爱德华,她之所以想成为吸血鬼,是希望能够改变两人力量极度不对等的关系:

“男人和女人必须平等……就是说,不能总是一个等着另一个来救。他们要能平等地互相救助。”

这固然符合当下社会环境中“女性自强”的主流叙事,但它的出发点依然是可疑的:女性渴望力量不是为了建立独立的自我,而是为了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不落入下风;女性掌握力量的合法性的前提是她处于一段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贝拉渴望成为吸血鬼也有年龄焦虑的嫌疑(在前四部小说中,贝拉表达过年岁增长导致她的外表将不再与爱德华匹配的忧虑)。艾伯蒂援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凯瑟琳·哈金的观点认为,女性的核心资产是性吸引力和/或生育能力的陈腐观念,如今又在“性感资本”的概念中重新抬头,“‘性感资本’认为年轻女性理应拥有与她们美貌相匹配的资产,而这种资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贬值。”

《暮光之城》电影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拉德威认为,浪漫小说是父权制文化和社会结构诱导出的产物,是对女性读者的情感补偿。它认可异性恋制度结构的必然性和可取性,试图说服女性相信在某种理想条件下,女性的欲望与需求能够从恋人、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得到满足。这可以说是长久以来绝大多数畅销浪漫小说的基本出发点。

《午夜阳光》在中国上市已有两个月的时间,截至目前在豆瓣上只有160余人次评价。其热度平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玛丽苏叙事对中国读者的吸引力不及以往,特别是传统浪漫小说(在中国语境下是“言情小说”)的说服力——即只有在传统一夫一妻制婚姻中,女性才会有欲望并得到满足——在下降。父权制婚姻对女性的剥夺一次次在社交网络中掀起讨论热潮,越来越多的女性和男性意识到“为爱成婚”的家庭模式已不再稳如磐石。正如学者刘擎所说,男女在家庭组织中彼此依赖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随着家务劳动的市场化和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两性都开始具备独立生活的可能性,“后家庭时代”正在到来。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以《暮光之城》为代表的异性恋浪漫小说的时代局限:在如何挣脱纯粹关系式命运的束缚,设想一个女性能够获得真正独立、自由和尊重的未来方面,它不能给予女性读者以任何参考。在这一点上,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平台上女性向网络文学题材的流变或可被视作一则时代风向标。“娱乐硬糖”在2018年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梳理了晋江小说总榜TOP50体现的两个重要趋势:第一,比起夹杂着复杂性别权力话语、和现实生活纠缠太深的异性恋小说,女性读者更喜欢看耽美小说(TOP50中有37部耽美作品),在男性的情感世界中获得理想人格和理想人生的心理投射;第二,女性向内容“男频化”倾向明显,即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驱动的剧情越来越得到女性读者的重视。

在第一次与贝拉的母亲见面、向她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做任何伤害贝拉的事时,爱德华听到了对方的内心独白:“嗯,他以为他说的是真心话。不过呢,人们心碎,然后复原,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许,这同样也是那些青春期曾废寝忘食读《暮光之城》、幻想浪漫爱情的读者在多年后重读这个故事时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美】斯蒂芬妮·梅尔.《午夜阳光》.接力出版社.2021.

【英】费伊·邦德·艾伯蒂.《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译林出版社.2021.

【美】珍妮斯·A.拉德威.《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译林出版社.2020.

【英】格雷森·佩里.《男性的衰落》.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

“As Midnight Sun hits No 1, Stephenie Meyer plans two more Twilight books,” The Guardian, August 13, 2020.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aug/13/as-midnight-sun-hits-no-1-stephenie-meyer-plans-two-more-twilight-books

“Don't stare straight into the Midnight Sun: Reviewing the latest Twilight novel," Entertainment Weekly, August 14, 2020.

https://ew.com/books/midnight-sun-review-twilight/ 

“Midnight Sun Is Better Than Twilight, But Story Still Flawed,” Time, August 19, 2020.

https://time.com/5875255/midnight-sun-vs-twilight/

“In ‘Midnight Sun,’ Stephenie Meyer Tells Edward’s Story,” New York Times, August 3,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03/books/midnight-sun-stephenie-meyer-twilight.html 

《当世界步入“后家庭时代”,我们要如何理解爱情和婚姻?》,界面文化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139096.html

《你对少女心还知之甚少,从晋江TOP50小说看女性向题材流变》,娱乐硬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0448210993022304&wfr=spider&for=pc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