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侃的茶室 | 几大城市群,到底谁更易把人留住?

6月,《阳侃的茶室》重新启航,这次栏目创新改成一位主讲嘉宾开讲,让话题更丰富也更有深度。

文 | 荣灿

各位观众,新一期《阳侃的茶室》开播了。既然是新一期,势必有创新的形式和更有趣的话题。在开始本期内容之前,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毕竟这么长时间,有不少新的读者观众加入。

《阳侃的茶室》的主人阳侃,并非媒体人,而是来自地产圈——金地集团副总裁、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地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阳侃凭借着自己“财经地产文化杂家”的身份,邀请包括地产、财经、政策研究等各个行业的大佬,一同进行一些行业内外广受关注问题的深度探讨。

这个6月,《阳侃的茶室》2021重新启航。这次栏目的形式,创新成:一位主讲嘉宾开讲,近40位现场观众相聚在金地华东区域总部,以线下club house的全新互动形式,激发讨论,碰撞观点,让话题更丰富也更有深度。

本期《阳侃的茶室》邀约的主讲嘉宾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从人口变化聊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探究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趋势。另外特邀嘉宾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与金地阳侃、金地华东区域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陈喆一起,进行本次茶室的干货分享。

数据表明,目前的城市化率被低估

“七普”数据出来以后,中国人口的分布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几个数据让大家颇为吃惊,第一个是中国城镇人口占比已经接近64%。国家每年1月会发布一个经济社会统计公报,公布中国城市化率目前大概在60%。但这次“七普”数据比每年年度公布的城市化率要高出了四个百分点。

第二个人口流动的数据是3.7582亿,大家一片哗然,为什么?中国一共14亿,也就是大概1/4的人口处在流动状态。

人口流动决定了城市化发展不可逆

人口普查之前,有观点认为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就该封顶。也有学者认为,未来中国趋势会是逆城市化,人口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会从城市地区回到农村地区。

人口普查数据出来以后,这样说法不攻自破。具体来讲,人口流动出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在中国整个人口流动的趋势下,一些优势地区人口会增长,有些地方人口一定是负增长。今天是负增长的地区,未来基本上仍然是人口负增长;今天人口正增长地区,接下来是人口正增长的趋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几大城市群,到底谁更易把人留住?

其实很简单,两个词就可以概括。

第一个词就是“向沿海地区集中”,特别是东南沿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第二个词就是“集中在中西部一些大城市的周围”,或者是省会城市,比如像大连。

接下来另外一个问题,城市群的发展背后有没有经济规律可言?

根据“胡焕庸线”地理分界线,大概可以把中国的国土分为两半。根据人口统计的数据和经济统计的数据,这条线的右半部分,占有中国的国土面积其实只有一半不到,但是中国经济的96%就在宏观用线的右半边,这边人口占有94%,所以当讨论中国经济的时候,其实绝大多数就集中在“胡焕庸线”的右半部分。

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城市群的差异,北方京津冀相对来说发展得弱一点,跟什么有关系?

南北城市差异,原来是地理条件导致

现在南方的城市增长速度比较快,北方的城市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慢,因为什么原因?其实是地理自然条件差异所导致。

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加入全球化进程进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出口加工型的制造业,国际贸易的推动又依赖于海运,海运的成本比陆运成本要便宜很多。

如果从上海出发,有一个集装箱货柜要运到欧洲,走海运的成本大概只有走铁路运输的1/3左右,所以陆运与海运的差别,导致了国际贸易是依赖于海运为主。

讲到海运,可能会问北方不也有港口吗?北方的港口有两个局限:第一,在天津以北的这些海港,除了大连以外到冬天要结冰。第二,北方的海港有很多没有内河航运相配合。

所以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就决定了东中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是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

三大城市群发展格局,谁大谁更有优势?

接下来再看一下京津冀、长三角还有粤港澳三个城市群,各自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

第一,先来看京津冀,京津冀地区最重要的优势是北京的人力资源和总部经济,但它的劣势就是缺乏大江大河,港口是结冰的,另外一个劣势是北京控制规模所导致。

所以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要转变思路,要从城市之间相互替代和竞争的思路,转化成城市之间相互互补的思路。

人多到底好不好?民间与科学认识的差别

到今天很多人都认为人多不好。但是从生产角度来讲,人多恰恰能够提供完整产业链供应。

长三角非常明显的优势是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和人口规模。城市发展长期存在的另外一个误区,没有看到城市规模的意义,总是把城市规模当做负担。

陆教授觉得上海被控制规模是发展劣势。他们觉得上海的开发强度太高,所以对于建设用地采取思路是减量供应、控制人口规模、控制土地供应,导致上海发展被收紧。

最近两年,上海发展思路发生很大变化,从去年上海制定十四五规划和面向2035的远景时候,特别重要的就是五大新城建设,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突破上海发展的人口和土地的约束。

陈喆补充道,上海的80%的工作机会在中环内,包括五大新城的建造,其实也是想解决职住结合问题。

不过丁祖昱认为,五大新城当中有好几个已经建成,能动的空间不多,发挥的余地不大。很多事情你听上去是一个点,但是放到整盘上看就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与南方都市圈比,上海这个老大哥已逐渐被赶超

看完几个城市群的对比后,再来看上海跟广州都市圈。按照学术界的定义,都市圈就是指以中心大城市为核心,紧密连接周边半径,大概是50公里左右连片发展的地方就叫都市圈。

粤港澳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城市之间的互补,比如深圳的研发,东莞惠州的制造业,香港的尖端的社会现代服务业、会展、教育等等。

整个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的地区,拥有整个中国最为市场化的制度环境,都是非常明显的优势。但它劣势也明显,不同的城市之间不同制度边界效应,一体化程度在客观上有制约。

看具体的人口数据,广州人口1800万,佛山人口950万,单独看这两个城市都比上海少。广州和佛山相当于上海浦东和浦西,它们加起来就达到2818万。

更有意思的是,深圳人口是1756万,东莞人口是1000万多,把这两个城市加起来也达到了2800万。

在珠三角地区,不管从人口还是从经济增长的活力,它已经形成了发展优势,未来可能成长为中国最大城市。

丁祖昱补充,现在城市发展要一枝独秀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人口太多。比如说成渝、广深,北京上海及上海周边有这样几个点,有诸多几个地方能够共同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也是有必要。

与东京都市圈对比,上海城市圈规模还是太小

如果要以东京为市中心,在50公里半径里面,它才能到达城市的边界。这50公里半径里面有二三十个市,连成片形成了一个东京都市圈。日本的横滨称之为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横滨距离东京大概就35公里的距离,放在上海就相当于松江。

如果不做科学比较,就会觉得上海城市太大。如果跟东京去比较,上海实际上太小,关键是怎么理解上海的问题。

阳侃认为,应该用国家战略维度来推动核心都市圈发展,一旦战略上思想统一,中国制度优势就能发挥,能够通过更多的宏观和顶层资源来发展。

都市圈下一阶段发展,要快速解决户籍问题

在上海经常听到一种声音,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太快,因为未来上海要产业升级换代,低素质劳动力可能会离开。

比如说在长三角,在苏州工作3年,在南京又工作5年,最后想到合肥去落户,那么之前工作8年在合肥落户时候是可以算的,这就叫同城化累计互认,如果做了这条,至少在城市群内部可以实现相对的人口自由流动。

像长三角上海都市圈是优势地区,现在没用地指标,但是有大量地方有指标甚至结余,那么指标可以在地区之间进行交易,然后把这些指标拿到人口流入地来落地。

在人口持续流入和房价比较高的地方,像上海该怎么做?

第一是增加整个建设用地供应。第二加强低效率利用的工业和商服用地转化成住宅用地。第三要适当放松容积率的管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城中村等低成本的居住形态要增加包容度。第四是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资。

阳侃补充谈到,中心城市应增加更多的居住功能,比如纽约这几年在开发很多50-60层的高端公寓;深圳中心区没有住宅,但是中心区公寓开始好卖,要去重视利用低效的一些商业办公,城市中心居住的可能性是可以提高。

未来上海城市更新的方向是什么?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题目,只不过比过去内涵更加丰富。外地说棚改,上海叫旧改,现在叫城市更新。过去以拆为主,拆完之后新建,今天是在物理上面给它新的生命,新的灵魂,新的精神,这就是今天给它的主题。

丁祖昱很期待,上海城市更新的项目很多,如果每一个弄完之后,有他自己的属地化的特色,每个点如果做出特色,并在上海遍地开花,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期待。

阳侃提出建议,城市更新第一解决居住的质量差的问题;第二个把原来一些存量物业进行品质提升,让城市更新释放出更大的影响力。

媒体观察: “阳侃的茶室”为行业创新带来“一缕香半盏茶”

“阳侃的茶室”,是由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地产公司出品的知识分享类节目。通过邀请外部大咖分享交流、员工现场互动的方式,交流行业深度观点,提升金地在华东的行业洞见能力、企业组织能力、产品服务能力。 

金地华东在行业显得特别但不另类,有人会好奇一个地产行业大佬,怎么会想起来去搞一档访谈互动类的视频栏目。但如果你认识这位骨子里就铭刻着“创新”两字的经理人——阳侃,就会觉得这完全是理所当然。

作为茶室的发起者与主办人,金地集团副总裁、华东区域地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阳侃,以金地在华东近二十年的思考与实践为起点,以当下乃至未来的趋势性话题为方向,通过与学术大咖的交流碰撞,为企业员工打造更丰富、更生动的学习氛围与成长平台。最终以更好的企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为行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的价值。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