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默
给生活做减法,这种成功人士干的事儿,终于也轮到我了。
前两天在菜市场买了三根葱,花了二十多。静静躺在葱旁边的蒜,已经14块钱一斤了,于是我根本没敢跟摊主打听姜怎么卖。
作为一只重口味的东北银,我真的要断舍离葱姜蒜了么?
据说葱姜蒜已经超越东北穿貂、海南买房、北京拆迁,成为判断社会身份的第四重标准了。
如果谁一开口说话有一嘴大蒜味, 绝对在炫富!
拜访客户前吃一颗, 客户一闻大蒜味,这公司有实力!
相亲前吃一颗, 姑娘一闻大蒜味,这小伙一定有钱!
聚会前吃一颗, 朋友一闻大蒜味, 这小子混的还行,比卖钢材那个有钱
现在最土豪的生活方式就是——喝咖啡加大蒜或加葱花儿……
(当下最壕最横的一道菜)
据花儿街参考(ID:zaraghost)这段时间密集的市(da)场(chi)调(da)研(he)显示,现在吃包子要蒜都得加钱了,宫保鸡丁里大葱变少了,姜丝可乐明显比以前变甜了。
而且,在“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的带领下,大家都变得不安分了。平时表现低调的大白菜、生菜等平价蔬菜价格也轮番上涨。
好想知道,在北上广,要赚多少钱,才能肆无忌惮地吃葱姜蒜呢?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公布了三月份居民消费指数(CPI),2016年3月份,CPI同比涨2.3%,而食品价格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推手。3月份,中国食品价格上涨7.6%。其中,蔬菜价格上涨35.8%!上涨幅度竟然超过了上海房价28.78%的涨幅。
数据枯燥,现实可感。
近几年“姜你军”“蒜你狠”来得频繁,媒体也乐此不疲地年年跟进,能说的手法其实也经年不变,无非是有人像炒房炒股一样“炒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其实今天,花儿街参考(ID:zaraghost)也说不出太多新鲜的,更无意对政策指手画脚。只是面对“蒜你狠”等现象背后的利益链,难免感慨。
按照常理,市场上的蒜都是上一年9月份从农户手中收购,那么此后的价格变化显然与农户们无关。所以今天我们抱怨葱姜蒜价格高企,其实无论是上游的菜农,还是下游的商贩,也没获得啥超额利益。还可能因为这种价格的剧烈波动、购买加少而受损。
大蒜价格上涨的开端,是前两年价格过低,传导引发的种植面积减少以及部分地区气候原因导致的减产。
然而今年大蒜价格的涨幅其实远远高于产量的降幅,而且出口量和需求量也没有明显增加,并不足以推动今年蒜价涨到现在这么高的价位。不过,所有的价格炒作故事,都需要一个供不应求的开端。
自2月份就开始,市场中疯传的“部分地区大蒜绝产”,“全国库存仅剩60万吨”等消息。听说互联网谣言转发超过500次就可以判刑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向这些谣言的始作俑者追责。
除了传播真真假假的消息,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操纵价格过程中,大的蒜商有不少手段,其中之一是自买自卖,制造价格假象,进而引导其他蒜商跟风。第二种常用手法则是准备出货时,以更高价格收购,但实际收购量较小,同时暗地里大量签订单出货。
结果是,消费者望“菜”却步,农户“追涨杀跌”,农产品供给的剧烈波动,整个产销链条上,掌握着价格浮动区间的“蒜商”,才是最大获利者。
在大蒜圈内,2016年成了“投百万挣百万”的“傻子年”。
happy的不仅仅是大蒜圈。“向前葱”早在去年就完成了10倍的涨幅。
2015年初,我国大葱产地出现严重的滞销现象,价格低至0.10元/斤,以致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夏季、秋季大葱种植面积大幅缩减。
2015年6-7月,在A股的群众们为了50%的涨幅就憧憬国家牛,因为暴跌又集体懵逼的岁月里,山东产地大葱价格涨至1.25元/斤,年内涨幅高达1150%。
进入2016年,大葱价格继续上涨一倍以上,目前仍然处于高位。
这真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小蒜头小葱头都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暴富“法门”。
在金乡县缗城路上的南店子大蒜市场,每天都聚集着上百名大蒜经纪人。是的你没有听错,大蒜和明星一样高配,有经纪人!这里在业内有“大蒜华尔街”之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蒜价格都由这里主导。每年的大蒜购销期,这里便成为游资聚集的“资金热窝”。
“在金乡,这种交易叫作炒蒜,有些人甚至在蒜价已经涨到了每斤4.5元的时候还在入市存蒜。目前,金乡及周边地区的冷库蒜已经销售近2/3,还有大约50万吨待售,就这样在储存商之间相互倒手,同一批蒜出库走向市场时,已经经过几次加价。”在“蒜你狠”行情推动下,许多投资者一夜暴富。
这种种手段导致近几年大蒜的价格走势一直很迷幻。
2010年、2012年、2016年是大蒜价格的波峰,其余年份则较低。2010年,大蒜市场价升至10元一斤,由此广大网民创造出了令人记忆深刻的名词“蒜你狠”。 然而到了2011年,蒜价又开始大幅下跌,直入冰点,最低仅每斤2元,又出现了“蒜你贱”一词(网民才是最佳文案啊!)。
蒜市犹如赌场。赌对了可一夜暴富,开豪车衣锦还乡;赌错了则倾家荡产,追债者令你有家难回。投机者通过多种手段影响价格,有小户炒家百万元,大户炒家的资金甚至过亿元。
这时候,就该抛出那些表情凝重的老问题了。
人为炒作、囤货哄抬,无人监管引起的暴涨暴跌让人不爽,那么天朝的农户能不能像美帝的农户那样,跟超市直接交易,形成“农超对接”的格局?
曾有媒体就曝光一些“蒜商”自卖自买哄抬价格,而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利用某种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就是明显的违法行为。那么此时监管是否存在着缺位?
在大蒜产量下降的谣言满天飞,并且造成巨大的影响时,是否应该有神秘的“有关部门”站出来辟一下谣?
不过,我也不是很担心要不要断舍离葱姜蒜的问题,炒家的风头总是变换,只要上述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姜你军”“蒜你狠”就可能分分钟变成“豆你玩”。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下面的二维码,并于正文前显著处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