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上市首日破发,上市未能达巅峰未来也许还有下坡路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奈雪的茶的矛盾心理。

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牙韩翔

和认购时的热潮截然相反,奈雪的茶上市首日即破发,迎来戏剧性的一幕。

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股上市,开盘后每股报18.86港元,发行价为 19.8港元/股,并进一步扩大跌幅至10%。截至发稿,奈雪的茶最新市值为310亿港元。

而富途牛牛的评论板块早已看穿了一切。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奈雪的茶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奈雪的茶是新式茶饮的代表,因此IPO前,奈雪的茶面向散户部分获得了高达432倍超额认购。6年前,奈雪的茶在深圳开出第一家门店时,人们关于奶茶的想象,大部分仍局限于街边档口那些师承台湾珍珠奶茶的小店,中国主要城市的繁华商业体中最好的位置,还在被星巴克这类国际连锁咖啡品牌占据。

但另一方面,成立6年,奈雪的茶尚未盈利,且各项关键指标也并不理想。值得探究的是,上市后奈雪的茶是否能扭转局面迎来新的成长。

在餐饮行业,一个品牌的成长性与资本市场估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门店是否能持续扩张。门店,既是奈雪的茶需求流量的聚集点,也是产品供应中心。

如果对标行业内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星巴克,奈雪的茶似乎还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眼下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了5000家,而奈雪的茶截至招股书最后可执行日期,门店数量才达562间。对于同样试图打造“第三空间”的奈雪的茶来说,这种规模似乎远远没有触碰到天花板。

北京西直门凯德MALL奈雪的茶。(图片来源:CFP)

从城市分布来看,眼下奈雪的茶已经进入了约70个城市,除大本营深圳有91家门店外,在北上广这三个一线城市仅分别有22、33、24家门店。而星巴克已经把自己的触角渗透进了中国230个城市。无论一线还是其他城市,这些市场渗透率较低、拥有巨量消费潜力的地方仍是奈雪的茶未来扩张的机会点。

不过问题仍在于,奈雪的茶的商业模式真的能如星巴克一般,支撑起一个5000家门店的体量吗?

至少老路行不通。

在资本的推助下,奈雪的茶门店扩张速度像是突然坐上了火箭。2016年,初出茅庐的奈雪仅发展出了十几家门店的规模。但自天图投资在2016年10月给奈雪投了天使轮并且持续跟投后,奈雪的茶门店数量在2017-2020年间跨越性地成长到44、155、327、491家。

不过,伴随奈雪的茶门店扩张而来的是单店销售额的明显下滑。

从2018年到2020年,其门店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和2.02万元。此外,该公司的同店利润率由2018年的24.9%,骤降至2020年13.5%,即使是疫情影响较小的2021年第一季度,其同店利润仍仅为19.1%。

随着奈雪的茶门店增多,没有带来相应的新客人,反而使得客流分散,这已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也为公司的持续扩张带来隐患。

单店的经营利润,对最终平摊掉中台及后台的成本、实现公司整体盈利,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奈雪的茶主打现制鲜果茶饮、软欧包推高的材料人工成本、偏好核心商圈的选址策略、力求打造第三空间的大店路线等,都限制了它的盈利空间。

如果说奈雪的茶在2018-2020年阶段,凭借此前的商业模式已经完成了打造自己“中国头部高端茶饮品牌”,那么接下来,它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赚钱。

2020年11月新推出的Pro店型,则是这个品牌为应对接下来的门店扩张所精心准备的最新故事。

根据招股书,奈雪的茶将在未来两年内开设650家新门店,而其中70%都被规划为Pro门店。而眼下,奈雪的茶已经开出了60家Pro店,初步试验了这个关于未来扩张的全新模型与此前主力店型相比,Pro店最明显的差异是取消了现场烘焙的面包厨房、欧包展示柜台,改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奈雪的茶在Pro店取消了欧包展示柜台。(图片来源:CFP)

成本得到降低这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招股书,奈雪的茶Pro的店员平均数为13名,低于同期标准店21名的平均人数;面积也小了,Pro店的标准面积是80-200平方米。再减去设备、运营等方面的成本,截至2021年3月31日,开设每间奈雪的茶Pro茶饮店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100万人民币。这比标准店要减少近80万元。

与此同时,奈雪的茶还为Pro店设计了更丰富业务类别,卖起了预包装零食、茶包、伴手礼、汽水、咖啡,试图吸引那些高级写字楼或高密度住宅区里的目标客群——就像星巴克。

对奈雪急需的规模性扩张来说,这节省了不少钱。

招股书中算了一笔账:截至2021年级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假设每间奈雪的茶标准店及每间Pro店的估计平均投资成本分别为185万及125万元人民币,预计开设新的奈雪的茶茶饮店的计划投资成本分别约为4.24亿、4.86 亿元人民币。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了,Pro店能否顺利为奈雪的茶实现盈利计划。当Pro店提供的产品组合和常规店相近,那么本质上在考验奈雪的茶的,就并非单店成本,而是单店的辐射力、奈雪的茶的品牌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等。

(图片来源:CFP)

成立于2015年,奈雪的茶赶上了好时候。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借助此前多年的连锁餐饮经验,创造性地将茶饮与软欧包这两种当时购物中心坪效最高的业态结合在一起,并将茶饮店开进了购物中心。

这个商业故事最关键的一环在于,欧包+茶在当时是全新的业态。但眼下欧包退潮趋势日渐显现,这套组合拳正在失灵。最直接的证据是,奈雪的茶Pro已经削弱了门店里欧包的存在。但即使以是Pro店的现有模式来看,奈雪的茶持续扩张仍需要比隔壁喜茶Go店更大的面积、更高的成本;其赖以增收的预包装零食、茶包、咖啡等业务仍不确定是否能成为业绩支撑。

就在奈雪离上市仅剩6天的当口,喜茶也传出了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消息,投后估值高达600亿人民币,再度刷新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的历史记录。奈雪的茶上市仅仅是热闹的开始,未来的凶险与挑战仍然等待它们去经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