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PI涨幅创13年新高,猪肉价格跳水令CPI不及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3%,PPI同比上涨9.0%。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6%,PPI同比上涨8.5%。

2019年11月9日,辽宁省沈阳市市民在超市选购蔬菜。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数据称,5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较4月上升0.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9.0%,涨幅较4月加快2.2个百分点,创近13年来新高。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6%,PPI同比上涨8.5%。

统计局指出,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扩大所致。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28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食品项在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受到拖累,但随着天气转暖,疫苗接种速度加快以及线下消费场景逐渐丰富,非食品项得到抬升。

5月,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通信价格上涨5.5%,涨幅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3%、22.0%和24.2%;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5%和0.7%,涨幅均有扩大。

对于未来的CPI走势,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由于农产品供给较充足、油价也较为平稳,以及从工业品到消费品的上下游传导机制不畅,短期内CPI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伍超明指出,整体看,2021年CPI运行将围绕服务业修复和猪肉下行周期启动两条主线展开,呈温和回升态势,但不会出现显著通胀,预计全年增长1.5%左右。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周二召开视频会议,对今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结合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聚焦玉米、小麦、食用油、猪肉、蔬菜等重点品种,促进产供储加销各环节有效衔接,同时积极做好大宗商品市场调控工作,强化市场监管,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在大宗商品价格普涨的背景下,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99.1%,扩大13.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8.1%,扩大8.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4.3%,扩大10.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0.4%,扩大3.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9.7%,扩大16.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0.9%,扩大3.4个百分点。

伍超明表示,拉长的全球商品需求修复周期和受限的供给能力决定此轮大宗商品周期持续时间偏长,三季度PPI继续高位震荡的概率仍偏高,但考虑到国内需求恢复持续慢于供给、国内产业链相对较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能部分对冲输入性通胀压力等因素,四季度PPI或将小幅回落。

最近一段时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频频释放严格的监管信号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调。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1年5月下旬与5月中旬相比,16种产品价格上涨,30种下降,其中黑色金属系降幅最大。相比之下,上一期监测数据为33种上涨,13种下降。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