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两年,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在忙什么?

除了依托母行,理财子公司自身又如何拓展新的业务盈利增长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距离2019年5月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即将两周年,在过去两年,理财子公司发展如何?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独立门户”,理财子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是“拼爹”还是“靠自己”?除了依托母行,理财子公司自身又如何拓展新的业务盈利增长点?

自银行理财子公司渐次入场以来,银行们布局理财子公司马不停蹄。截至目前,我国获批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总数增至26家。其中包括6家国有行、10家股份行、6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以及3家中外合资机构。

01. 加速新产品承接

作为资管市场的“生力军”,成立伊始,理财子公司就背负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使命。调查发现,净值型理财产品已成为北京地区理财市场的主流,且从已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来看,目前市场上大多是母行和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并存的情况。

同时,随着跨行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的模式逐渐铺开,基于客户需求,理财子公司产品被各大银行客户经理主要推荐。 

同时,随着商业银行存续理财产品正逐步向理财子公司转移,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显示,2020年末,全国331家银行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规模19.19万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4.21万亿元;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6.67万亿元,占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的25.79%。而在2019年末,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仅为0.8万亿元。  

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认为,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的上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理财子公司良好的新产品承接能力。

02. 加紧权益投资探路

两年来,各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情况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4266只产品。

就投资性质来看,当前理财子公司主要发行的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权益类、混合类三种类型。而成立两年,理财子公司干的还是银行擅长的老本行——主要配置固定收益投资。截至目前,理财子公司固收类产品共发行了3389只,占比总发行量的近八成。  

权益市场作为银行理财一直以来的短板,两年来探路情况如何?

根据中国理财网,截至目前,共有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登记了9只纯权益类产品。其中,只来自光大理财,只来自招银理财,而工银理财、华夏理财、信银理财和宁银理财各有1只。

可以发现,理财子公司单独发行权益类产品的情况仍非常少见。不过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发行节奏正逐渐加快,2019年发行1只,2020年发行4只,2021年至今发行了4只。同时,配置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发行数量稳步上升。两年共发行了868只产品,占总发行量的20.35%。

“理财子公司投资权益类的产品数量极少、占比极低。这和理财子公司的先天基因有关。目前理财子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权益类的投资体系和投资团队,不少理财子公司去上市公司调研的频率大幅增加,引入券商研究所作为智库来帮助理财子公司做好权益投资。”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理财子公司在权益市场的深耕必然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当前理财子公司正在加紧探索布局权益市场,一方面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另一方面研究推出纯权益类产品。

03. 短期仍需“拼爹”

根据2020年年报数据统计,除了去年8月才开业的苏银理财未披露净利润外,其余理财子公司2020年全部实现盈利。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独立门户”,各家理财子公司产品同台竞技,理财子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是“拼爹”还是“靠自己”?如何与母行协同合作发展?作为独立运营的机构,除了依托母行,理财子公司自身又如何拓展新的业务盈利增长点?

“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初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母行的支持和帮扶。依托母行或集团优势,大中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纷纷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短期来看,无论是从客户资源还是销售端来看,理财子公司要想完全脱离母行独立发展都比较困难。”郑哲涵如是说。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认为,在母行之外,银行理财要实现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多品种的资产配置方案、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并在传统业务外搭载更多财富服务功能,比如咨询、拓展业务场景等。  

来源:顾问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