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会|不是氢能概念股?雄韬股份:氢能收入占比不高却是战略方向 订单集中于Q4

公司董事长张华农表示,氢燃料电池是公司最核心的发展战略,将坚定地持续投入研发。

文 | 财联社 徐学成

“公司始终坚信氢燃料电池一定有好的发展和好的未来,氢燃料电池是公司最核心的发展战略,将坚定地持续投入研发,”雄韬股份(002733.SZ)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农在5月19日上午的2020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氢能作为零碳清洁的能源载体,地位愈加重要。中信证券分析指出,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产业链配套材料、设备生产商将迎来巨大成长机遇。

多位投资者在业绩会上问及公司的燃料电池业务进展,雄韬股份管理层透露,公司重点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项目已取得多项研发成果和进展,自主研发的电堆也已顺利投产,今年同往年基本一样,氢燃料电池的订单基本集中在第四季度。同时公司坦言,亿华通(688339.SH)、上海捷氢、重塑科技等公司都是同行,目前在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方面及具体指标上几家公司各有千秋,不过雄韬股份的有些指标会领先一些,估计再过三五年优势会更明显。当前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车辆方面,如果将来时机成熟,也有可能将氢燃料电池应用于储能领域。

雄韬股份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新型高能蓄电池为主业的同时紧跟市场脉搏,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加紧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开发,以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尽管形势向好,也有投资者发问:“贵司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布局广泛、投入巨大,但据公开资料,目前装配贵司氢燃料电池的车辆仅限于部分城市的公交、重卡和插车,且数量仅区区几百台,这是由公司氢燃料电池技术还是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以及氢能配套不完善造成的?”

公司管理层回应称,氢燃料电池从全国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氢燃料电池车辆受到加氢站建设数量的限制以及各地政府对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补贴的政策影响等因素,在全国范围内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速度较慢。随着氢能源车辆推广示范城市群的启动,推广速度会加快。当订单逐渐增多,产品制造成本、车辆运营成本都会随之下降,这点类似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也解释了为何当期经营结果与预期相比有较大差距。

被问及“说到A股中氢能源相关股票,都没有提到雄韬股份”的问题时,公司高管表示,目前氢燃料电池的营收占比不到10%,因此在进行公司归类时有可能未提及。财务数据显示,雄韬股份2020年度实现营收25.47亿元,同比下降13.14%;从三类主要产品营收来看,2020年度公司在蓄电池及材料、锂电池及材料、燃料电池方面分别实现营收19.76亿元、4.78亿元、9025.24万,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77.60%、18.77%、3.54%。

锂电池业务方面,公司侧重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储能用锂电池,在动力锂电池领域没有较大优势。公司高管解释,虽然动力锂电池目前市场需求很大,供不应求,但由于比亚迪(002594.SZ)、宁德时代(300750.SZ)等动力锂电池头部企业前期已有深耕布局,具备了较大优势,因此公司不再去投入和布局这一领域。同时公司表示,后续会重点放在深圳工厂产能扩产、湖北锂电工厂和越南锂电工厂建设上,旨在扩大锂电产能,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

来源:财联社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