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曾是多国军队的首选?

萨达姆曾手持这款枪对天鸣放,振奋他的追随者。卡扎菲也曾拥有一把镀金定制的大威力手枪。如今这款枪依然保留在至少50个国家的军火库中。

在伊拉克巴士拉的射击场上,一名英国士兵正在用勃朗宁大威力9毫米手枪进行射击瞄准。图片来源:网络

在过去70多年中,如果一位士兵带着一把9毫米手枪作为随身武器投入战斗,那么这把枪是勃朗宁大威力手枪(Browning Hi-Power)一定是大概率事件。

这把大威力手枪几乎在20世纪的每一次世界主要冲突中都会为黑白两道所用,通常也会同时为敌对双方持有。

时至今日,即便手枪的主要制作物料已变为聚合物和稀有金属,大威力手枪仍然常见于勇士们的枪套中。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曾经是北约成员国军人的标准配枪之一。事实上,曾有超过90个国家使用过这把由军械奇才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研制的最后一款手枪,而现如今这款手枪也还依然停留在至少50个国家的军火库中。

美国步枪协会国家枪械博物馆高级研究员道格·威克伦(Doug Wicklund)说:“士兵们会继续手持勃朗宁大威力手枪面对彼此。这曾在二战和福克兰群岛战役(马岛战役)中发生过,而这种情况还会继续重演。”

看起来,人人都想要一把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萨达姆就曾经手持这款枪对天鸣放,振奋他在伊拉克的追随者。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也曾拥有一把镀金定制版的大威力手枪,手枪柄上更印刻有他本人的肖像。

二战时期,无论是党卫军还是与他们作战的特种作战人员(如美国战略情报局或英国特别行动处的特工)都持有这种手枪。1982年,在英国与阿根廷在福克兰群岛战役中对峙时,双方都持有这款武器,并经常缴获对方的手枪和子弹。

此外,更有一个勃朗宁版本具有可调式正切瞄准具和可拆卸枪托,这把它转化成了一款小型卡宾枪。不过,这种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枪身与枪托之间比较松动),但如果落入神枪手的手中,大威力手枪也可以成功射中远距离目标。

同时,这支手枪也是历史上第一把高载弹手枪——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法国军队的创作理念。

在1920年代早期,法军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把至少可配10发子弹弹夹、可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Parabellum)的枪膛的手枪。在勃朗宁设计的M1911 .45口径手枪的威力和可靠性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后,负责新型军械的将军们为新手枪设定了一项需要满足的被称为“大威力”(grande puissance)的标准。

M1911柯尔特手枪。来源:维基百科

1923年,勃朗宁为后来成为大威力手枪前身的原型手枪申请了一项专利。然而,还没有等到改良完成,他就在1926年去世了。

比利时武器生产商FN制造厂(Fabrique Nationale Herstal)的设计师朱登尼·赛夫(Dieudonné Saive)后来接手继续改进并完成了手枪的设计。到1934年,该公司终于开始正式投产大威力手枪,但已来得有些晚,因为当时薄情的法军已经采用了另一款手枪。

比利时陆军看准了这个时机。手枪的弹夹容量使它从同类型手枪中脱颖而出:能承载13发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而如果换上加拿大生产的英格利斯弹夹更可装14发子弹。

威克伦说:“这比鲁格手枪装弹要多。”他指出,当时世界上没有其他手枪能够媲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继1940年占领比利时后,德军接管了FN制造厂。此后,德国空降兵和党卫军部队也经常使用德国治下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这些武器的型号为640(b),当中的“b”专指比利时,而这些都是现今众多狂热收藏家最青睐的收藏对象之一。

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射击训练中使用M9手枪。来源:Seaman Apprentice Marc Rockwell-Pate

在纳粹德国入侵前,许多FN制造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已经带着大威力手枪的计划逃离比利时。加拿大制造商约翰·英格里斯公司(John Inglis)重新加工了多伦多的工厂,开始为英军各军种的部队生产这款手枪。

那时英格里斯还特别生产了一大批特殊用途的手枪。作为一种策略,这些没有标记和序列号的手枪为那些持有该武器的隐蔽特工或突击队员提供了更多的身份保护。

实际上,很多该批手枪在1980年代仍存放在英国特别空勤团的军备库里。

到了1990年代,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开始由盛转衰。一个新名字的出现,开始让世界各国军方在是否保留备受尊重的勃朗宁手枪时考虑再三——那就是格洛克(Glock)手枪。

威克伦说:“以聚合物做框架的手枪让人们有了无限想象。虽然在1940年代到1980年代处于钢框架全盛期的勃朗宁此后依然为人们所追寻,但需求确实慢慢下降了。”

加拿大陆军士兵勃朗宁HP M9手枪。来源:Lance Cpl. Christopher J. Gallagher

不管怎样,勃朗宁手枪现在仍有其存在价值。它以强大而可靠的能力经受住了战场上的磨砺,而其9毫米子弹时至今日也仍被世界广泛使用。

除此以外,便于拆卸和清洁的设计,也更深受需要时常打理自己装备的普通士兵喜爱。

高容量弹夹、符合人体工效学、便于清洁、适用于常见子弹以及坚实的构造,都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地位能在21世纪继续保持屹立不倒提供了有力保证。

(翻译:曾詠琳  编辑:曾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军情瞭望,军史回顾,军备盘点。不无度吹嘘我军,不盲目崇拜外军。长按二维码,关注【硝烟】微信公众号:xymilitary ,和我们一起做裤衩不红不白的铁杆军事迷。(如果长按不行,就请军迷扫下呗)

来源:We Are The Mighty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