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选秀第四年,还有多少开垦的空间?

一旦做成,这就像2018年腾讯视频第一次做女团节目一样,相当于一次开荒。

图片来源:《创造营2021》官方

记者 | 刘燕秋

一个国际化的男团会是什么样?

这是《创造营2021》正在尝试的事情——90位学员里外籍学员占据23位,他们来自日本、俄罗斯、泰国、美国以及乌克兰,赞多、力丸、米卡等国际学员则打开了观众对国际化男团的想象。

与此同时,和之前的创系列相比,《创造营2021》在氛围上明显变得更轻松愉快了。视觉风格方面,像素化的设计充满游戏感,引入国外选手后,节目也愈发像一场跨文化的大型社交实验。

偶像选秀行至第四年,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还有多少开垦的空间?

做国际男团相当于一次开荒

为什么今年会做国际版?

好枫青芸创始人、《创造营2021》节目总导演孙莉透露,创系列节目已经到第四年了,观众和制作者都进入了一个观看疲劳的阶段,“内卷”的产业在当下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国际版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我们发现年轻人对国潮很感兴趣,对国家荣誉感越发看重,同时在短视频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外国年轻人尝试拍中国的reaction视频,这些视频在国内的反响也很好,这让我们相信,应该尝试让中国的青年文化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青年文化进行交流。”

这是一个成长类节目,虽然学员们最初的亮相令人感慨于“世界的参差”,但节目的核心并不停留在展示这种参差上,而是着眼于国际交流和融合。比如,备受好评的第四期二创内容就跟这种交流和融合有很大关系。和常规的公演不同,今年新增加的二创环节,每一组的舞台编排、设计都是由学员自己完成的,风格、方向截然不同,在孙莉看来,这是二创最有意思的地方。学员们的自由组合或风格统一,或各有特色,最终的呈现就是碰撞出来的内容更多元和鲜活了。

在节目制片人、腾讯视频NOVA工作室负责人多晓萌看来,国际化创造了一个特别好的故事入口,因为天然存在的文化差异,这个故事入口跟其他所有同类故事的结构都不一样。

与此同时,引入国际学员这个变量,也在客观上推动行业继续往前跨一步。

“从2018年到现在,偶像行业都是靠平台推动的,随着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需要更多变量进入,而且偶像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比如韩国很早就出现过国际团体,只是国内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团体。”多晓萌告诉界面文娱。在做这样一档节目的时候,他的内心忐忑和兴奋并存。忐忑在于,他也不敢确定最终是不是能做出一个大众都喜欢的男团,兴奋的点则在于,如果一旦做成,这就像2018年腾讯视频第一次做女团节目一样,相当于一次开荒。

选秀是综艺里的青春片

偶像选秀来到第四个年头,在做节目的路径上走过弯路,《创造营2021》试图重新在男团选秀和大众之间建立起链接。

节目最终目标是选出一个男团,但在不违背这个逻辑的前提下,《创造营2021》要找到一个面向大众用户的切口。多晓萌的考量是,2018年之前,国内对偶像有概念的人基本上只有韩饭和日饭,但绝大部分人对男团缺乏认知,《produce101》是韩国工业体系下选拔男团的标准,但在中国没有办法照搬这套逻辑。“我们节目的流量能达到50亿,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圈层能有这样的影响力,所以这档节目也不是针对某一个圈层去定制的内容。”

偶像的人格魅力怎样凸显?答案是代入感。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要变成他那个样子。

国际版节目拓宽了圈层的范围——不仅国籍不同,还有来自电竞、短视频、说唱、乐队等各个领域的人。刘宇、井胧、韩佩泉和张欣尧在抖音上都有千万左右的粉丝,张嘉元、任胤蓬、付思超等从《明日之子乐团季》走出来的乐队男孩也给节目赋予了新的想象力。“在我们看来偶像是人格魅力,我们去找代表不同圈层和不同背景的样本投射,通过非常多元化的精神表达,塑造出一种精神引领。”多晓萌透露,在后续节目中,更有态度的原创类作品还会出现在节目舞台上。

找到能代表不同圈层和不同背景的样本显得尤为重要。多晓萌透露了选角逻辑:节目第一赛段其实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到了节目中后期,随着学员人数减少以及市场的反馈,这个圈子会越来越小,镜头会越来越集中到一些人身上,在这之中就会有所谓黑马的存在,而每一个黑马学员其实都是在映射当下的某种社会情绪。

每一年节目组都会听取一些用户经验。多晓萌不否认之前有过一些失误,但这不影响在《创造营2021》把之前趟过的坑踩过的雷规避掉。“节目的底层逻辑就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充分展现学员面貌跟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让用户选择。”

不像《创造营2019》那么严格地强调“团训”,今年的节目也变得更加轻盈,像一个男孩子聚集的夏令营。在二创环节,韩佩泉所在组的搞笑版主题曲《爱上哪儿闯上哪儿闯》获得了学员和导师的一致喜爱,庆怜甚至在自己的鞋上手绘了游戏《超级马里奥》里的图案。

“大家过的都不容易,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看综艺的时候能保持一种轻松状态。《创2》我们强调团训,是因为当年我们想重新定义男团,希望男生有男生该有的样子,所以我们用了那样的视觉包装,但今年我们真的想让大家轻松看节目,所以游戏感和夏令营这两个关键词就出来了。”孙莉表示。

在她看来,选秀就是综艺里的青春片,镜头永远对准的是18岁到25岁左右的区间的年轻人,记录他们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闯荡社会的成年人的转变过程。但不同时代的选秀对应的是不同时代年轻人整体面貌的差异性,节目的基调也会随之变化。“选秀节目不会一直强调要拼要努力,但无论怎么变化,不变的是它展现了当下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青春面貌。”

国际感和目标感

群像刻画因此被视为真人秀的关键部分。节目总编剧余毅透露,希望能让大家在真人秀里看到众多不同的面貌,比如在利路修身上看到命运感,在韩佩泉身上看到那种特别欢脱、潇洒的快乐感。

真人秀和舞台部分相互补充。在每一次创作当中,他们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如果一期节目的舞台不是特别亮眼,那么真人秀必须更丰富,如果这一期的真人秀部分不吸引人,那么舞台呈现必须要能救场。

总编剧陈一个则透露,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写剧本而是拒绝剧本。“大家都是看着节目长大的,都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表现,还有选手是自己带着剧本来的,这导致今年我们最辛苦的工作就是撕掉他们的剧本。真相就是你只有做自己的时候才有可能会被喜欢。如果你连做自己都不喜欢,你怎么可以觉得能塑造出一个被人喜欢的角色?”

面孔更多元了,成团的标准会怎样变化?制片人多晓萌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男团成员所需的必要属性,除了所形成的国际感,终极特质在于“目标感”——“大家目标一致,朝一个方向去奔,所谓的文化交流融合以及世界参差,都将由这个牵引力来体现,所以要在节目中把这个目标感呈现出来。”

在他看来,选男团的过程就像在上学时候组一个兴趣班,几个人因为共同的兴趣要共同研发一个项目,几个人之间也许价值观没有高度一致,也许成长背景经历、文化程度、专业水平都不同,但这些人既然被选出来了,就必须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科目和课题。他也从不把选秀看成几个月的事情,“这其实是一个两年半的项目,6个月的节目加后续两年的团体运营。”

腾讯视频艺人经纪项目负责人龚雷希望,最后选出的国际男团身上能够呈现出自信的面貌和开阔的视野。“去年我们在发布会上宣布这个节目的时候,很多海外的公司主动找我们对接,想参与这个事情。今年我们希望有好的作品输出,不光是在国内的市场,希望也能输出到海外,我们在做《创4》男团的企划定位时观察过现在的韩团,他们在东方文化的视觉呈现上能够带给我很多启发。”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