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快速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延迟1岁的间隔越来越长
英国对延迟退休的规划起步较晚。从1948年至2010年,英国对养老金领取时间的规定是男性65岁,女性60岁。但进入21世纪后,英国相继公布了《养老金法案2007》、《养老金法案2011》、《养老金法案2014》等,开始调整男女退休年龄的时间表。
首先从2011年起,英国雇主不能再仅仅因为员工65岁或更老就强迫他们辞职。在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女性领取国家养老金的年龄开始快速提高至和男性一样的65岁。从2018年12月开始,男性和女性的国家养老金年龄都将开始提高,到2020年10月达到66岁。
在2026年到2028年,英国退休年龄将达到67岁,将国家养老金领取年龄从66岁提高到67岁的规划较原先又提前了8年。2044年至2046年期间,男女的国家养老金领取年龄还将从67岁再次提高到68岁。
相应地,英国推出了弹性退休政策,例如劳动者在达到国家养老金年龄后可以继续工作,但仍然可以领取养老金。他们也可以推迟领取国家养老金,这使得他们有资格在申领国家养老金时获得额外的国家养老金,或一次性大额付款。
新加坡:老龄化严重前便开始提高退休年龄
1993年以前,新加坡实际上没有法定的退休年龄,这就意味着雇主能够以“退休”为理由解雇任何年龄的工人,当时公司通常让雇员在55岁时“退休”。到了1993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推行《新加坡退休年龄法》,其中规定雇主不得以年龄为理由解雇不到60岁的雇员。
1999年,新加坡政府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并延续至今,但当时新加坡老龄化率仅为6.3%。同时该法律为雇主增加一定灵活性,例如雇主可以在延长员工退休年限时为其减少一部分薪资,最高可达10% 。
2012年,拥有570万人口的新加坡又开始实行《退休与重新雇佣法令》,规定凡是年满62岁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只要健康状况和工作表现良好,雇主都有法律义务为他们提供返聘选择,直到他们65岁。2017年,返聘年龄提高到67岁。
2022年7月,新加坡还计划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3岁,返聘年龄提高到68岁。在2030年前,新加坡还将把法定退休和返聘年龄提高到65岁和70岁。
新加坡也推出了宽松的养老金领取年龄范围。不着急领取养老金的新加坡退休人员可以选择延迟领取,每月可以收到的养老金数额会增加,但领取年龄不能晚于70岁。领取时间每推迟一年,月养老金额就会增加7%。
在雇主层面,新加坡政府自新冠疫情以来为企业增加退休与返聘年龄率先调高津贴、兼职返聘津贴、鼓励招聘相对年长员工的招聘奖励计划。
美国:匀速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
美国与退休相关的制度包括两种:法定退休制度和社保制度。1967年,美国颁布了就业法案反年龄歧视规定(ADEA),规定雇主不得40岁至65岁的劳动力进行年龄歧视。1986年,除了部分特殊行业外,法定退休制度已遭到废除。
在领取养老金层面,美国在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65岁。而现时美国公民有资格领取全额退休福利的年龄从66岁到67岁不等,具体取决于他们的出生年份。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计划较为匀速。1937年及以前出生的人,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为65岁;1938至1943年出生者,每晚出生一年,领取年龄延长2个月;1943至1954年出生者,领取年龄为66岁不变;1955年及以后出生者,每晚一年出生,领取年龄延长2个月;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领取年龄均为67岁,2027年起,美国便将完成领取年龄为67岁的转变。
为鼓励民众晚领取养老金,美国从1972年开始对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仍推迟退休者提供延迟退休补助,最早规定每推迟一年退休,增加其养老金 1%。1977年,补助标准提高到3%。1983年至2009年期间,逐渐提高延迟退休补助到8%。
德国:退休年龄长期将提高到69岁
在1957年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中,德国把养老金的领取标准定为男性65岁,女性60岁。领取全部养老金,需要满足15年的缴费记录。
为促进就业,1960-70年代,德国养老金改革允许劳动者在60岁时提取养老金。1972年,政府颁布提前退休政策,规定凡是工作满35年的雇员,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不扣发养老金。1984年,德国把养老金的领取资格进一步放宽。从缴费满15年降至缴费满5年即可领取。并且女性每生育一个小孩,也可以获得一年养老保险缴费记录。
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德国1992 年出台的养老保险改革扭转了政策路线。从 2001 年起,德国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同时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比例有所提升。
2007 年,德国政府宣布退休年龄将从2012年的65岁,逐步提升至2029年的67岁。 1947年出生者仍然可以65岁退休,但是从那以后直到1958年,退休年龄每年都会增加一个月。对于1958年以后出生者,退休年龄每年增加两个月,直到1964年及之后出生者的退休年龄达到67岁。
为增加退休制度灵活性,德国又规定缴费满45年的劳动者,可以提前至63岁领取全额养老金;缴费满35年的劳动者,可在63岁提取每月削减0.3%的养老金。
然而社保负担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缓解。德国联邦银行在其2019年10月的报告中表示,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未来德国的法定养老基金将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银行提议将德国的退休年龄长期提高到69岁。出生于2001年的人需要到2070年再退休。
日本:七年内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
日本1944年建立厚生年金保险制度时将年金支付起始年龄定为55岁, 1954年将支付年龄提高到60岁。随着社会少子化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日本一直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1971年,日本实施了《中老年人就业促进法》,明确“以60岁为目标推进延迟退休”。1986年,日本把上述法律更名为《老年人就业稳定法》,正式规定“企业设定退休年龄时,不能低于60岁”。
2004年,日本再次明确所有企业都有义务雇佣老年人至60岁,并阶段性地快速推迟退休年龄,即 2006 年 4至2007 年3月延长到62岁,2007到2010年延长到63 岁,2010年到 2013年延长到64岁,从2013年开始延长到65岁。
2006年,日本率先以立法形式对重新雇佣(也称返聘或再就业)加以确定,要求雇主向达到退休年龄的符合条件的老年工人提供再就业合同,但也允许雇主对工作范围、工资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
为实现全体老年人工作到 65 岁的制度,日本于2013年4月开始实施新《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规定日本企业有义务继续雇佣仍有工作意愿的员工至 65 岁。
在调整养老金领取起始年龄层面,日本在2020年5月通过改革法案,把公共养老金领取起始年龄的选项从60至70岁扩大为60至75岁。从65岁起,领取起始年龄每推迟1个月,每月可增额0.7%。若从75岁开始领取,与以65岁为起始年龄相比,每月的养老金则增加84%。
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发达国家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限已普遍达到63-65岁,并且已规划在未来延长至65-67岁。与当前出生人口预期寿命相比,退休年龄往往低13-15年左右。据此推断,中国可考虑先行规划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3-64岁,并在更长远的计划中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66岁。在此过程中,中国也应提供更加弹性的退休制度和更多奖励政策。
加快女性延迟退休步伐:由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已迅速赶上男性,双方的劳动年限基本一致,女性的退休年龄也应与男性持平。此前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英国和德国都经历过延迟退休过程中让女性退休年龄快速增加的时期。此外,德国一度出台的“女性每生育一个小孩,可以获得一年养老保险缴费记录”的政策也对提高出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匀速延迟,适度暂停或延缓:为减缓快速延迟退休给民众带来的压力,中国可参考美国的时间表,按照晚出生一年,退休年龄延长1-2个月的缓慢匀速延迟模式。同时考虑当前预期寿命,老龄化程度,养老金压力等多方因素,暂停延迟数年,或和英国一样,在后期拉长延迟退休1岁的间隔。
放宽养老金领取起始年龄范围:上述发达国家基本都存在“早领小额,晚领大额”的灵活养老金提取制度。中国在法定统一退休年龄的同时,也可提供更多选项,让工作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民众选择提前2-3年开始领取养老金,但月领取额有所减少;对于愿意延迟领取3-5年,甚至更久的民众,可显著增加晚领取民众的月领取额,或提供一次性大额领取10%或20%余额的选项。
鼓励企业继续雇佣高龄劳动力:在法定退休年龄之上,中国应落实返聘制度,允许高龄人口继续工作,鼓励企业雇佣这部分劳动力。与此同时,为缓解企业和年轻人就业的压力,国家可允许企业提供更灵活的雇佣选项,例如高龄人口可签订兼职劳务合同,允许企业对工作时间和工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