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拜登经济团队“贸易战略”:只不过是“美国优先”的延续

包括财长耶伦在内的官员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遏制中国、加强美国自身竞争力、推动清洁能源、在贸易谈判中维护本国劳动者利益,成为拜登经济团队的共识。

耶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脱离人设”的财长耶伦

作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是拜登政府的首席经济外交官,负责重建与美国盟友的关系、参与贸易政策制定、决定是否对他国实施制裁。

耶伦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时获得了“鸽派女王”称号。她支持使用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关注改善就业、反对放松金融监管、倡导清洁能源、提倡对碳排放征税。

学者时期,耶伦在就业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她与丈夫阿克尔洛夫都被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主张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市场存在天然缺陷,需要政府监管调控。

在支持财政刺激政策同时,耶伦也多次对美国的政府债务表示担忧:“如果有魔法杖,我会增税、削减退休金支出。”

对自由贸易

在国际贸易问题上,耶伦一直被视为自由贸易的支持者。

2018年6月,从美联储主席一职离任后四个月,耶伦对特朗普背离多边主义的政策表示担忧。她认为,美国正在从二战后建立的贸易原则中“大步撤退”。

“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坚决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是美国所代表的意义,也是美国成功推广的全球体系。”

2020年2月,在世界银行发表讲话时,耶伦再度就民粹主义对全球化的威胁表示担忧。她当时指出:“我们过去50年看到的全球供应链发展带来的贸易增长是促使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然而,自从被拜登提名为财长,耶伦的表态开始转弯。

今年2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耶伦称:“全球化趋势给美国工人造成了损失,给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带来了负面影响,现在是时候进行弥补了。”

她表示,今后美国在签订贸易协议时会将工人的利益和美国的发展前景放在第一位。

而事实上,过去70年,美国工人的平均时薪一直呈上升趋势;二战后,制造业在美国就业中的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耶伦这番“脱离人设”的表态也被视为其身为新政府成员,依照拜登政府大方向进行的自我调整。

拜登政府已经明确,工人工资、劳动标准等劳动力问题将成为美国贸易协议和确立经济合作伙伴的中心内容,以实现更公平的经济增长。

对中国

此前,耶伦鲜少公开透露自己对中国的政策立场。但在参议院就财长提名举行听证会时,耶伦指出,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我们需要对中国的滥用、不公平和非法行为有所行动”。

耶伦指责中国对美国实施倾销、树立贸易壁垒、为本国公司提供非法补贴。她还指责中国窃取知识产权、通过强迫技术转让获得技术领先。

耶伦认为,美国需要打击与窃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购买关键技术和敏感数据有关的非法行为;同时要在整个政府层面、从多个领域制定方针,以应对中国造成的威胁。

在耶伦看来,“最首要、最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加大对基建、制造业、科技研发和人才培训的投资,以增强美国实力,与中国竞争。

耶伦已经承诺将就中国对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查。

对贸易战

对于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耶伦2月初在参加智库美国两党政策中心的会谈时表示,如果提高关税是为了增强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扩大制造业就业,那“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效果”。

她指出,一方面,提高关税确实给美国制造商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同时,这些公司的重要中间投入品也面临高关税。总体来看,耶伦认为关税手段冲击了美国就业,特别是制造行业。

虽然不认同关税手段,但耶伦在当天的讲话中再度提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强迫技术转让、政府对国有企业补贴以发展新技术、树立市场壁垒,认为这些都是美国正开始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欧洲

对于特朗普时期关系出现裂痕的欧洲盟友,耶伦2月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会谈时特别强调了跨大西洋合作的重要性。

耶伦表示,美国将与欧盟在应对新冠疫情、支持全球经济复苏、减少收入不平等、应对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上进行“更密切”合作。

在耶伦讲话前,美国已经暂停因波音和空客补贴争端对欧盟商品继续增收关税。美国和欧盟承诺将合作解决双方的贸易争端。

耶伦同时承诺美国将重新加入经合组织(OECD)的跨境税收改革谈判。此前受疫情和美国大选影响,谈判时间延长至2021年中。此次调整国际税法目的是为了限制苹果、谷歌、Facebook等公司选择爱尔兰这样的低税率国家申报利润。

OECD警告,在最糟情况下,由全球单边数字税引发的贸易战将会使得全球年化GDP降低超过1%。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与副总统哈里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偏爱“实体清单”的商务部长

在特朗普之前,商务部长并非关键内阁职务。美国商务部的业务内容繁杂,从协助企业、保护渔业资源、商标注册、人口普查、管理气象监测系统到执行贸易规则、参与贸易谈判。

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起,商务部开始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关键参与者:虽然媒体曝光率不高,但美国前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是特朗普内阁中少有的顺利走完任期,没有中途下课或辞职的部长。

罗斯也是向特朗普建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的高级官员之一,他掌管的商务部深度参与了对中国的关税政策。

罗斯任职期间,美国商务部先后将超过100个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包括华为、中兴、大疆。意味着这些企业要从美国供应商接收货品时,必须从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证,这个过程将面临严格审查。

拜登选择的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不是罗斯式的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人士。她曾为企业家,有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后出任罗得岛州州长,被划分为温和派民主党人。

任州长时,雷蒙多最重要的政绩是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减税、改善基建、简化企业监管规则帮助罗得岛实现经济复苏。由于其对制造业的关注,雷蒙多也得到了当地制造企业的大力支持。

在就商务部长提名接受参议院听证时,雷蒙多特别提到了1980年代,受离岸外包影响,大量工厂倒闭,她在手表厂工作的父亲在50多岁时因失业被迫提前退休。

听证中,雷蒙多提出了商务部的三个工作重点: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破坏;确保美国工人和制造商能在全球市场上公平竞争;在推广清洁能源过程中创造更多就业。

另一个重点则是支持美国的先进技术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5G和宽带下乡。

在听证中被问到是否会继续将华为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时,雷蒙多没有做出承诺;她也没有透露拜登政府是否会继续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

但3月就职后接受采访时,雷蒙多宣布继续将华为等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她把“实体清单”称为一个强大的工具,“中国电信公司已经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将充分利用‘实体清单’。”

雷蒙多同时指责中国向美国倾销钢铝,认为美国对此实施的关税“起到了作用”。

在对中国保持强硬同时,美国媒体报道称,雷蒙多可能会重新使用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以重启两国对话。该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被称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灭火器”。

今后拜登政府还可能与英国和欧盟分别就贸易协议进行谈判,雷蒙多将在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

强硬的华裔贸易代表

在特朗普任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成为了贸易战的重要推手。贸易代表一职设立于1962年,属于内阁职务,与大使同级。

刚出任美国贸易代表的华裔女律师戴琦(Katherine Tai)在就职后一周立刻与美国盟友联络,以共同制衡中国。

从3月22日到24日,戴琦分别与英国、欧盟、日本、法国、德国、韩国、墨西哥、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经济官员就双边贸易关系举行了12次视频会谈。会谈中,戴琦呼吁各国与美国一起应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和“强迫劳动”,推动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

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两年的戴琦普通话流利,父母生于中国大陆、长于中国台湾,后移民美国。在今年2月的参议院听证和往年的工作和讲话中,戴琦展现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强调对中国需要战略制衡。

参议院听证中,戴琦放出明确信号,不会推翻特朗普政府签署的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她承诺将确保中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内容,但并未透露将采取何种方法。

戴琦也没有提及今后是否会继续采取关税手段,仅表示有需要时将动用“贸易工具内的合法手段”。她同时指出,关税正是贸易工具里的合法手段之一。

戴琦把中国称为“极其可怕的竞争对手”,认为应对全球贸易规则做出改革,以阻止中国继续“利用灰色地带”获利。

她特别提到了要对国有企业采取行动:与美国盟友共同行动解决国有企业造成的市场扭曲;对利用国有企业占领美国市场的国家采取贸易手段;在贸易谈判中制定限制国有企业的规则。

在戴琦看来,中国是“对手,贸易伙伴,一个超大号的参与者,在解决全球问题时,需要这个参与者的合作”。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需要加大对国内的投资,增强自身竞争力。

重新规划美国的关键供应链正是其中一环。在这一问题上,戴琦与其前任莱特希泽的目标一致,支持让与稀土等关键商品的供应链“回流”美国。

2月底,拜登已经发布行政令,要求对美国的关键供应链进行重新评估,以增强美国的芯片、药品等关键商品的制造能力。

去年8月,在参加政策机构美国进步中心网上讨论时,戴琦指出美国需要对中国进行战略性制衡。

她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是“防御性质”,是对中国做出的“反击”。而一个好的贸易政策应该“有防御性同时有进攻性”。

进攻性是让美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竞争力更强”,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过度依赖,以保护美国经济和价值观。

在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戴琦也提到了在制衡对手时与盟友合作的重要性,包括与其他亚洲国家进行贸易合作。但她反对用美国重新加入TPP的做法来制衡。

她承诺将让美国重新加强与WTO的合作,让美国重新成为领导者,但“WTO需要改革”。改革WTO也是美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展开合作的领域。

除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外,戴琦还希望结束美国与欧盟围绕波音和空客补贴产生的纠纷;重新评估美国与英国的贸易协议;确保《美墨加贸易协定》的执行。

《美墨加贸易协定》是戴琦的重要政绩。在担任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首席贸易法律顾问时,戴琦在《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制定和协商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赢得了两党赞赏。

同僚评价戴琦对贸易的专业知识深厚,同时还具备极强政治技巧。在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个意识形态阵营划分中,她被视为务实派。

参加参议院听证时,戴琦没有透露拜登政府贸易政策的细节,但强调新贸易政策的基本逻辑是支持更广泛、更公平的经济增长:“认识到民众不仅是消费者,还是劳动者,是挣工资的人。”

她列出了拜登政府“百日计划”中的三大优先事项:与贸易伙伴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终止不平等贸易行为;加强可持续可再生能源供应链。

白宫经济顾问团队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经济顾问委员会都是负责为总统提供经济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的部门。

没有经济学背景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国家经济委员会是总统行政办公室的一部分,就美国和全球经济政策为总统提供政策建议,确保所有政策符合总统的经济目标,并监督总统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委员会由若干政府部门领导组成,还配有来自基建、制造业、科研、财政政策等领域的政策专家。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需要与各部门官员合作协调、落实总统提出的经济政策目标。但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不是内阁职务,无需经过国会批准。

拜登选择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迪斯(Brian Deese)是奥巴马政府的老人,曾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副主任。

迪斯。图片来源:白宫

奥巴马时期,迪斯最重要的政绩是在巴黎气候协定谈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还曾参与制定美国联邦政府对汽车业的救助与重组方案。

迪斯与拜登早在2009年就相识,被拜登称为“我信任的声音”。离开奥巴马政府后,迪斯加入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担任可持续投资的全球负责人。

与往届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不同,迪斯是学法律出身,没有经济学背景。拜登选择他出任经济委员会主任的主要原因是看重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上的丰富经验。

在支持者眼中,迪斯擅于与各部门和议员协调。拜登的1.9万亿新冠救助法案能得到广大民主党人支持,迪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反对者眼中,迪斯缺乏原则性。虽然现在支持经济刺激性政策,但奥巴马时期,迪斯曾大力推崇财政紧缩政策;虽然曾参与巴黎气候协定谈判,但迪斯在加入贝莱德集团后曾对美国的化石燃料产量提升表示赞赏。

对于中国,迪斯与拜登经济团队其他成员态度一样,认为美国需要与盟友联手,“在中国不遵守规则时施压”。他同时还表示,关税可以被视为总体战略中的一项工具。

与耶伦的态度相似,迪斯也认为此前美国采取的关税手段没有帮助美国公司。他认为,这是因为前政府在关税上缺乏连贯性,而拜登政府将在贸易上制定更连贯的策略。

3月22日,迪斯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主持视频会议,公布拜登政府的新计划“人口较少小岛经济体倡议”,以加强美国与加勒比海、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岛国和领地的经济合作。

对贸易自由化疑虑的经济顾问委员会

经济顾问委员会是由三名经济学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对经济发展和走向进行分析解读,根据数据、研究和相关证据向总统推荐经济政策。

此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是内阁职务,需要国会批准。但特朗普把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降为非内阁职务,拜登上台后将其恢复。

虽然恢复为内阁机构,但经济顾问委员会无权进行决策、没有执行权,主要为总统的私人智库。也就意味着,经济顾问委员会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拜登是否愿意接受委员会的政策建议。

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罗斯。图片来源:Twitter

拜登选择的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中有两人为奥巴马政府的老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劳动经济学家罗斯(Cecilia Rouse)以及拜登在担任副总统时期的首席经济顾问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罗斯也成为首位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非裔女性。

另一位成员布希(Heather Boushey)为左翼智库华盛顿公平增长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美国媒体认为,选择这三人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说明拜登倾向于在教育、基建、绿色能源上加大政府支出。三人还将关注如何缩小种族差异和经济不平等问题,包括劳动规则、社区大学等。

在国际贸易领域,这三名经济学家都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者,但三人均对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协议存有不同程度的疑虑。

罗斯认为,经济学家需要意识到自由贸易中的输家“是真的在输”,政策制定者应该照顾这些人,采取更细致的国际贸易模式。

布希也表示,在全球化带来经济增长之时,美国的中产阶级被排除在增长之外;扩大贸易也让美国部分群体面临更严重不平等。

三人中,在贸易政策上态度更激进的是伯恩斯坦,他也是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贸易政策观点最多的成员。

伯恩斯坦。图片来源:曼哈顿音乐学校

去年底,在宣布自己将加入拜登团队的专栏文章中,伯恩斯坦摆明了自己对贸易政策的看法。

他认为,很多经济学家对全球化的设想是错误的。普遍设想是,全球化加快贸易流动、让每个人获益;但事实上,这个设想中的“每个人”主要是消费者,并非劳动者,“而我们既是消费者也是劳动者。”

伯恩斯坦指出,这种普遍设想的另一个错误是在于当扩大贸易时,美国国会制定的贸易协议和税法都是对国际投资者和企业有利,没有考虑劳动者。

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来自更广泛领域的代表参与贸易协议的制定;加大对美国制造企业的投入;提防其他国家低价出口的行为。

在此前发表的文章中,伯恩斯坦指出,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是完全失败的,加征的关税大部分最后由美国消费者和制造商自己买单。

他认为,在推翻特朗普的贸易战后,新政府应该采取与前特朗普时代不同的政策。

一方面,美国要对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以邻为壑”、低价倾销、有意压低汇率行为进行打击。但这些属于“防御手段”,更重要是发起进攻:加大科研和制造业投资,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伯恩斯坦表示,一个有重点的贸易政策应该预见到全球需求的下一个增长点,而其他国家目前还没有在这个需求上获得有竞争力的优势。

他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成功对准了消费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但该领域属于低附加值领域。美国应该瞄准绿色科技。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