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回顾为期8日的两会,酒业代表们带来了众多推动行业发展的提案。其中,除了国际化、白酒申遗的两会“常客”外,今年化学添加剂使用以及取消葡萄酒消费税等新提案也成为酒行业格外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一:国际化
世界白酒看中国。作为白酒生产大国,中国白酒也亟待走出国门,让酒香遍布世界每个角落。近年来,众多白酒企业均创新产品走出国门,其中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也不乏出现古井贡酒、舍得酒业等区域名酒。
在走出国门的背后,不仅仅是传播文化,更是进一步拓宽白酒企业销售版图。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表示,五粮液将把握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利用好刚刚正式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打造“中国酒+中国菜”“展示+品鉴”“产品+文化”的海外运营模式,拓展海外市场,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引领中国白酒和文化“走出去”,推动白酒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向世界酒业价值链高端不断迈进。李曙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出口贸易、文化推广、专项条约、海外开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国白酒成为世界白酒。
除此,李曙光在此次两会期间,还率先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争创“零碳酒企”。按“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据悉,五粮液正在制定碳中和战略规划,通过开展碳减排、碳吸收、碳金融等工作,强化能源资源规划和全周期运营管控能力,打造“智慧能源+碳中和+区块链”的数字化场景,建设碳中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企业碳中和标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持续降低。李曙光表示,五粮液将争创“零碳酒企”,争做中国酿酒行业碳中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曙光首次在两会期间提出推进白酒国际化发展。此前2020年,李曙光也曾提出,推进中国白酒国际化发展。另外,舍得酒业生产基地副总经理余东也建议,大力扶持中国白酒在海外活动。
近年来,众多白酒企业在顾全国内白酒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布局国外市场。
根据2020年半年报显示,贵州茅台国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1.01亿元;泸州老窖国外营收实现2871.19万元;古井贡酒国外营收实现106.49万元,各占总营收的2.5%、0.38%、0.02%。
如果推进白酒国际化发展,或许产区将成一大突破口。
“产区表达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酒类产品最佳表达方式,产区表达是第一位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酒品中,法国葡萄酒声名远播,波尔多产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威士忌、白兰地等酒品在全世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可,也离不开产区故事的传播。”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表示。
关键词二:白酒文化申遗
作为传统行业,白酒长期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历经多年,白酒申遗仍在路上。
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建议,强化酿酒文化遗产的考古研究和认定工作,同时推动中国白酒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建议以“中国白酒老作坊”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除古井贡酒外,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也在建议将岩博小锅酒工艺列入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名单。
事实上,白酒申遗的议案,早在三年前便被提及。
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就联合部分白酒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白酒酿造技艺申遗相关工作。
另外,2020年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以及泸州老窖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曾娜也均提出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作为国家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工作,尽早排上日程推进。
关键词三:解决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
如果说白酒申遗、推动国际化以及高质量发展是两会的“常客”,那此次关于添加剂问题的提案却是两会的“新面孔”。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提交了《关于重视并解决白酒勾兑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的建议》。针对该建议,昝圣达从建立化学添加剂使用追踪机制、完善白酒成分标注、加强外部监管等三个维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昝圣达不仅仅建议建立化学添加剂使用追踪机制,便于追查和监督,还大胆提出开发出不含化学添加剂的“零添加粮食酒”,打造行业内“零添加”白酒样板企业,促进白酒行业在规范中达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白酒酒企在添加剂问题上,颇受关注。
今年1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孔府家酒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同月,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称,伊珠股份旗下一批次葡萄酒被检测出甜蜜素。除上市公司外,部分区域酒企也频频深陷添加剂风波。其中,酒泉酿酒厂生产的1批次大青花酒、常德八百里酒业、“御龙牌”张北老窖、江西七宝酒业、齐鲁王酒业、山西四达酒等多家酒企均查出甜蜜素不合格。
另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9年,据国家和各地食品安全抽检公布结果显示,6年里共检出约1055批次不合格白酒,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酒精度不合格、检出甜蜜素等。其中,甜蜜素不合格的达365批次,占不合格总批次的34.59%。
“近年来违规使用添加的事件在酒行业屡禁不止,这从实质上来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不负责任,因此该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未来行业对于添加剂越发规范以及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甜蜜素、塑化剂等常见于酒产品的添加剂,也将逐渐得以减少。”对此,业内人士指出。
关键词四:取消葡萄酒消费税
作为此参与此次两会唯一的葡萄酒酒企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带来了取消葡萄酒消费税的提案。
周洪江建议主要聚焦减轻葡萄酒产业税收负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其中,具体举措包括取消10%的葡萄酒消费税;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对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并参照初级农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将税率由13%降低到9%。
对于提出该议案的原因,周洪江表示,主要系于种植酿酒葡萄,可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如张裕已在新疆、宁夏、烟台等国内六大产区,布局20万亩葡萄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年给全国果农带来近8亿元的收入,带动数以万计农户脱贫致富。另外,葡萄酒作为国际化酒种,已处于全球化竞争状态,国内葡萄酒企业高税负,与国外葡萄酒企业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由2015年的32%上升到2020年的60%左右,国内葡萄酒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除周洪江外,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同样提出,关于减轻我国葡萄酒行业税赋过重问题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建议》。大力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对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稳边固边,以及满足和扩大居民消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姜明董事长建议,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品种和栽培技术;减轻税收负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产葡萄酒成本较高,因此导致部分葡萄酒产品价格虚高。与进口葡萄酒相比在价格上毫无价格优势。因此,在此时间节点上提出取消葡萄酒消费税从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够推动葡萄酒生产商的利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国产葡萄酒生存空间。”对此,业内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