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的是小河。
小河不是开发热点,说小河不讨巧。
但我觉得小河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小河”是民间叫法,作为行政区名,已在2012年取消。
小河,确切地说是经开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它在花溪地理范围内,却独立运行,行政不归花溪管,但GDP算在花溪头上。
另外,经开的一把手是贵安新区的党工委委员,这个设置很有意思。
因为经开最硬的地方还是工业,小河-孟关工业园。
贵安是国家级新区,而做工业产业经开最有经验。
02
小河,现在的GDP大约是400亿。
除南明、云岩和观山湖,远超其它区县。
主要得力于工业,贵州航天、贵阳中烟、海信等龙头。
多为国企,国企的好处是稳定有实力,短处是缺乏活力。
沿着开发大道走了一圈,厂区的基本面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总觉得这里的工业园,不像江浙县城工业区那么密集有规划(毕竟民营企业多)。
倒是那几个蛋壳状的建筑——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展示中心,比较惊艳,是小河的地标。
据了解,大数据安全产业也是经开区的布局之一。“蛋壳”附近,我看到一个叫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在建设。
总之,小河还会引进许多工业项目,这是好事,尤其是在稳定就业这一块。
至于制造高不高端,我认为,普通产业工人始终占大头。
03
小河的工业定位,也让其它区很纠结。
乌当做什么呢,做旅游做药业?花溪做什么呢,做旅游做农业?白云,做高新区,做大数据?
还有贵安,贵阳贵安融合是旗帜,贵安进人,必须得有产业,那怎样才把东南沿海产业引进去?

老城区是商业中心,观山湖是金融商务中心都没问题,而高新产业大概会被贵安、经开、白云分食。
按大局观,贵安必然要优先要拿大头,一把手的位置看得出来。至于其它“两区三县一市”那就…
产业不聚集是不小的问题,毕竟贵阳不像长三角、珠三角,每个县城甚至每个乡镇都有块状经济带。
而且贵阳也没有上海、深圳这样的大腿可以抱,只能自力更生。
04
扯远了,回到小河。
小河开发得很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
大概因为离老城最近,望城坡差不多就是小河的边界地带。
因而,小河的城区是靠北的,小河转盘、万科广场是商业中心,长江路和珠江路构成了横纵两轴。
主干道取两个这样的名字,我猜想,是不是寓盼着小河成长为贵阳的长三角、珠三角。
城区已经很成熟,再加上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小河与老城区的连接就更加紧密了。
城区的成熟,免不了棚户区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拆完之后是更新。
美的璟悦风华,恒大翡翠华庭都是市中心地铁口的更新项目,价格上万。
城区也逃不开拓展的命运。小河向南,向工业园推进住区。
其实开发到地铁一号线终点站“小孟工业园”,还是可以理解的。
地铁的边界划出城市的边界,像新城吾悦广场布局在这附近,大概率问题不大。
只是再往南,深入工业区的腹地,是不是有些迷?
05
小河南拓沿着两条大路:开发大道和花冠路。
先说开发大道,顾名思义,它的两侧多为工业开发,周边界面已经说过,并不理想。
海信工业园对面,大道东侧,融创在这里开发了融创城,也是在蛋壳旁。
体量约42万方,主打生态城。目前有毛坯有精装,大概价格为7200和8500。
学校是私立学校,没有公立,但听置业小姐姐说,业主享受得是公立的费用。还有,说是政府会引进8万方的商业。
项目如果自成体系,在工业园中主打生态也是很讨喜的。
只是老小河人,估计会觉得偏,毕竟到万科广场有二十几分钟的车程。

还有,另一品牌房开金科,在海信东侧也拿了地,面积十万方出头,居住占97%。
拿了这组地后,周边几块地必须由它来开发健康科技城项目,也就是“带资进组”,产业勾地。
讲实话,这几块地我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最后找到的不知道是不是,可见周边风貌路网都不好。
再说花冠路。这条路车流是很大,但开车很难让人停下来,像在高速开一样,意思是说它与路两侧的交互性较差。
这条路旁,我所知有两个盘,恒大溪上桃源和万科观湖。
但话又说回来,沿着花冠路到小河中心会通畅些,而且花冠路是直通老城省委的。

另外,还有一个离小河区中心更远的项目,是雅居乐的花溪燕谷,这个也是产业勾地,配套燕谷大健康基地。
事实上,这个项目反而离花溪湿地公园很近。
那么,为什么这些大房开都来布局小河经开南?
可能有几点:一是地价不高,二是经开的消费力,三是填补空白,把小孟刚改都吸纳进来。
06
小河的着力点还是在工业,向北向西难吸老城花溪的人。
我的理解是这样,你可以把小河类比江浙的一个工业强镇;
在镇上,商品房造在工业区周边很正常,买的人多是本地或外来的产业工人。
就像我老家做五金的乡镇,碧桂园的房子蛮吃香的,也有蓝光祥生在开发。
所以说,品牌房企开发小河经开南也是好事,至少会提升居住品质。
所以,看小河主要看工业,工业多了人自然会多。只是,小河白云贵安产业上需更好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