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顶配”入伙,华谊点睛动画能玩转市场吗?

在经历了短暂的市场等待后,华谊兄弟终于在近期(3月14日)宣布自身在动画领域的布局计划: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点睛动画有限公司,后者将致力于开发、制作国际一流水准的动画及特效电影。

2015年的夏天,一部《大圣归来》以9.56亿的国漫电影最好成绩创造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票房之最,也让动漫置于巨大的产业风口之下。

没有哪个娱乐巨头会甘于错过这一波新的行业契机,在经历了短暂的市场等待后,华谊兄弟终于在近期(3月14日)宣布自身在动画领域的布局计划: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点睛动画有限公司(下称“点睛动画”),后者将致力于开发、制作国际一流水准的动画及特效电影。

我们非常好奇,华谊旗下的这家新动画公司到底带着哪些与众不同的基因和资源。因为相比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动漫集团,华谊点睛动画的成立时间确实晚了有近半年。但是按照华谊兄弟向来力求精品化的行事风格,假如王中军和王中磊手中没有握着几张有分量的底牌,是并不会轻易出手的。

透过已有的公开信息,外界可以发现,点睛动画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聚焦于豪华的高层配置,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国际顶尖水准的动画电影制作能力。其核心团队聚集来自梦工厂、派拉蒙等美国好莱坞动画行业的专业人才,其中包括:美国梦工厂前总制片人、东方梦工厂首席创意官及动画公司总监乔·阿奎拉(Joe Aguilar)担任点睛动画CEO。以及曾任《疯狂原始人》、《功夫熊猫》、《功夫熊猫3》等影片视效指导的马可斯·曼宁(Markus Manninen)出任点睛动画的艺术总监一职。

如果稍微盘点一下动画行业的现有格局,外界就能发现,在中国众多知名本土动画公司中,由海外知名动画大厂的专业制作人士担任公司高管的情况并不多见。

本土动画公司里的“洋墨水”

从2012年东方梦工厂在上海被美国梦工场动画、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上海文广集团、上海联合投资等中外股东联合组建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就开始在中国动画人的头脑中盘旋:有朝一日,中国本土的动画公司是否有机会引入好莱坞知名动画大厂的管理团队和制作人员进行操盘,用全球最领先的动画理念来迅速提升国产动画的水准。

这种理念确实在此后有零星的市场实践者,比如在2014年末,在上海地区知名动画企业、河马动画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克的力邀之下,前华纳兄弟全球院线发行与营销总裁Edward.Frumkes加盟了河马动画。

但遗憾的是Edward.Frumkes并非动画制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特长主要在于全球的院线发行和营销。因此Edward.Frumkes在加盟后主要负责河马动画电影在海外地区的发行,换句话说,这位来自好莱坞的高管对于河马动画制片质量的拉升上,并不会产生什么太直接作用。

相比华谊、光线这些“半路出家”的动画公司,在这个行业入局更早腾讯动漫采取的是“本土化的核心团队+海外机构联盟”的打法。

腾讯在动漫领域的底蕴和根基众所周知、不必赘述。但在目前腾讯动漫的核心管理层中,也并没有任何外国高管的身影。(腾讯动漫曾有从集英社请来一位日本人,但并不在腾讯公司的编制内。)

腾讯动漫的“洋背景”更多是体现在与海外机构的合作上,2013年初腾讯动漫通过与日本三大社之一的集英社达成的战略合作,拿下了集英社手中《火影忍者》等11部经典漫画的电子版发行权,这种海外公司构成的联盟更大层面的意义在于帮助腾讯获得海外作品的合法版权。

而另一家老牌动画公司、奥飞娱乐的情况与腾讯多少也有些类似。在中国大陆地区,奥飞的动画制片板块中并没有出现过什么知名海外高管的加盟。不过留有伏笔的是,奥飞曾在美国设立一个名为“太极鼠工作室”的STUDIO,后者的团队中有来自许多好莱坞的制作人才,这种体外孵化的方式,或许能在未来给国漫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惊喜。

影业公司的新战场

在盘点了前述的许多国内知名动画公司后,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影业公司身上。在传统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只有华谊和光线设立专门的动画公司。博纳、万达在动画板块的具体计划尚未成型,而乐视则是采取了用视频网站开设动漫频道来主攻二次元人群,影业层面也并未直接涉足。

所以光从入局动画行业的时间来看,光线和华谊相比其他三家无疑已经占得了一定的先机。那么如果将光线和华谊两家来比呢?早生半年、且已经投资积累了13家动漫公司的彩条屋动漫集团已经横跨布局了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国外版权等比较完整的动画产业链。

但是动画产业链后端的所有开发,都必须以一个品质出众、票房大卖的核心IP为根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谁会去为没有人气度的三四流作品消费买单呢?所以说到底,华谊点睛动画的机会,其实在于能否孵化出比光线彩条屋更牛逼的IP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谊是有很大机会的,至少单从人员配置上看是这样。相比彩条屋总经理易巧的中方本土团队,点睛动画的洋高管团队不仅来自梦工厂动画这样的全球知名动画大厂,而且还是不折不扣懂动画制作的专业人士,这与河马动画挖来的前华纳兄弟的全球发行总裁有着作用上的天壤之别。

从作品上看,点睛动画CEO乔·阿奎拉,参与制作过多部经典的动画电影,包括《马达加斯加3》(Madagascar 3)、《驯龙高手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疯狂原始人》(The Croods)等。他还担任了2011年梦工厂最卖座的动画电影《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的总制片人。影片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乔·阿奎拉(Joe Aguilar)本人也因该片获得了制片人工会奖的提名。

另一位出任点睛动画艺术总监的马可斯·曼宁(Markus Manninen),曾任《疯狂原始人》、《功夫熊猫》、《功夫熊猫3》等影片视效指导。

据了解,点睛动画目前的核心创作研发人员有15人左右,未来核心团队预计会达到50人左右规模,并将在洛杉矶设立分公司。

在拥有了既懂中国市场、又有好莱坞制作水准的洋高管团队后,华谊的点睛动画其实正握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和主动权,毕竟电影产业的灵魂还是人本身。

动画IP如何激发华谊既有板块

在华谊兄弟的规划中,点睛动画影会设立于上海,未来将在中国设立“创意中心”,同时与中国和国际范围的顶级动画艺术家合作,专注于富有中国元素的原创故事,将以每年4部的片单计划打造精品动画电影。

而据我们掌握的最新信息,目前,点睛动画有2部项目处于马上立项筹备阶段,另2部项目在初期研发阶段。未来一年内点睛动画将主要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项目,并预计于2017年推出首部作品。

对于华谊这样的靠真人大电影起家的公司而言,如果能创造出具备国际水准的动画IP,可以帮助华谊的衍生品业务、实景娱乐业务、游戏业务寻找到新一轮扩张布局的巨大机会。就像迪士尼每次靠着新创作出的经典动画IP,加速了线下迪士尼商店的零售业绩、以及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客流量一样,华谊同样可以复制这种商业模式。

而在游戏方面,动画IP相比真人电影其实更具备游戏开发的基础。如果结合华谊近年布局的银汉科技、英雄互娱、咸鱼游戏等公司,华谊已经形成一条非常完整的游戏开发链条,有助于点睛动画的IP获得充分的全产业链开发。

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曾这样表示过华谊的愿景:按照北美电影市场的经验,动画电影更容易超越文化和年龄的界限,也更易开发系列电影和周边衍生产品。因此“点睛动画”一方面可以丰富华谊兄弟的原创IP类型和储备、为华谊兄弟旗下三大业务板块提供更多可流转变现的动画IP;同时也将成为华谊兄弟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另一个突破口。

除了吹响了华谊正式进军动画电影的号角外,可以说点睛动画无论从品牌层面还是票房、衍生品等业务的盈利空间考虑,这都将是对华谊兄弟电影业务的有力补充,华谊强化和巩固自身内容生产优势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