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环境保护?艺术家们首先站出来say NO!

看艺术家们如何用艺术声援......

最近,一部刚刚完结的扶贫题材作品收获了诸多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4分,它就是《山海情》。该剧讲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们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将一个“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的荒芜戈壁滩建设成一片沙漠绿洲、塞上江南,一个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所周知,在沙漠栽树是多么艰难,为了防沙治沙,老一辈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然而讽刺的是,在我们被《山海情》的剧情所动容的同时,现实又给予了我们最沉痛的打击——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整片林带几乎被砍伐殆尽。

艺术的呼吁

其实不仅敦煌,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正在日益受到更严重的威胁,联合国环境署更是在第六期的《全球环境展望》中指出,除非我们大幅度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否则到本世纪中叶,亚洲、中东和非洲或将有数百万人因此减寿。环境保护这项议题人人有责,并且迫在眉睫,许多当代艺术家也纷纷站出来呼吁,他们利用艺术作品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并畅想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地球的未来。

2014年10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地质学家明尼克•罗欣将格陵兰努克峡湾中漂浮着的12块巨大冰块打捞上岸,以钟表表盘的样子摆放在哥本哈根市政广场,以纪念联合国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与地质学家明尼克•罗欣的作品《冰钟》

这些冰块原本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冰盖的一部分,因为气候变暖它们脱离成为碎块,埃利亚松就把它们打捞起来。在伦敦,观众可以与这些冰块“互动”——可以触摸它们,可以在它们之间穿行,艺术家希望此作品能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与地质学家明尼克•罗欣的作品《冰钟》

同样以冰雕来进行艺术呼吁的,还有巴西的艺术家Nele Azevedo。2009年,他雕刻了1000个人形冰雕,并将其放置在柏林的宪兵广场音乐厅的台阶上。阳光下路人在围观,冰人在融化 …

巴西艺术家Nele Azevedo作品《融化的人》

这是艺术家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创作的一组城市行动摄影,每个小冰人都随着温度在不同的时间融化和断裂,呈现出缓慢又快速的揪心美感。Nele Azevedo希望观看者透过这样的艺术行动,让更多人能用更简单方式,关注到全球暖化问题,同时也感叹人的生命在自然中的渺小。

除此之外还有英国艺术家杰森·德卡莱斯·泰勒的雕塑作品《涨潮》、西班牙艺术家艾萨克·科达尔的微雕作品《选举活动》等,都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引发公众对未能进行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导致全球变暖的讨论。

英国艺术家杰森·德卡莱斯·泰勒的雕塑作品《涨潮》

人类文明的灼热呼吸

尽管人类的文明在宇宙的历史中只存在了一瞬间,但是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那些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生活便捷而过度开采资源,肆意向大气中排入过量温室气体,向山川河流中排放过量有毒废物的种种行径,让原本明媚的生态环境开始被人类灼热的呼吸所刺痛,逐渐变得脆弱黑暗。

中国艺术家吴迪的摄影作品一直聚焦于雾霾问题,在他的作品《风景》中,他记录了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几个城市,并对雾霾的成分、严重程度、形成原因、社会反应及生命健康等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

吴迪摄影作品《风景》,2014年

吴迪摄影作品《风景》,2014年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面具》、《霾之祸》、《口罩》也都是对当下的雾霾所做的一个艺术层面的展现。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作品表达的未免过于简单,过于露骨,过于直白,可是它却从视觉上带给了人们一种不得不面对其的真实感。

吴迪摄影作品《445个口罩》

吴迪摄影作品《霾之祸》

而艺术家John Gerrard的作品《西部旗帜》则描述了1901年在得克萨斯的斯平德尔托普发现的世界第一个大油田——如今的它已经变得贫瘠荒凉。

John Gerrard作品《西部旗帜》

John Gerrard作品《西部旗帜》

艺术家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将一盏旗杆树立于场地之中,袅袅尘烟于旗杆中奔涌而出,仿佛迎风飘扬的旗帜。“我希望人们可以看到这面‘旗帜’,和无形的二氧化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艺术家John Gerrard说道,“我想试图用这面“人类自我毁灭”的旗帜,唤醒人们对资源枯竭的关注和对气候变化的警惕。”

从这一刻开始

艺术家Benjamin Von Wong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社会议题,其中由于塑料污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他的注意,并以此打破了他以往的创作边界,用回收而来的废旧塑料创作一件件装置艺术作品,用来提醒人们要警惕身边的各种塑料垃圾。

他以空瓶作为海浪背景,美人鱼俯仰于上,创造出一个梦幻迷离却又让人心头一颤的场景

当人们进入这个塑料营造的星空场时,是否会后悔以前丢过这些塑料垃圾?

在难以消解的垃圾里,肯定有电子产品的位置。本杰明还曾和电脑大咖戴尔品牌合作过,他用回收的约1.86吨的电子垃圾,建造了几座超现实的大型电子雕塑。

加拿大艺术家Caitlind Brown所创作的艺术装置《灯泡云》也同样宣扬了环保的重要性,该作品由6000个废弃灯泡所组成,每个灯泡下面都悬挂有金属拉线,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金属拉线控制灯泡的开关,这种互动行为创造了一个灯光闪烁的巨大云朵。作品中的6000个灯泡有一大部分是来自捐献所得,可谓变废为宝。

Caitlind Brow作品《灯泡云》

一件艺术作品是世界中的一个物质,而不仅仅是一个世界上的文本或评论。

而艺术家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造梦者,他们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我们分享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解读,借助超越语言范畴的形式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共鸣。饮、食、呼吸、环境,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家的眼里,便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你我他的力量汇聚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保护这个世界。

回到文章开头,关于“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甘肃省于1月26日通报了调查结果,表示自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林地破坏的部分是工作不规范导致的,未来将切实整改。然而甘肃当地的这一表态,却遭到了新华社的质疑,1月27日,新华社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进一步公开了相关证据。

证据显示,在1997年和2005年,阳关林场的两份官方文件写得很清楚,当年该林场的沙漠防护林面积分别为13300亩和14000亩。2016年,在一份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的查处情况中,甘肃酒泉官方也承认,阳关林场的防护林面积为13300亩。

截止发稿,此事仍未有定论,不过却为大家再次敲响了关于生态环境的警钟。对于我们而言,生态环境是长远发展的命脉,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放任生态破坏行为发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人人都应有责。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