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

据成都市经信局消息,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了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

1月28日,据成都市经信局消息,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了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其中,规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0.7%。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成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生动实践。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度较高,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影响生产经营,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成都市第一时间按照四川省实施“柔性”复工管理政策安排部署,推进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双见效”,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专班专员”制度,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分级分类指导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2020年2月底,成都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复工率就已达100%。

危中寻机、机中求先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上万亿级台阶的重要“法宝”。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外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受滞,成都市及时把握机遇,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千方百计支持国际产能向成都转移,支持国际企业扩大生产,促进戴尔成都工厂、英特尔成都工厂等龙头企业迅速扩产增产,发展速度稳中有升。

同时,稳链补链强链,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也成为推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去年6月,围绕重点企业、“薄弱缺”环节,成都出台《成都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 7月,成都启动“项目招引攻坚”行动,围绕“两图一表”开展“叩门招商”,实现了项目招引的重大突破。成都全市引进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9个。一系列项目的集中签约看中的便是成都强链补链固链、加速产业生态圈建设,指向的是成都首个万亿级支柱产业。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千亿产业到万亿产业用了12年,这背后不只是规模的增长,更是质量与效益的跃升。

如今,成都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城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初步建成涵盖元器件、模组、软件、系统整机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版图”中,京东方是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之一。京东方“超级工厂”所在区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过去5年里,有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成都京东方而来,在成都实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生态成长。

“成都在相关领域的人才聚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我们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对成都追加投资的原因。”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成都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产业,吸引配套企业入驻,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实现招引一个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配套产业、形成一个产业地标。”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成都已有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规模以上企业1400余户,很多大企业在成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此次的万亿份额中,规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0.7%。

迈入万亿产业,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通过产业聚集,多维度提升功能区产业能级,在功能区内形成相对健全的产业生态圈。如今“圈”时代,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还将发生更大的突破。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