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如何吸引青少年?委员支招打破次元壁|聚焦上海两会

臧熹委员建议,要大胆尝试打破“次元”壁。各家红色资源单位可以独创或联合推出二次元形象,并打造成为新IP,形成系列化宣传展示产品。

图片来源:图虫

实习记者 顾嘉琪

2021年1月25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城市精神品格”专题会议。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指出,红色文化数字场景开发与运营,是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

金江波透露,其通过调研得知,目前上海的红色文化数字内容转换率不够高,红色故事的数字场景应用率偏少,且开发手段单一。从事数字红色文艺创作的专门专业人才队伍欠缺,并且在向世界传播好中国红色文化特质时,欠缺好的数字模式和全语种的形式、红色精神与红色思想理论,因此较难赢得国际认同。

对此,他建议成立百年红色文艺精品工程的数据中心,实施数字化上海百年红色文艺精品工程,打破物理剧场、展馆和舞台的限制,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加强城市红色文献的数据挖掘、转换工作,建立红色文化的数字基因组。

其次,上海还需培育一批新时代红色基因的文艺工作者,创造性讲好新时代红的故事。在实施数字红色文化主题展馆工程的同时,加入创新元素。

“比如,以科技沉浸体验模式,运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三维声场、机械舞台等最新科技手段,建造具有高度震撼力和深度教育场景感的红色文化主题系列场馆,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红色文化教育体验空间,创造最具未来感的数字之都新体验,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网红打卡目的地。”金江波解释道。

他认为红色文化还需面向市场,有机统筹红色文艺、红色文创、红色文旅的市场融合机制。

从政策层面而言,金江波建议借助红色文化的特殊性,为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文旅商品提供优厚的商业扶植配套环境与政策,考虑税收与人才双向的优惠法规,以及产权交易的投融资专属平台,为城市的新兴产业赋能。

上海红色资源丰富,如何吸引青少年自觉自愿的走进红色资源场馆?

专题会议上,委员臧熹指出,当代青少年的自我感、表达欲极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对过于传统和陈旧的方式接纳度越来越低。就00后而言,好玩比好用更重要。“首先要进得来,其次是留得住,第三是有所感悟,最后是能有东西带回家。”他总结道。

臧熹委员特别提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红色场馆都有微信公众号,但基本集中在场馆介绍、预约方面,而青少年集聚的短视频客户端、B站等平台,少有涉及。此外,红色资源场馆展陈方式较为传统,体验感不强。

对此,臧熹建议在呈现内容上需有所创新,从故事和人物入手、从青少年心理入手,将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将形式多样化、创新化,把正面传播做的好看耐看。此外,依托移动互联技术手段,拓展展陈维度,利用VR、AR等手段,让展示更为鲜活。

他还建议,要大胆尝试打破“次元”壁。各家红色资源单位可以独创或联合推出二次元形象,并打造成为新IP,形成系列化宣传展示产品。

在臧熹看来,强化红色资源场馆现场感、体验感营造也是一大重点。“比如说四行仓库可以做成真人游戏,日军来的时候我怎么战斗,突出情景化、历史感、真实性,让青少年在场馆中,不仅能看也能参与。甚至可以根据历史场景,设计相应的真人游戏互动环节,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历史、悟精神。”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