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建成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代表委员有这些“金点子”|聚焦上海两会

聚焦公共卫生应急预警、社区防控、公卫教育、疫苗生产和接种等方面,代表、委员们带来了不少“金点子”。

2021年1月21日,上海,黄浦区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现场有序进行居民转运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黄景源

“上海将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21年1月24日上午,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今年,上海将完善疾控体系,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加快打造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应急科技攻关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建设?城市韧性怎么进一步提高?界面新闻注意到,上海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带来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委员文军:构建社区防控共同体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带来了一份关于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共同体的建议。

文军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常态化的应急管理带来了特殊的“情境挑战”。其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潜在影响和扩散规模都需要时间进行实地观察和评估。突发公卫事件发生以后,不仅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能够加以借鉴,而且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的风险叠加效应。

他在提案中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比较注重短期成效,风险预见和科学规划能力不足;社区治理过度和治理赤字问题突出;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传统以行政区划为主的社区治理方式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状况。

为此,文军建议上海各社区应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形成政府负责的责任主体,增强社区防控的民主协商,强化社区防控的社会协同,鼓励广大居民的防控参与,依法保障社区防控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力量。

粟莹、冷培恩等20位委员:建立多源数据监控与预警机制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粟莹、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主任冷培恩等20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提案指出,上海在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监控时,应发挥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的优势,在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基于较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方法,深度挖掘和分析互联网舆情大数据,感知公共卫生事件的态势,形成互联网多源、多模态大数据与直报数据融合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系统监控与预警机制。

提案建议,上海应发挥“两网”信息化优势,建立连续、实时采集汇总互联网开放数据的制度,将数据提供至疾病控制中心与直报数据进行融合,形成与直报数据融合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系统监控与预警机制。

代表白云:建立公卫流调信息系统

上海市人大代表白云指出,公共卫生领域涉及的各类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新发、输入传染病调查、集聚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不明原因事件调查等,此类信息均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目前没有建立信息化系统,在信息传输中仅要求文件加密和电子邮件传输。

白云认为,这会带来信息有效性受损、信息隐私泄漏、信息共享滞后等问题。

为此,白云建议,上海市可以将传染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融合,建立健全上海市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系统,将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相关信息整合并加以运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朱柯丁也有相似观点。他表示,应规范个人信息收集管理工作,使用统一平台进行轨迹信息登记。同时,朱柯丁认为因工作人员疏忽造成信息泄露的情况,必须追查到个人,并严格根据法律进行惩处。

代表张宇艳: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动态跟踪

上海市人大代表、普陀区疾控中心主任张宇艳带来了关于应急物资储备的建议。

张宇艳指出,目前应急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速度缓慢;二是建设成效未凸显;三是建设所需的政策、资金、技术标准等保障措施机制仍不完善。 

对此,张宇艳提出建议,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建设推进速度和成效。在建设卫生应急储备库的同时,同步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对各储备点各类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进行动态跟踪,实时掌握储备量,通过消耗量和有效期,及时与市场或企业调配,实现需求、消耗、存量、效期和功能、回收和再利用等管理环节有序有效对接。

委员范先群:医学院应扩大本科生招生数量

“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范先群指出,上海要加强公共卫生专家队伍建设。公卫人才是疫情“守门员”,长期以来“重临床,轻预防”的理念,让预防医学学科的招生不够。

对此,他建议,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各医学院就要扩大招生,尤其是本科生招生数量,可以设立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双学位吸引学生报考。

同时,范先群建议上海要加强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和临床救治的协同作用。各医院还需加强重症医学和传染病等学科的建设。

委员姚俭建:上海健康医学院改建成全国首所公卫大学

“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不仅是公共卫生队伍供给,而且是已有的公共卫生医学教育体系。”

为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姚俭建建议,上海要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必须补上公共卫生医学教育的短板。

他指出,考虑到公共卫生大学建设需要一定人才和硬件等条件,选择一所已有的医学院作为建设的基础,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作为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具有比较优势。

“上海应凭借已有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研究的良好基础,建设一所公共卫生大学,它将不仅是国内首所,而且也是在全球公共卫生专业教育领域作出的一种创新性探索。”姚俭建在提案中写道。

代表沈铱:强化公共卫生常识培训

针对公共卫生常识缺乏带来的防疫不当损失,疫情社区传播,地方政府防疫不力等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沈铱认为,社区工作者应接受公共卫生常识培训,临床医生要接受相应的公共卫生培训。

同时,她认为临床医生身处人群接触第一线,需要具备相应的公共卫生知识和处理能力,建议临床医生的职业培训和进修中要有相应公共卫生内容,提升临床医生对传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识和判断能力。

农工党上海市委:扶持和打造诊断试剂领域的竞争优势

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提案指出,上海大健康产业产值总量规模仍然较小,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够突出。此外,上海大健康产业仍以医药制造为主,企业规模偏小。在诊断试剂市场,目前各大医院检验和检测单位购买的临床诊断试剂中,国产试剂比例仅为30%左右,主要市场份额仍由跨国品牌占据。

针对以上问题,农工党上海市委建议,上海应吸引和鼓励生物医药研发和生命健康优质项目回流张江申报药证。还应大力扶持和打造诊断试剂领域的竞争优势,培育和打造龙头企业,形成诊断和检测试剂生产制造的上海品牌。

在医疗保险领域,上海还应推动医疗保险深化改革,以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桥梁, 建立保险公司、三甲医院与优质民营医院的合作平台。

代表刘新宇:做好新冠疫苗大规模生产、接种准备

目前,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策略是“两步走”,第一步是优先安排重点人群接种,第二步是有序安排其他人群的接种。目前,上海累计接种84万余人。

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新宇就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接种准备等方面提出了5个建议。

在冷链物流方面,刘新宇建议上海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协同打造疫苗冷链运输,在疫苗物流拆零技术、冷链箱周转体系、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系统、客户查询和服务系统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

在疫苗接种方面,刘新宇建议做好接种摸底调查工作,充实基层疾控接种人员,根据摸底情况分门别类,全面梳理防疫接种方案并细化接种计划。同时,他呼吁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促进企业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出台疫苗冷链运输、储备、智慧化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加快疫苗生产使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对疫苗生产使用的全过程监管。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