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如何吸引更多高层次海外人才?致公党上海市委建言|聚焦上海两会

致公党上海市委指出,应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住房补贴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才资源一体化机制。

图片来源:Pexels

实习记者 顾嘉琪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成为一种趋势。

相关数据指出,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分析海归就业集中的整体分布格局,以上海为首、江浙为辅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吸纳海归就业上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

《启德教育2019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群聚集了近四分之一(24.35%)的全国海归人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了33.9%,留学生回国求职同比增长67.3%,二季度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5%。

图源:市民与社会

长三角地区如何吸引更多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 

致公党上海市委就此在上海市“两会”中集体提案,应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住房补贴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才资源一体化机制。

近日,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副主委唐宁玉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参加了《市民与社会》访谈节目。在近一小时的节目中,唐宁玉对致公党所做的吸引和保留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以及长三角高层次归国人才制度一体化等提案进行了解释。

唐宁玉指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端留学回国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此时,长三角面临着新时期再提升和再突破的“瓶颈”。

“长三角主要城市现有的高端留学回国人才政策主要集中在资金奖励、落户政策、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内容存在同质化趋势,没有凸显城市区位优势、产业特点、生活环境、双创氛围、人文历史等因素对高端留学回国人才的天然吸引力。”唐宁玉指出。

图源:市民与社会

唐宁玉表示,长三角地区多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资格尚未实现互认,阻碍了人才的流动。对人才政策效果的评估标准,偏重以引进人才的数量来判断政策的优劣,对人才在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贡献缺乏客观的评估标准。

对此,致公党上海市委建议,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代表的城市,在制定人才政策时需继续巩固其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并为高端回国留学人才提供更便捷的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

图源:市民与社会

此外,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游的城市,其高端回国留学人才政策应着重于为人才提供完备的保障,特别要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保障,社保个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进行完善和细化,积极创造吸引高端回国留学人才的配套环境。

其他城市应聚焦于本地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人才引进,推动产业创新人才引进同步提升发展。

唐宁玉认为,拥有核心知识的高价值、高独特性的高端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内人才的一定流动有利于创新;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发展阶段的高层次归国人才,在政策上可以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