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周年庆,一大波股东正赶来起诉,陈欧该闹心了

假货事件、私有化纷争,备受负面信息缠绕的陈欧及聚美优品在公司成立六周年之际看上去有些步履蹒跚。

作者:饶文渊

热衷于“为自己代言”的陈欧在今年聚美优品6周年生日到来前请来不少明星帮他“代言”。北京的地铁站、公交站台上,都出现了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为化妆品代言的中韩明星。此外,陈欧还上了《快乐大本营》,很卖力地为聚美优品做宣传。

但在另一个看不见的舞台上,陈欧和聚美优品也面临着危机。2月17日,聚美优品管理层联合红杉资本等投资人以7美元一股的价格提出私有化方案,这一价格远低于22美元的发行价、39美元的最高价及2015年的平均价,从而在众多中小股东中引发了不满。如今,这些股东已经组织起来,准备起诉聚美优品。

假货事件、私有化纷争,备受负面信息缠绕的陈欧及聚美优品,在其成立六周年里会如何演变与发展,看上去有些步履蹒跚。

私有化的是与非

在过去一年中,聚美优品股价像坐上了滑滑梯一样,一路持续走低,长期徘徊在10-12美元区间。特别是在2015年12月底,聚美优品的股价出现了暴跌,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股价从10美元以上以“做垂直加速度”的方式跌至最低的5美元附近,对比39美元的高点跌幅接近90%。尽管7美元每ADS的价格比聚美优品最近十天均价高27%,但与22美元的发行价相比,聚美优品在上市不足两年内,为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聚美优品CEO陈欧在随后发布的内部邮件中称,私有化的原因在于,在美股市场聚美优品被严重低估,私有化将是其二次创业。毕竟在美国股票跌的让人不忍直视,聚美优品想私有化也算是“人之常情”。

但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令很多人不满意。2014年5月,聚美优品美国上市时,确定的发行价22美元,这等于聚美优品在上市不足两年内,给投资人造成了69%的亏损。

当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私有化时,马云爸爸曾在微博上说上市时只融17亿美元,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元,这是决定以最大诚意和尽可能公平方式来表达对股东谢意和敬意。但是,由于阿里巴巴发行价也为13.5港币,就有业内人士跳出来“回击”马云:2007年时的13.5港元绝对不能与12年的13.5港元画等号,按10%通胀率换算的话现在值20块,这样看来,阿里巴巴B2B是不给利息白白借钱花。而分析人士指出,如今,聚美优品、当当、人人、航美创美等私有化价格就比发行价要低出50%到70%,马云将私有化价格定在13.5港元已经很“公平”了。

迄今,陈欧、另一创始人戴雨森和红杉资本掌握着聚美优品69.28%的股份,老股东徐小平和华兴资本分别持有7.7%和7.5%的股份,处于流通盘的股份为28%,而根据《证券日报》消息,聚集起来准备维权起诉的股东人数约300人,股份约有10%。

在这些股东中还不乏机构投资者,比如i美股资产管理公司。

i美股在自己的社区里发布了一篇文章,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召集聚美优品的其他股东一起维权。

目前i美股发起的维权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针对聚美优品管理层发起诉讼,认为他们有操控股价的嫌疑;二是如果特委会同意聚美优品私有化方案,则对特委会个人发起诉讼;三是如果股东大会同意私有化方案,则针对买方团发起诉讼;最后是如果聚美优品在中国申请上市,则向证监会投诉并发起针对公司和管理层的诉讼。

直到上周末,因为聚美优品私有化引发的纷争已经维持了十天之久,而公司内部并没有对投资者维权做出表态。在2月26日下午,聚美优品公关人士表示,因为即将到来的年度促销活动,目前公司高层无暇出面回应关于私有化的问题。

聚美优品的私有化历程也因此显得动荡不安,如何安抚不满的中小股东将是难题。而无论其私有化能否顺畅完成,私有化之争都将对其公司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聚美优品这些年的业绩都怎么样

成立于2010年的聚美优品,前身是团美网,创立者共有两位:比较高调的陈欧以及相对低调的戴雨森。2010年9月,团美网正式全面启用聚美优品新品牌,由于聚美优品首创“化妆品团购”模式,每天在网站推荐十几款热门化妆品,在当时化妆品电商发展还没有太火爆的时候为聚美优品大赚了一把。2010年10月,聚美优品月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随后,聚美优品像开了挂一样:2011年03月,总销售额突破1年5亿,同年又签下韩庚为其代言。2014年06月,上线海淘网站海外购。2015年04月,推出了母婴频道,主推跨境母婴业务。

从2014年开始,关于聚美优品卖假货的新闻一波接一波的在网络上出现,尽管聚美优品及时公关,但也难掩大家八卦的心。近日,关于聚美优品因讹诈消费者,售卖子虚包装洁肤棉而被《长江日报》暴光的消息和聚美优品私有化的新闻又如一枚深水炸弹一样出现,给了即将过6岁生日的聚美优品重重的“一击”。

还记得2013年那个“我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广告吗?励志的内容,和独特的“陈欧”体曾一度打动过不少人,而那一年聚美优品60亿元的年销售额以及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的事实,也让大家看到这则广告的宣传营销力量。不过历经“卖假货”风波的聚美优品,那句“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词也逐渐“沦为”被大家调侃的对象。

这段代言广告词很鸡汤很励志,却也难掩聚美优品的种种争议

2014年5月16日晚,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赴美上市的垂直化妆品电商。以每股22美元发行,为3年以来首宗同时实现在价格区间之上定价、并扩大了发行规模的中国公司赴美上市IPO。当天以27.25美元开盘,当天聚美优品在首次公开招股中以每股22美元的发行价发行了111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上市首日最高股价曾达到28.28美元。

上市后,聚美优品的财报很漂亮。2014年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1.544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的1.088亿美元增长41.9%;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5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00万美元增长53.6%。

而在整个2014年,其总净交易额为1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9%,2014年净营收为6.3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0%。

而在2015年5月22日聚美优品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净营收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61.8%,实现12个季度持续盈利。聚美业绩高速增长得归功于海外购业务“极速免税店”。极速免税店目前已由国外美妆产品扩展到母婴、轻奢品等领域。聚美CEO陈欧表示,极速免税店是公司全年重点扶持方向,“聚美将持续投入巨资补贴物流、税收和商品差价,为海外购业务加速”。

为自己代盐的陈欧也被黑出翔了

然而上市一年多就私有化,有人发问了,“陈欧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干了些什么?”

从公开的媒体信息可知,上市后的陈欧多次出现在“带盐”的场合中:公司广告代言人,参加各大卫视的综艺真人秀(相信大家还记得《全员加速中》的参与者里有过陈欧),投资运动APP“better”做健身O2O,事实上,2010年靠“团购+闪购”的模式冲出电商重围的聚美优品摇身变为美妆B2C,美国上市后又在跨境电商方面做调整,这一次可以算聚美优品的二次转型,只不过现在健身O2O也不少,这次聚美从better健身项目开始,又get住多少用户呢?

“上市这半年已经被黑出翔了。一直在风口浪尖,而自己则在疯狂地约见品牌、取得授权。”2014年12月16日,陈欧发布名字叫做《你永远也不知道,陈欧这半年在做什么》长微博,在这篇文章里,陈欧表达了“为自己带盐”的艰辛与无奈,而当时正是聚美优品应对卖假风波,大众舆论最为紧张的时期,陈欧曾在文章中“请求”聚美优品的股东们,理解他们的选择,要相信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然而这一次,面对投资者针对公司的组团维权,陈欧选择“沉默是金”。

与传统的CEO不同的时,陈欧很会将自己与公司绑定经营,用娱乐化的思维去经营商业,从而塑造了聚美优品“我为自己代言”的形象。随着电商的红利凸显,聚美优品也迅速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可。根据大咖财经报道,各路分析师认为,聚美将演绎另一个唯品会的中概股神话,只是不同的是唯品会被低估,聚美则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事实上,聚美的股价也确实在短期内朝着分析师们的期待发展,甚至最高峰的时候,每股价格高达39.45美元/股,这也意味着除了陈欧个人获得巨额财富外,投资人也赚得盆满钵满。

陈欧为自己创造了奇迹,为聚美优品创造了财富,为投资人带来了殷实丰厚的利润,但在美国上市后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内,陈欧或许只准备好了开始,而对于经营过程还没做好准备和规划。再加上“货源存疑”所带来的舆论质疑,陈欧和聚美优品的“里子”与“面子”都还需要做详尽的“排列重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