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陆海新通道建设动能,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

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进程中?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重庆正在物流、贸易、产业等方面全面发力,助力这条通道的建设。在此机遇下,市场力量将如何把握其辐射效应?政府与市场又如何进行合作,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能级”?对此,新华网邀请到行业专家,做客新华网,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冯俊 万科(重庆)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易小光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柯苇 化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褚冬竹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教授

精彩对话

主持人 :“随着这条大通道的常态化运行,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断汇集,为通道沿线城市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易小光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的‘大动脉’”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动脉。由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提升了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首先,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在国内西部的12省+海南+广东湛江,这是内部。第二,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它和东盟、中欧、西欧、中亚、西亚和欧洲连接,同时和诸多国家战略结合,形成了内外畅通的主要大动脉,主要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应该说它把西部的整体战略地位提升了。

第二,由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畅通国内外发展的大动脉,所以形成了发展的新机遇。对于沿线的城市区域发展非常重要,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听好象首先是通道,但是因为有了这个通道,就有枢纽,就会形成枢纽节点。第三,通过这个通道和枢纽节点,就会形成通道的经济带,而通道经济带的形成,通过其他战略的延伸就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所以,下一步我们需要推动西部沿线城市的产业体系的构建,从产业的结构,产业的形态这些方面进行改变。同时,会推动沿线城市的城市功能。第四,这条通道也会带来沿线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大,将为这些城市利用资源、市场,在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交流诸多方面带来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 :“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进程中?”

冯俊 :“万科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这个话题有三点思考,第一,陆海国际中心是承载国家战略的桥头堡项目。当前重庆正处于新时代的浪潮起点,面临着“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个国家政策利好。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重庆正积极发挥着运营和组织中心的作用。作为时代造就的企业,万科倾力打造陆海国际中心项目,正是意为通过项目作为核心载体承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展现万科企业责任和担当。

第二,打造桥头堡经济,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陆海国际中心的项目开发中,万科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重点引入服务重庆国家战略的通道产业要素以及外资企业等对外开放要素,通过商务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打造桥头堡经济,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第三,与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中心开展合作,推进新通道政策落地。在12月23日的发布会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与陆海国际中心项目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打造陆海国际中心成为重庆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的桥头堡。依托政企合作机制,以陆海国际中心为载体,双方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物流总部基地”。双方未来将共同开展招商合作,积极引入参与通道建设运营的企业主体和平台机构;协同进行活动承办、宣传推广合作,积极落地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重要会议,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化品牌,高水平展示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引领者形象。

褚冬竹 :“企业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 不断进行资源挖掘和潜力释放”

西部陆海新通道把让比较闭塞的区域再次跟外界联系起来了。最近这些年,西部跟外面的交通联系,人流、物流、信息流逐渐加快。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几乎任何一个城市,从无到有,从人类聚居在某一个地方到它发展壮大,跟通道都是有联系的,如果说流动得更迅速,这个城市显然也更容易兴盛起来,企业跟城市也是共生的关系,城市兴则企业兴。

在这样大背景下,中国西部能够有一次更好的机会跟外界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企业的本质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不断进行资源挖掘和潜力释放的组织,把不同城市或者不同区域的特殊资源跟其他城市进行交换。这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也好、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

在这种机会下,原来我们心理距离比较遥远的城市,现在可能朝发夕至,这种情况下企业和城市将会迎来一个无论是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日常旅游、城市文化再形成进行比较和反差。现在城市发展不是趋同,而是大家越来越觉得城市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内涵,于是在这种交流下反而把自己内涵看得越来越清楚,这样一种交流方式把中国也跟国外结合起来。所以这点我们还是从建筑与城市文化也好,从企业发展也好,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易小光 :“大通道沿线城市地区各种要素的聚集 为企业带来新机会”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会带来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而企业它就是一个具体的组织,能够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创新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其他国家的战略,和其他通道结合起来,就会加速我们沿线城市地区各种要素的聚集,就给企业带来新机会。

这个通道本身连接了很多重要的枢纽和平台,比如说通道本身,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我们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自贸区RCEP相连通,和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直接相连,而这些地区是发展非常活跃的地区,给我们创造很多机会。国内有些省市也在相关的国家设立了一种园区、平台等等。此外,通道往前伸就和粤港澳大湾区相连,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的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又紧密的连接起来。而西部陆海新通道本身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在一起。另外,通过这个通道引进来了很多国外来建立的园区、平台、枢纽,比如重庆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还有各个国家国别的建设园区,而这样一些平台以后会大大的增加。作为重庆而言,是我们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与组织运营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一方面可以和西部各省市区形成一种合作联盟关系,另外一个它能够从它的集聚和辐射过程中,应该说为重庆的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合作项目越来越来多,共建的产业园区越来越密集,对此,您怎么看?”

柯苇 :“政府“兜底”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渝中区政府跟万科集团在化龙桥国际商务区这一片的打造,做了一个政企合作的样板性项目。这个过程中,政府在工作的程序方面会及时跟万科进行沟通。比如,这么大的体量,它在不同地块的建设过程当中,从规划、报建、各个部门的审批等等,如果只是企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跑,可能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工程都还没启动。因为政府的加入就像一个“助推剂”,可以把部门全部召集起来,主动去咨询企业的需求,然后一一进行处理,让办事的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第二,政企两方人员的合作,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反过来也学习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我认为企业也有企业优势的工作经验和运行方式。在项目推进这半年来,解决了企业的一些困难,例如,企业在整个大的片区建设当中,它的安全、市政管理等,如果企业要把精力放到这些方面,那么它的成本增加,第二精力有限,拖住企业的发展。有了政府的介入,相当于就是把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由政府“兜底”,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更有利与整个片区在投入产出方面提升它的效率和效益。

褚冬竹 :“园区是企业在制造和落地层面的延伸”

实际上,工业园区是企业具体在制造和落地层面的一个延伸。不仅仅一些新企业的引入或者品牌的引入,现在很多优秀的企业,尤其是全国性,甚至国际性企业,能够输出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很多先进的理念。这些在组织架构上,包括效率,甚至包括文化的输出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产生让这么多企业、园区能够逐渐落地,不仅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或者是产品的输入输出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把我们眼睛打开了。能够通过企业的产品和这样一种组织文化形式,相互学习。所以,这个通道也是我们的眼睛和窗口,这一点我们非常期待。

主持人 :“良好的合作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将形成“双赢”局面,在合作的模式上,如何联动与创新,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政企合作”的新路径?”

柯苇 :“政企合作 搭建发展的产业载体”

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把经济“双循环”做了连接,助推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重庆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时不我待抓住这个机遇。作为街道层面的一名干部,也参与到这个大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感到很荣幸,第二方面我觉得首先怎么抓住这个机遇,需要费尽心思、深入研究。特别是作为党委政府怎么来服务好企业,怎么来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万科集团投资200个亿在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搭建一个发展的产业载体,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如何加快建设,投入得到有效的产出,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区有一个创新的做法。

一方面,政府专门建立专班,成立了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委员会,渝中区区长在担任主任。同时,万科作为企业,加入相关对应的人员,建成一个政企合作的工作专班,解决政府和企业本身在发展和推进的工作。政府有政府的工作程序,企业也有企业运作方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把政企两方的工作人员整合,共同推进项目,在项目报建、招商引资以及环境打造各个方面形成合力。

从运行了大半年的效果来看,得到了企业、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下一步,作为基层的党委政府如何更好的服务,除了要参与项目的建设以外,还要把整个环境的配套做实做充分。比如说医疗、教育、休闲、交通,包括一些高管的住宿等等,这些配套也是以后助推“一带一路”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桥头堡这一个产业基地载体的运行基础。

冯俊 :“万科坚持‘长期主义’助力城市发展的‘创新城区’”

在重庆国际商务区的建设过程中,万科一直坚持“长期主义”。渝中区政府和万科在2019年7月联合成立了重庆国际商务区建设指挥部,双方开始进入政企合作的摸索期;今年3月,双方就重庆国际商务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在渝中区政府的指导下,万科加紧项目建设。通过与渝中区政府的不断接触、碰撞和磨合,双方摸索出更具创新性和落地性的合作机制,今年6月,“重庆国际商务区政开放建设委员会”成立,随后项目在建设、招商、融资各条战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项目纳入重庆市级重点园区开发类项目;重庆国际商务区标识落地,片区氛围焕然一新;政企联合编制片区产业规划及招商政策,同时政企联合招商中心落成,成为未来双方共同招商的主阵地;政企联合举办了国际商务区焕新启幕暨陆海国际中心项目发布会,聚焦城市目光。目前,“政企合作”机制已经通过一系列的良好效果证明了该机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未来,我们也将把“政企合作”作为项目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加快建设陆海国际中心项目、天地湖、红岩公园等IP打造,将重庆国际商务区打造成能够引力城市发展的“创新城区”。 

主持人 :“政府做好服务,企业练好内功,政企合作才能形成强大合力,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请各位嘉宾结合各自领域分别谈一谈。”

褚冬竹 :“大通道助力城市成长 文化的孕育和输出”

不管全球大城市,还是村镇、小城市,通道就意味着机会。这一条通道在我心目中看到的不光是通道,会让很多城市从原来的相对偏远,真正走向节点,有的是小节点,有的是大节点,在这样一种新的关系当中,城市的成长包括城市文化的孕育和输出,将会变成在整个通道显得非常有意义,所以经济、文化、社会的整体的联动,将会是接下来有目共睹的未来。 

易小光 :“对标“国际” 大力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

接下来,怎样来营造一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因为现在营商环境事实上已经是在区域发展、区域竞争中最具竞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几个方面可能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增强,一就是政务环境,政府服务,另外就是办事效率。我们为企业怎样减少它发展中的制度成本。在要素保障方面,怎么样减少企业它的运营成本,因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生存下来才谈得上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开放的环境,这个通道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促进发展,使我们对标国际,大力建设开放型的经济体系。然后充分利用重庆的开放合作平台,比如我们的两江新区、中新合作项目等等。在法治环境方面,比如说保护知识产权,信用环境等。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怎样使它国际化。最后,就是基础设施、基础环境,包括老基建、新基建,总之就是让物流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柯苇 :“时不我待 做好城市区域发展的分析和规划”

面对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战略机遇,首先要有时不我待的迫切,这个迫切有了,就要认真的做好分析和规划。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在管理的范围,有什么优势与劣势,这个战略会带来些什么,一定要做好研究和对接。第一,提升辖区内的营商环境,配套、服务,第二,整合辖区内的单位和居住居民要,形成和谐共生的氛围。第三,打造法治、文明、进步的区域。最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一些新的技术,整合到整个社会服务中,助推区域的发展进步,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冯俊 :“陆海国际中心项目正以万科速度助力片区发展”

十年建城,为启迪城市百年。陆海国际中心楼梯上实时高度记录器上的数字正随着项目的快速建造不断更新。目前楼梯的高度已经超过310米,与此同时,天地湖、红岩公园等片区自然人文空间逐步亮相,项目正以万科速度助力片区发展。未来,在“政企合作”机制下,我们将继续推进重庆国际商务区建设,为重庆构筑起新经济、新形象、新城市的版图:2021年实现陆海国际中心项目结构封顶、红岩公园一期呈现;2022年10方综合型购物中心开业,2023年写字楼会运营;2024年,全球最高的天际悦榕庄酒店开业。重庆国际商务区将成为未来创新人群与生活场景共生、与工作内容共生、与自然资源共生的美好场域,引领“城市焕新”不断变革。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