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地区与日常统治:那些在帝国叙事中被忽略的人与事

尽管帝国有着不尽相同的形态,但也有着自身的核心特征,它呈现出内部治理模式多元化、多民族混合以及依赖文化认同和想象的特点,与此同时它对边疆治理和地缘政治有着一套独特的准则。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实习生 胡辰

编辑 | 林子人

帝国,似乎是一个距离当今似乎稍显遥远的词汇,但今天的我们其实仍处于帝国的延长线上。在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赵鼎新看来,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出现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帝国政治的产物: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在反抗帝国的过程中实现的,他们催生了近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民族主义运动;德意志第三帝国和奥匈帝国将世界拉入二战的泥沼;1991年苏联解体后出现了一批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它们也是帝国政治的产物。帝国思维至今仍然左右着政治运作和国家关系。

当我们谈论起历史上的帝国时,不仅是指古代陆地上的罗马帝国、中华帝国、奥斯曼帝国,更有深刻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依靠远洋商贸发展起来的近代海上帝国。可以说,一部帝国史便是半部人类文明史。尽管帝国有着不尽相同的形态,但也有着自身的核心特征,它呈现出内部治理模式多元化、多民族混合以及依赖文化认同和想象的特点,与此同时它对边疆治理和地缘政治有着一套独特的准则。

而与帝国相对的,是近代以来形成的民族国家。它常以清晰的边界和内部同质且单一的治理体系为标准,然而民族国家的运作无疑也遭遇种种挑战。站在今天回望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帝国模式,也许我们仍能从中获得某些借鉴意义。

在传统帝制时代史的书写中,有什么被我们遗忘?当开启不同的视角,我们能从帝制时代获得怎样的启示?日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帝制时代史”论坛,邀请来自三个专业的学者共同探索看待帝制时代的多种可能,从中发现帝国的不同图景。此次论坛是北大“对话: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史”系列论坛的第三场。

当人们发现近代以来形成的清晰的社会科学边界无力应对现代社会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时,不同的学科在寻找交流共鉴的可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提及,历史学在近些年来广泛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丰富和突破了既有认知。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也出现了历史转向,来自人文社科各个领域的学者开始进入历史领域,从历史中寻找理论框架。

中心和边陲可以相互转化,中华内部充满了他者元素

中原和游牧民族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长盛不衰的话题。公元前8世纪,游牧群体在欧亚交界地区形成,并向全世界进行扩张。他们大约在公元前4-5世纪左右进入到中国以北地区,并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定居下来。赵鼎新提到,这一群体面对着非常严峻的生存压力——游牧帝国人口仅为农业帝国的1%,气候也不及农业区适宜。有研究表明,如果年平均气温降低1摄氏度,北方的游牧植被耕作期就要减少2个月,并且由于低温这一地区也很难贮藏作物种子。因此,游牧民族面对的巨大生态压力迫使其不断向南进犯,他们与农业帝国之间就此展开了几千年的竞争。

以往的历史书写往往将游牧帝国的边境威胁和入主中原视为偶然出现在连续的中华文明中的断裂,更多关注于他们向汉民族的归化和汉化过程。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新清史研究便注重描述游牧民族内部的独特性和对于清帝国的塑造作用。研究者认为以爱新觉罗皇室为核心的宫廷各方面体现出来的“满洲特色”,比如满人仿效、借鉴了很多蒙古人的因素,包括文字的创制、理藩院的建立,在军事方面满人充分吸收了蒙古提供的精要因素,建立了满蒙军事联合,以及满人的衣食住行各种习俗在汉人中流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田耕指出,农业区和游牧区在文化上的关系不仅仅是单方向的吸收和同化,游牧民族内部有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并对中原产生影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侯旭东认为,如果将此种视角应用到我们观看边陲地区的普遍切入点、在帝国史的传统视角中加入文明论的论述时,情况就会非常复杂——边陲地带往往呈现出比核心地区更为多元和复杂的关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赵丙祥指出,所谓的边疆,未必永远都是边疆。如果将中国东南放入世界的框架之中,它绝对不是边陲——这里的宗族很早就向世界各地移民,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世界历史特征。华南地区也是如此,广州作为大陆和海外交往的通道,与整个东南亚以及世界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互动关系,反而和都城北京的关系较为松散,并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因此,正如赵鼎新所说,中华帝国的中心和边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中心”和“边缘”两种称呼可以概括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当核心地区衰弱时,边陲地区可能成为下一个朝代核心地区的统治者。拉铁摩尔曾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将帝国视角从以内地汉族社会为中心转移到从长城为中心的内亚洲的互动局面出发,探讨华夏内外的关联性。如果以内陆亚洲作为出发点,中原地区反而成为了边缘。也正由于此,或许在对待中国内在多样性之时,需要采取汪晖评拉铁摩尔时提及的态度,“超越以农业为主的黄河中心的历史叙事和以城市、贸易和农业经济为主的运河或江南中心的历史叙事,也要超越以政治制度和国家边界为框架的历史视野。”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美]拉铁摩尔 著 唐晓峰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2

在传统的帝国史书写中,边缘地区往往被视作为戎夷蛮狄而认为其文化贫瘠。也正由于此,当20世纪考古学家在四川和浙江分别发掘出三星堆遗址和良渚遗址之后,人们惊异于在传统中国的边缘地带曾经有着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学家王明珂曾经在《“惊人考古发现”的历史考古———兼论历史叙事中的结构与符号》一文中分析边缘文化如何在历史的演进中被淹没,指出地方的精英知识分子在神话书写的过程中不断攀附中原文化,而在有意无意间将地方叙事遗落。

但实际上,如果深入到边远地区民族的内部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的文化缤纷多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谈及,帝制时期的中国已经与诸多域外文明相关联,欧亚文明系统的各因素在这里与内在的儒道系统碰撞融合。以中国西部为例,多种宗教在这一地区共存,世界的许多宗教变体在这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传播领域。因此可以说,中华帝国的内部充满了他者的元素,华夏世界诸区域各具特色,从边疆视角内部进入将可能会发现帝国更多元的历史。

日常生活史是对所有人存在状态的追问

过往的帝制中国史书写中,“帝王将相”是当之无愧的主体。在“常事不书”观念的影响下,尽管早已有史家提出应重视“人伦日用”和“经纶政教”的书写,但在传统史书中依然很难真正见到这些元素。在东西方的史学传统中,宏大的历史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其中的主线:近代西方强调民族国家史和政治史的写作,在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研究中,也曾流行着五朵金花的讲法(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以及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传入,学界愈发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出现叙事史和日常史转向,并找寻重新书写帝制时代史的另一种可能。

王奇生认为,社会科学重视常态,关注稳定的结构和机制;而历史学则往往关注历史的变态,尤其是巨变,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是“转折”。侯旭东则表示,历史学应该从关注变化转向关注人的日常生活与“事”。历史学者杨国荣曾在《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一书中指出“事”的哲学意义,“事”即人之所“作”,指广义上人的各种活动,它既包括中国哲学中的“行”,也涉及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实践”。从以上思路出发,侯旭东认为,我们需要以人为主角,通过描述人和事的关系走向历史世界。他特别强调,这里所指的人并不限于普通人,也包括统治者;而日常也大于生活本身,它指向的是是带有确切目标的重复性活动,精英人物的工作和“日常统治”都在其中。因此实际上,日常生活史是对所有人存在状态的追问。

《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杨国荣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6

有学者认为,传统社会中的底层民众是失语的,传统历史以事件为中心的书写方式遮蔽掉很多可能性,因此当下我们应该着重揭示民众的生存实态、行为选择和生存模式。对于这一观点,赵鼎新认为,唐代前的中国社会底层的失语问题严重,而唐以后有所好转,因此不能将传统社会一概而论。赵丙祥则担心矫枉过正的倾向,如果过于强调中国历史的边缘、下层的内部他者研究,那么可能会越来越无力应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

王铭铭对“底层”的表述提出质疑: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到底哪一群体可以被算作底层,而且皇帝也有可能从士农工商群体中转化而来。传播学者吕新雨曾经在研究中指出,“底层”这一词语在中国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它是伴随着1990年代市场化、社会分化和大众文化兴起而出现的词汇。因此,不能简单套用今天的阶层分析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实态。王铭铭继而指出,我们也许不能单纯讲精英或单纯讲平民,而是应该跳出简单的要素因果关系,采取多中心的视角,深入到更深层次进行理解。

这一问题实际指涉了我们如何看待历史的更为根本的问题。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志伟认为,古代人的思维方式被当时的政治观、政治逻辑和政治动机所建构,而现代人的关怀、认知方式以及使用的概念和话语,深受近现代社会变迁和社会理论的影响。因此讨论古今问题时我们所站的视角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不同,需要关注其中的断层和差异。侯旭东认为这包含了看待历史的两种方式,即“顺时而为”和“后见之明”。他提到,以后见之明反推历史对我们来说是容易的,我们常谈论的历史盛衰周期便是后见之明的产物。但同时,我们真正要追问的还有在走进历史现场之后,历史时代的主角们如何从他们的形态、性格和所经历的事件出发观察时事。

站在当下的时点上回看帝制时代,是否已经不合时宜?王铭铭认为,帝制可以被视作为一种历史认识和历史方法。它关乎人的普遍存在状态,此种存在条件如何框定人的行为模式,以及文明体系和盛衰更替的生成。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