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海淘包裹能否放心收?专家:不排除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再过不到一周的时间,欧美购物狂欢时间——“黑色星期五”,就要开始了。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虽然海淘热情不减,但是因海外疫情导致的担忧也不少。跨境商品能否能够放心购买是他们首要关心的话题。专家提醒,货物在冬季低温环境运输可能存在与冷链运输类似的传播环节,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应予以关注。

事实上,网络上关于“国外疫情肆虐,海外包裹能否放心收”的话题早就受到关注。近期就有专家提示,由于国外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激增,除了进口海鲜食品之外,发自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包裹、信函等外包装不能排除携带病毒的可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提示,进入冬季以后,国际货物运输在低温环境下可能会产生类似于冷链运输的传播环节。不过他也表示,在接触频率不高的情况下,相关风险可能较小。“特定条件下,冬天低温环境类似于冷链运输的环境,海淘确实有收到被病毒污染的包裹的风险,像这样一个情况下,接触频率越高,多次反复接触,感染概率就高;如果偶尔接触一次,概率就小。如果要减少风险,可以采取收到包裹以后,用含酒精的湿布、湿纸巾擦一擦外包装,处理完包裹以后要洗手。”

专家表示,考虑到“黑五”狂欢季后一段时间,海外跨境包裹数量可能大幅增加,应考虑对涉海外快件包裹运输的物流一线从业人员加强防护。吴尊友建议:“传递境外包裹的快递员类似冷链或者是境外物品的装卸工,会多次、长期、反复地接触境外的包裹,应该说他们也属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戴口罩,在手没有清洁以前,不要触摸脸、鼻子、眼睛这些部位;同时要定期做核酸检测。”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