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他们冲着有钱人去,我不是有钱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冲着公司的车和产业去,这不属于我,我不说话。
再之后,他们冲着丑闻去,我没有参与,我不说话。
最后他们冲着我来,于是我失业了。”
《雅芳员工回忆录》,2016年2月31日。
中国人在筹备着怎么过这个年,而美国人早就过完圣诞节正常上班了。刚刚收购雅芳北美业务80.1%股份的Cerberus博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表示,雅芳并没有流动性问题,直销模式绝非垂死,而且,雅芳被“严重低估”了。此外,大股东还宣布,雅芳未来将继续实行裁员、投资技术与服务等一系列复兴计划,并探索中国业务的替代方式。
直销可以说是雅芳立命之本,而雅芳也是历史上首个完全通过直销做大做强的化妆品企业。这里不妨从零开始回顾一下雅芳的发展。
1886年。那一年在中国挺普通的,龙椅上还是慈禧,北洋还是归大清。1886年也挺特别的,年头生了董必武,年尾生了朱德,中国两大开国将军,这分量够重吧。不过咱们要聊的是化妆品,是美。
美国有对夫妇,本来开书店的。书店好啊,传播知识散播文化,是个挺有文化的职业,就是钱赚的不多。当时出版商爱搞赠品,这对夫妻里的男人挺爱老婆,就留了一批时尚杂志的香水给老婆用,老婆还挺喜欢。
留的多了,女的用不完,拿去送邻居了。小区不大,大姑娘小媳妇们嘴巴也不牢,都想贪点小便宜,一会就传开了,时不时就有个邻居来敲门:
大兄弟,香水儿还有不,送我俩?别不厚道啊,街坊邻居的。
男的实在没办法,就照着香水的配方学着自己做,误打误撞还学会了,弄了一批给老婆拿去撑面子搞排场。老婆一看,不乐意了。
“你傻啊?这东西咱自己做都能做这么多,送人干啥?你这书店也别开了,卖香水去吧。”
“这……都是街坊,不好意思收钱啊……”
“那有啥?你别乱跑,我给你卖去。”
说着女的就提着一篮子香水出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回来,篮子里边放了一堆菜。
“哎,咱这书店别开了,街坊拿多了都不好意思,钱没少咱们的,还送了不少菜,晚上给你做顿好吃的。”
这对夫妻在加利福尼亚,男的叫大卫麦可尼,就在1886年开了家公司,叫加州香水公司。
1939年这一年在打二战,死了不少人,有病死的也有被枪打死的。那一年的奥斯卡小金人给了《乱世佳人》,那一年白求恩和弗洛伊德都走了,那一年生意不好做。
大卫一寻思,不行啊,一打仗就没国外生意了,国内也差不多了,这怎么办?公司多少张嘴指望自己吃饭呢。而且咱叫香水公司,但是早就开始卖别的了,这……
于是就开始全公司征集想法,打仗嘛,家里没什么男人了,化妆品消耗就少了,征集了几天硬是没什么好主意。
愁也不能干坐着啊,大卫跑去散步,走了一圈看到一条河。天气还不错,周围没什么人,他就跑河边站着发呆,想啊我真是老了,公司这么大的事没解决就跑出来寻找自我,附近这条河是什么名字都不记得了,唉……
名字?忽然大卫跳起来,对,就是缺个名字!缺个好名字!大卫跑回家翻书,以前书店的书都留着了嘛,他爱看莎士比亚,家里藏了不少。翻了一会就想,找啥呢?人名怕找重了打官司,干脆找条河的名字吧,又翻了一会,诶,找到了。
第二天大卫把几个高管都叫着开了个会,说咱啊,业务不错,就是没个名字让人惦记,咱要改名!做品牌效应!
高管们顿时惊如天人,有了品牌有了名气什么生意不好做,一年轻小伙激动得很,问大卫起了个什么名字,大卫也乐得有个台阶下,装着清了下嗓子:
咱们不仅要做品牌,还要有企业文化,所以要有个有文化的名字,我看莎士比亚里有个名字不错,就叫AVON吧。
1939年,加州香水公司正式改名为雅芳。
以上皆为脑洞
直销与零售,雅芳在这个路口徘徊太久。在中国市场的接连败退是有目共睹的。但作为一个真正从0开始,到现在依旧有着全球范围内可观的用户积累与资本的跨国化妆品企业,雅芳的这个跟头,未免也栽了太久。
经历了“贿赂门”的曝光以及一众高管的辞职,雅芳已伤痕累累。中国市场的竞争就像战争,虽然败绩尽显,但也能否极泰来。新任掌门张旭明的资历上确有曾扭转败局的字样,上任到现在还没发表过任何声明与年度计划的他,是否在蓄力准备爆发?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雅芳公布的“复兴计划”中明确表示,针对中国市场现状会寻求新的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愿意为之买单的只有他们喜欢的,这一点对于常年奋斗在直销一线的雅芳来说其实并不难。中国这块蛋糕,是否依然有雅芳的一份?
总而言之,雅芳这场“开年”大戏,到底是贺岁片还是惊悚片,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