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上,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法规的制定被提上了讨论日程。日本和德国率先联合提出方案,要求制定自动驾驶的国际安全基准。
近日,联合国负责车辆管理的机构已经开始起草一套新的国际安全法规,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进行规范管理。该方案最快或在2017年3月通过,成员国将遵照国际法规完善国内法。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研究报告显示,首批全自动驾驶汽车将于2025年正式上路,到2035年,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全年全球销量预计可达1200万辆。
目前,法规制定由日本引领,日本汽车制造商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召开之时,让自动驾驶汽车成为日本高速公路上的常见交通工具。因此,明确制定有关法规将有利于其推广自动驾驶汽车普及。
此前,包括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车企均已宣布将在2020年前使车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实用化。由此来看,日本或将引领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同时,日本本土也不排斥国外车企。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从1月15日起,开始向在日本市场销售的EV车“Tesla MODEL S”提供具有自动驾驶支持功能的软件,并且该软件已经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承认,使其EV车在日本的公共道路上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此外,包括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已经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抢占了市场高地。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布局,传统汽车制造商也不甘落后。目前,包括奥迪、宝马、丰田、日产、沃尔沃、特斯拉、起亚、福特等车企都已公布了自动驾驶汽车研发计划。
有业内人士认为,与海外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领域要落后十年。
近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透露,该企业不仅自身已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还与百度合作研发两三个月了。王传福还暗示正在研究出租车、大巴领域的无人驾驶技术,“因为在这些领域无人驾驶可以节省人工成本”。王传福还谈到,目前比亚迪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应用上暂时还没有计划,该公司还只是当成一个研究去做。
今年初,观致汽车在CEO换帅之后,也曝光了部门架构调整计划,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其中,移动业务部聚焦于“新移动平台和自动驾驶技术”,包括替代性拥车和用车模式,以及个人交通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
此外,一汽、上汽、北汽、广汽、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也在此前传出过研发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技术。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透露:北汽或在今年北京车展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技术产品。
早在2013年8月,上汽集团与中航科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中双方将在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除了上汽,广汽集团也宣布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曾公开表示:“在未来的2-3年内吉利汽车也将推出无人驾驶汽车。”
而相对于传统自主车企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国内互联网企业反而显得更加底气十足。
2015年12月14日,继当月初顺利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混合道路上路测试之后,百度宣布正式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同时对外宣布,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将聚焦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研发、生态建设与产业落地,计划三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化,五年实现量产。